華文網

環保嚴查新政策下 多家電動車廠齊漲價為哪般

早前,本站報導了最近頻出臺的新政策法規,大多數都與貴規範電動車行業市場發展的規範相關。從早前的環保嚴查再到近日電動車即將全部要3C認證的的規定,這一系列舉措給電動車市場帶來了巨大影響。

首當其衝的或許會是“優勝劣汰”,規定出臺後相信今後很多劣質三無電動車會逐漸退出市場,優質產品會發展壯大,當然也會讓電動車價格收到影響。

新政策下 天津14家電動車企齊漲價為哪般(圖源:Baidu)

近日,有媒體報導天津已經有大概14家電動車企業開始紛紛漲價,

其中不乏知名廠商。單從漲價廠商的數量來看,讓大家難免猜測是否是抱團漲價呢?

有資料顯示,自2016年至2017年全國倒閉的大大小小的電動車品牌不少於300家,很多都是沒有生產資質的地下作坊,尤其是最近天津板塊。想也確實,在環保嚴查下很多小廠商由於各項指標未達標而不得不關門停業整頓甚至倒閉,很多其他廠商也因此提出漲價,

但漲價終歸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出路。

眾所周知,要想在如今幾乎趨於飽和的電動車市場分一杯羹,沒有過硬的品質和獨特賣點怎麼行?當然,這也並非是唯一檢測電動車產品品質優劣的關鍵,還有其他除自身的品質外比如外在設計以及消費者偏好等亮點來吸引用戶。

此外,在大家都非常關心的價格方面,電動車的價格當然是性價比越高越會受到用戶青睞。

現在已經有很多廠商開始推出高品質、高端旗艦電動車,並且很多都是搭載了高端智慧技術的產品,因此售價會明顯與市面上所售幾百幾千價格的低端電動車拉開距離。但如何讓用戶有“慧眼”,能瞭解這些高端電動車的優勢才是關鍵,用戶只有瞭解才會購買。

當然,想要營造健康長遠可持續發展的電動車市場,也不能不讓小廠商活。因此,在對待很多電動車廠商的時候還需要因地制宜的行銷和扶持政策來説明,

當然也需要小廠商們自己有品牌規劃及競爭意識,才能不被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淘汰。

所以,電動車市場想要健康發展,漲價也需要適可而止,不能為漲價而漲價,當然也不能一味地降低價格,那樣只會造成“價格戰”,損傷的就不僅僅是廠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