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唐山趙以松:用連環畫為野生動植物“立傳”

記者 張輝

青蛙、海龜、大雁、蝴蝶、鮭魚……這些常見或不常見的動物,

如今都成了故事的主角,隨著它們旅程的展開,讀者能夠看到的是各種各樣的野生動植物世界,而這些動植物乃至發生的空間也是大家熟悉的地方——唐山南湖。日前,由唐山市科技幹部進修學院院長趙以松創作的系列科普作品中的兩本——《青蛙歷險記》《海龜歷險記》已由唐山市科協印刷為科普圖書資料,正式和讀者見面了,這些作品將作為科普資料免費發放。

1 喚起人們的環保意識

此次出版的科普資料為《青蛙歷險記》《海龜歷險記》兩本,這是趙以松創作的“物語”系列中的兩本。《青蛙歷險記》是趙以松寫作繪畫動物物語系列連環畫的第一部,用第一人稱的手法,講述了一隻小蝌蚪成長為青蛙的經歷,介紹了淡水中的各種常見魚、蝦、蟹、貝類、水下昆蟲等動物以及各種水生植物的名稱和習性。《海龜歷險記》是趙以松寫作繪畫動物物語系列連環畫的第三部,

講述了一隻小海龜的成長經歷,介紹了海洋中的50餘種常見魚、蝦、蟹、貝類、海洋哺乳動物等動物的名稱和習性。

“我想通過野生動物的語言,喚起人們的環保意識。”提到創作這些作品的初衷,趙以松說。

2 創作至今已經十幾年

在趙以松的辦公室,記者看到,除了已經印刷的《青蛙歷險記》和《海龜歷險記》,還有《蝴蝶歷險記》《鮭魚歷險記》《大雁歷險記》《斑馬歷險記》等4本已經創作完成但尚未印刷的作品。

趙以松介紹說,最早觸發他創作靈感的,是唐山南湖公園,“由於建立南湖公園,一些青蛙、鳥類又回到了我們周圍。在我印象中青蛙在唐山市內已消失了10幾年,2003年非典那一年,我來到南湖,忽然在水邊又看到了青蛙,非常激動,在日記中記下了那一天。”決定為青蛙寫故事、立傳,然後開始創作《青蛙物語》,即現在印刷的《青蛙歷險記》。

完成第一部《青蛙物語》後,

趙以松又開始著手創作第二部《蝴蝶物語》和《大雁物語》,三部作品的創作靈感全部來源於南湖公園。

3 作品歷時六年得以印刷

精心創作、繪製多年,但是出版卻遇到了難題。“在2012年第一部完成的時候,我就曾找過出版社,但是他們對這一類東西並不太感興趣。”到了2015年,趙以松已經完成了4部作品,依然沒有出版社對此感興趣。即便如此,趙以松依然沒有停下創作的腳步。

2016年,唐山市科協的有關領導看到了趙以松的作品,並意識到這一題材的珍貴,將這一作品作為一項重要科普工作,決定將其發佈在唐山微科普上,一經發佈,作品流覽量很快過萬。2017年又將其印刷為科普圖書資料。

“歷時六年,我的作品終於和讀者見面。作為一個科普工作者,我感到無比欣慰,將繼續寫出喜聞樂見的科普作品。”趙以松說。

50套贈書小記者可免費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