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全國第七批“一村一品”示範村鎮,浙江新增7個

近日,國家農業部發佈通知,認定北京房山區琉璃河鎮周莊村等村鎮為全國第七批一村一品示範村鎮。

其中,浙江7個鄉鎮分別入選。據瞭解,全國一村一品強村富民工程已實施多年,對於打造色品牌農業、助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那麼,浙江新入選的7個鄉鎮分別是哪裡?它們因何優勢獲此殊榮?

湖州吳興區東林鎮泉慶村(泉佳潭鱸魚)

東林位於湖州南郊,境內河道縱橫交錯,

地勢西高東低,是典型的山區與水鄉結合型鄉鎮,歷史上,這裡號稱“吳興勝地”。

因著豐富的山水資源,東林鎮形成了大規模的種養殖產業。泉慶村是一個“老牌”漁業村,上世紀80年代,泉慶就率先推行了魚塘個人承包制。走在村裡,成方成塊的魚塘星羅棋佈。2005年開始,村裡又陸續實施老魚塘改造,推行合作社規模經營、食品廠加工銷售,並與浙大合作“顛覆傳統”。

幾十年的養魚經驗,

加上新科技成果優勢,以及良好的生態環境,讓泉慶村出產的鱸魚肉質鮮嫩肥美。南宋范成大的詩曰:“當松酥膩千絲縷”,可謂最好的形容。

嘉興桐鄉市石門鎮殷家漾村(殷家漾蜜梨)

殷家漾的梨這幾年在桐鄉頗有些名氣,“殷家漾採摘、桂花村吃飯”也成為一條當地經典鄉村旅遊線路。

殷家漾蜜梨是翠冠梨,人稱“六月雪”,在村裡“紮根”,差不多也有12個年頭了。

2002年,殷家漾村裡來了一個大戶,一口氣承包了300畝地,全部用來種翠冠梨。村裡的人都動了心,想著是不是致富的機會來了。村裡組織了半個村的農戶代表,

到新昌縣參觀蜜梨種植。回來後,分別算了兩筆賬,一筆是種梨的經濟賬,另一筆是種田的辛苦賬,村民們也都定了心。從那時起,村裡的梨樹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門前屋後。477戶人家,有230戶種梨,梨樹的種植面積達到2000畝一到春天,風一吹,好似下起一陣“梨花雨”,雪白爛漫。

因為光照充足、雨水滋潤,殷家漾村的翠冠梨味道極好。去了皮的梨汁水直往下滴,滴在地上,還能見到小水花,吃起來肉質細膩香脆,甜度適中。

金華蘭溪市女埠街道穆塢村(穆塢枇杷)

穆塢村位於女埠街道的山塢之中,距蘭溪城區二十餘公里,是個四面環山、果樹擁抱、山清水秀、無工業污染的村莊,古稱慕塢源,宋理宗禦書“慕塢”二字,因而得名。

穆塢村種植枇杷已有近百年歷史,1999年申請“穆塢”商標,2000年獲得金華農博會金獎,2001年獲得中國浙江國際農博會優質獎,2007年有成為浙江名牌產品,村莊也獲得了“華東枇杷第一村的”的稱號。

穆塢枇杷棵大,汁多而甜。如今,重約2.5公斤的精品白枇杷每箱可賣130元至180元,一般白枇杷每公斤售價為30元至60元,黃枇杷為10元至18元。

寧波慈溪市橫河鎮(慈溪楊梅)

橫河鎮位於慈溪市南郊,地勢北為平原,南為丘陵,四季分明,冬夏稍長,春秋略短。這裡歷史悠久,早在西元前4500年,已有先民定居生活在這個地方。南宋嘉泰年間建橫河堰橋,後形成集鎮,因而得名。

楊梅是橫河鎮的傳統名果,種植歷史悠久,種植面積2.6萬畝,以"荸薺種"和"早大種"楊梅為主,常年產量8500噸,無論是面積還是產量均居全國各鄉鎮之首。其中,荸薺種楊梅果大、核小、色佳、肉質細嫩、汁多味濃、酸甜可口,既能新鮮食用,也可加工成濃縮果汁、罐頭等。

