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Lyft欲借自動駕駛方面反超Uber 機遇與風險並存

文/易北辰頻道 海外站 Jared

Uber不斷失利對其主要競爭對手Lyft個絕佳的機會,

Lyft像獵豹一樣尋覓反超的機會,超越Uber,就能登上冠軍的領獎臺。要知道,對於科技行業,第一,和第二獲取資源的能力差別甚遠。

制定了正確的策略,將“平臺上的所有電動無人駕駛汽車由“100%可再生能源”驅動”。Lyft繼續加大投入到另一個戰場自動駕駛市場中。Lyft對外正式宣誓過設立自動駕駛研發部門。該部門的辦公地點在加州帕羅奧多市的一家工廠內,Lyft租下了面積約為5萬平方英尺的場地,

便於設立實驗室和公開測試場地。

事實上,這並不是Lyft初次涉足自動駕駛領域,只是此前更多採取的是外部合作的形式, 先後與Waymo、NuTonomy、捷豹路虎就自動駕駛汽車運營測試達成合作。

2016年1月4日,通用汽車領投了Lyft 10億美元F輪融資,拿出5億美元換來了Lyft的一個董事會席位和雙方深度合作。

今年5月13日,Lyft宣佈與自動駕駛業界技術水準最高的谷歌Waymo達成合作。雙方將攜手開發新的自主駕駛汽車並展開運營測試。

此舉被認為是自動駕駛汽車商業化的一大步。

不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Lyft大有將重心轉移到自動駕駛汽車行業的勢態,此次設立自主研發部門,Lyft將開發自家的自動駕駛系統。不僅如此,Lyft還將開放該平臺,鼓勵其他開發者開發並完善這一技術。

目前看來,Lyft選擇走這步是好是壞還不能下定論,但不可否認的是Lyft這一次的新舉措將與上述合作夥伴形成直接競爭,

這樣的關係的轉換,多少都會對其有所影響。

顯然Lyft也意識到了這點,因此Lyft表示,即使其獨立研發自動駕駛技術,但是其以合作為中心的策略並不會改變,並將繼續與努力生產自動駕駛車輛的公司合作。Lyft的首席戰略官Raj Kapoor表示,其公司希望在自動駕駛的行業發展中扮演積極主動的角色,不能僅僅只依靠和其它公司的合作前進。

此外, Lyft表示,公司只是想自主研發駕駛系統,

而不會獨立造車,還將與合作夥伴共用自己的研發成果。

至於,Lyft自動駕駛系統能夠為市場帶來何種影響,目前尚不能確定。可以肯定的是此次做法必然帶來一些潛在風險。Lyft在前方開拓的時候,可得兼顧後方,避免後院失火的窘境發生。

~~~~~~~華麗麗的分割線~~~~~~~~~

易北辰頻道:每日一篇全球互聯網科技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