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佛法與人生」佛教融入中國的“故事”

本周導讀:佛陀一生講了很多佛法,這些佛法變成了佛經流傳至今。我們根據釋迦牟尼佛的教授和教誡學習、修行,內心就會越來越清淨、越來越善良。真實的佛教是什麼樣的呢?本周帶您瞭解真實的佛教及其背後的故事。

佛言祖語:于佛法僧寶,勤修清淨心,雲除月光顯,光榮眷屬眾。——《雜阿含經卷第三十一》

師父法語:佛教傳入中國以後,作為一個博大精深的思想理論體系,對我們中國人來說,是非常受歡迎的。

文章:佛教融入中國的故事

佛教最初傳入中國是在西元67年,漢明帝派人從印度請來佛像、經典及高僧二人,並在洛陽興建了中國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馬寺。

從此以後,佛教經典就源源不斷地從印度傳到中國。

在古代,因為交通不便,西行取經必經九死一生,若沒有堅定的信念和超強的毅力,

是無法做到的。

法顯大師、玄奘大師、義淨大師等,就是為後人敬仰的西行取經、譯經高僧。

由於翻譯梵文佛經的難度極高,加上印刷術不發達等原因,取來的佛經往往不能普遍流通。因此,學習佛經需要有相當大的福報。

譯經工作大多由帝王護持,第一個有福報看到漢譯佛經的人,往往是當時的皇帝。

經過歷代高僧大德的艱辛努力,和無數佛弟子的默默付出,

飽含著佛陀無量悲智的佛教種子,不僅在中華大地紮下根來,而且與中國傳統文化進行了很好的融合,結出了豐碩的果實。

創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宗派,實現了佛教的中國化,而且還進一步遠播朝鮮半島、日本、菲律賓、新加坡等國。

在中國歷史上,從東漢以後直到清代的大部分時間裡,佛教都有很高的社會地位,很多高僧被尊為國師、帝師,從帝王、士大夫到普通百姓,

都願意信佛、學佛。

佛教傳到中國以後,為什麼會如此興盛?這是因為與中國傳統的思想文化做了很好的融合。

中國過去的傳統文化以儒家為主,不少與佛法有相通之處,諸如提倡孝、悌、忠、信等美德,就與佛法的“十善”相通。

另外,古代中國社會非常注重祭祀,祭祀天地、祖先,甚至還祭祀一些民族英雄。

祭祀就是祈求保佑,不僅保佑自己、家人,還要保佑整個國家和人民,

過去的帝王都很注重這些。

佛教傳到中國以後,講普度眾生、利樂有情。

寺院裡每天做功課、放蒙山;每天早齋、午齋前上供,供養諸佛菩薩;這所有的功德,都回向給眾生,回向國泰民安、世界和平等等。

如早課裡念的“三途八難俱離苦,四恩三有盡沾恩。國界安寧兵革銷,風調雨順民安樂”。

這些都是非常偉大、非常崇高的志向,與中國的傳統文化水乳☆禁☆交融,人們很容易接受。

佛教傳入中國以後,作為一個博大精深的思想理論體系,對中國人來說,非常受歡迎。佛教的思想與其它宗教思想一樣,是由許許多多的觀念構成的。

佛教裡很多觀念,都是原來我們中國傳統文化裡所沒有的,諸如因緣、報應、平等、慈悲、中道、圓融……

它們傳入中國後,普為眾人喜愛,便慢慢為大家所接受,促使大家根據佛法的這樣一套觀念去思惟,佛法觀念逐步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我們現在很多的概念、詞彙都來源於佛教,如宇宙、覺悟、實際、法寶等等。

但是到了近代以後,佛教漸漸式微,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中國佛教徒出家考試制度在清朝被廢除了。

其實,中國早在唐朝就開始設立了“試經度僧”制度。要出家的人首先要經過官方的考試,通過後由朝廷給度牒,才可以剃度出家。

當然,在歷史上也曾有過一些濫度出家的情況。但總體上講,因為有考試制度,出家人的素質很高,進止威儀堪為人天師表,自然能夠住持正法,化導眾生。

——摘編自《法音》雜誌2008年第1期 學誠法師文章《省思物欲過患 獲得佛法真諦》

本文結構圖:

作為一個博大精深的思想理論體系,對中國人來說,非常受歡迎。佛教的思想與其它宗教思想一樣,是由許許多多的觀念構成的。

佛教裡很多觀念,都是原來我們中國傳統文化裡所沒有的,諸如因緣、報應、平等、慈悲、中道、圓融……

它們傳入中國後,普為眾人喜愛,便慢慢為大家所接受,促使大家根據佛法的這樣一套觀念去思惟,佛法觀念逐步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我們現在很多的概念、詞彙都來源於佛教,如宇宙、覺悟、實際、法寶等等。

但是到了近代以後,佛教漸漸式微,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中國佛教徒出家考試制度在清朝被廢除了。

其實,中國早在唐朝就開始設立了“試經度僧”制度。要出家的人首先要經過官方的考試,通過後由朝廷給度牒,才可以剃度出家。

當然,在歷史上也曾有過一些濫度出家的情況。但總體上講,因為有考試制度,出家人的素質很高,進止威儀堪為人天師表,自然能夠住持正法,化導眾生。

——摘編自《法音》雜誌2008年第1期 學誠法師文章《省思物欲過患 獲得佛法真諦》

本文結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