慈溪楊梅又以梅園村楊梅最為有名。在東畈村境內有大小數家楊梅旅遊景點,每年六月,梅園村的楊梅樹上結滿了一個個的深紅色、淺紫色或白色的楊梅,閃紅爍紫,梅農們背著刀籮上山採摘,山裡滿是果實成熟的香甜氣味和果農的歡笑聲音。

寧波甯海桑洲鎮(望海茶茶葉)

桑洲位於寧海西南隅,歷史上為台州通寧海、寧波之要口,古代設驛站。境內多岡巒,丘陵起伏,發源于天臺的寧海第三大溪,清溪自西向南蜿蜒入海,流水潺潺,兩岸柔柳拂面,一派碧水、青山、藍天的景觀更加美麗。鎮內還有45000畝山林、500多年歷史的紅豆杉古樹群和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建築——“陳家三台”。

望海茶是浙江於上世紀80年代新開發的茶葉。茶園在海拔900多米的高山上,四季雲霧繚繞,空氣濕潤,土壤肥沃屬香灰土,特別適宜茶樹生長。產出的茶葉外形細嫩挺秀,翠綠顯毫,香氣清香持久,湯色清澈明亮,滋味鮮爽回甘,葉底芽葉成朵、嫩綠明亮,尤其以幹茶色澤翠綠、湯色清綠、葉底嫩綠的“三綠”特色而獨樹一幟,具有高山雲霧茶的獨特風格。

金華磐安縣新渥鎮(磐五味中藥材)

新渥鎮地處古代著名風景名勝區靈山之麓,距縣城17公里。宋初越國公盧琰隱居於此,為江南“九支盧氏”發祥地。這裡也是甌江的發源地之一,水環境品質常年保持在一類以上標準,山明水秀、風光迷人、鳥語花香,森林覆蓋率達81%。

經過長期發展,小鎮已形成了中藥材、香菇、蠶桑、蔬菜瓜果四大特色農業支柱產業。“戶戶種藥材,村村聞藥香”,是這裡獨有的一道風景線。全鎮全年種植中藥材1萬畝以上,戶均種植1.73畝,主產“浙八味”中的元胡、貝母、白勺、玄參和白術又稱“磐五味”,建有GAP 基地1個,擁有藥材生產專業村5個,種植大戶450戶。

台州三門縣蛇蟠鄉(三門青蟹)

出三門縣城以東17.5公里,經旗門海遊兩港,蛇蟠島環海獨立。鳥瞰全島,狀如蛇蟠龍蟄,故有其名。島上奇洞深穴,神秘詭異。石自天生,洞由人掘,:大洞小洞、橫洞豎洞、水洞旱洞、閉洞窄洞、彎洞直洞,洞中套洞,洞內有水,水中藏洞,洞內雨絕而清泉不絕,雲絕而輕霧不絕,成就了蛇蟠鄉獨特的自然韻致。

"水有漁鹽之利,陸有林礦之饒"。海岸線長達227公里,有淺海59萬畝,灘塗21萬畝的蛇蟠鄉,沿海水域生物含量富集度居浙江之最。水產養殖面積與產量也持續列居全省前茅,目前,全鄉擁有萬畝養殖塘,是三門青蟹的重要的養殖中心。

三門青蟹,學名為鋸緣青蟹,俗稱蝤蛑,青背、黃肚、金爪、緋鉗,殼薄、螯大,蟹黃黃白色,脂膏橙黃色,蟹肉潔白細嫩。2006年, 三門青蟹被認證為中國地理標誌。2007年10月三門青蟹又被農業部評為中國名牌農產品。如今,青蟹已成為當地農戶致富和旅遊產業發展的“法寶”。

是個四面環山、果樹擁抱、山清水秀、無工業污染的村莊,古稱慕塢源,宋理宗禦書“慕塢”二字,因而得名。

穆塢村種植枇杷已有近百年歷史,1999年申請“穆塢”商標,2000年獲得金華農博會金獎,2001年獲得中國浙江國際農博會優質獎,2007年有成為浙江名牌產品,村莊也獲得了“華東枇杷第一村的”的稱號。

穆塢枇杷棵大,汁多而甜。如今,重約2.5公斤的精品白枇杷每箱可賣130元至180元,一般白枇杷每公斤售價為30元至60元,黃枇杷為10元至18元。

寧波慈溪市橫河鎮(慈溪楊梅)

橫河鎮位於慈溪市南郊,地勢北為平原,南為丘陵,四季分明,冬夏稍長,春秋略短。這裡歷史悠久,早在西元前4500年,已有先民定居生活在這個地方。南宋嘉泰年間建橫河堰橋,後形成集鎮,因而得名。

楊梅是橫河鎮的傳統名果,種植歷史悠久,種植面積2.6萬畝,以"荸薺種"和"早大種"楊梅為主,常年產量8500噸,無論是面積還是產量均居全國各鄉鎮之首。其中,荸薺種楊梅果大、核小、色佳、肉質細嫩、汁多味濃、酸甜可口,既能新鮮食用,也可加工成濃縮果汁、罐頭等。

慈溪楊梅又以梅園村楊梅最為有名。在東畈村境內有大小數家楊梅旅遊景點,每年六月,梅園村的楊梅樹上結滿了一個個的深紅色、淺紫色或白色的楊梅,閃紅爍紫,梅農們背著刀籮上山採摘,山裡滿是果實成熟的香甜氣味和果農的歡笑聲音。

寧波甯海桑洲鎮(望海茶茶葉)

桑洲位於寧海西南隅,歷史上為台州通寧海、寧波之要口,古代設驛站。境內多岡巒,丘陵起伏,發源于天臺的寧海第三大溪,清溪自西向南蜿蜒入海,流水潺潺,兩岸柔柳拂面,一派碧水、青山、藍天的景觀更加美麗。鎮內還有45000畝山林、500多年歷史的紅豆杉古樹群和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建築——“陳家三台”。

望海茶是浙江於上世紀80年代新開發的茶葉。茶園在海拔900多米的高山上,四季雲霧繚繞,空氣濕潤,土壤肥沃屬香灰土,特別適宜茶樹生長。產出的茶葉外形細嫩挺秀,翠綠顯毫,香氣清香持久,湯色清澈明亮,滋味鮮爽回甘,葉底芽葉成朵、嫩綠明亮,尤其以幹茶色澤翠綠、湯色清綠、葉底嫩綠的“三綠”特色而獨樹一幟,具有高山雲霧茶的獨特風格。

金華磐安縣新渥鎮(磐五味中藥材)

新渥鎮地處古代著名風景名勝區靈山之麓,距縣城17公里。宋初越國公盧琰隱居於此,為江南“九支盧氏”發祥地。這裡也是甌江的發源地之一,水環境品質常年保持在一類以上標準,山明水秀、風光迷人、鳥語花香,森林覆蓋率達81%。

經過長期發展,小鎮已形成了中藥材、香菇、蠶桑、蔬菜瓜果四大特色農業支柱產業。“戶戶種藥材,村村聞藥香”,是這裡獨有的一道風景線。全鎮全年種植中藥材1萬畝以上,戶均種植1.73畝,主產“浙八味”中的元胡、貝母、白勺、玄參和白術又稱“磐五味”,建有GAP 基地1個,擁有藥材生產專業村5個,種植大戶450戶。

台州三門縣蛇蟠鄉(三門青蟹)

出三門縣城以東17.5公里,經旗門海遊兩港,蛇蟠島環海獨立。鳥瞰全島,狀如蛇蟠龍蟄,故有其名。島上奇洞深穴,神秘詭異。石自天生,洞由人掘,:大洞小洞、橫洞豎洞、水洞旱洞、閉洞窄洞、彎洞直洞,洞中套洞,洞內有水,水中藏洞,洞內雨絕而清泉不絕,雲絕而輕霧不絕,成就了蛇蟠鄉獨特的自然韻致。

"水有漁鹽之利,陸有林礦之饒"。海岸線長達227公里,有淺海59萬畝,灘塗21萬畝的蛇蟠鄉,沿海水域生物含量富集度居浙江之最。水產養殖面積與產量也持續列居全省前茅,目前,全鄉擁有萬畝養殖塘,是三門青蟹的重要的養殖中心。

三門青蟹,學名為鋸緣青蟹,俗稱蝤蛑,青背、黃肚、金爪、緋鉗,殼薄、螯大,蟹黃黃白色,脂膏橙黃色,蟹肉潔白細嫩。2006年, 三門青蟹被認證為中國地理標誌。2007年10月三門青蟹又被農業部評為中國名牌農產品。如今,青蟹已成為當地農戶致富和旅遊產業發展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