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浙江四家省直院團聯手傳統戲曲演出季 觀眾熱情高

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在基層演出《五女拜夀》

今年春節以來,

浙江省文化廳啟動了由浙江小百花越劇團、浙江越劇團、浙江京劇團、浙江昆劇團四家省屬院團共同參與的“2016—2017年浙江省傳統戲曲演出季”,該活動不僅把32場好戲送到寧波、慈溪、余姚、溫州、嘉善、湖州等市縣,文化部門還借此契機嘗試建立機制,為優質藝術資源下沉探索通道,讓全省百姓過足戲癮,享受到高品質的藝術服務。

高水準低票價屢掀觀劇熱潮

無論何時、以什麼方式送戲下鄉,

高品質的演出水準永遠是吸引觀眾的第一要素。此次演出季,四大院團選擇的劇碼都是具有節慶特色、受觀眾追捧的優秀保留劇目。如浙江小百花越劇團的《五女拜夀》、浙江京劇團的《鎖麟囊》、浙江昆劇團的《獅吼記》、浙江越劇團的《牡丹亭》,這些劇碼或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或嬉笑怒駡針砭時弊,不僅題材喜聞樂見,各大院團的藝術特色也發揮得淋漓盡致,
演出所到之處受到當地觀眾的熱烈歡迎,各個場次的戲票早早被搶購一空。

送戲下鄉演出中,觀眾們的熱情、對藝術的喜愛給浙江越劇團團長陶鐵斧留下了深刻印象。“每到一地,不但觀眾席坐得滿滿的,許多忠實的粉絲為了看演出,又從城市追到了農村,著實讓人感動。”陶鐵斧回憶。

場場爆滿的盛況還得益於政府推出的低票價惠民政策。浙江省文化廳藝術處處長薛亮透露,

實際演出中各地都推出了公益票價,一般座位大都10元、20元,最高的也控制在100元以下。以舟山市藝術劇院為例,原價每場120元的票,購買4場套票僅需200元,原價每場70元的票,4場套票僅需140元,平均每場票價僅50元和35元。觀眾們普遍反應,如此優惠的價格就可以在家門口看到名家名劇,實在是幸福。

為了放大藝術院團下基層的效應,接下來,浙江省文化廳將面向全省各級各類戲曲院團徵集優秀劇碼,

每個團可以報5個項目,由文化廳做成一個彙聚全省戲曲資源的演出庫,供省內各基層單位和演出場館以及國內其他劇場挑選,保證每場演出都是觀眾愛看的藝術精品。

想方設法拓展基層演出市場

作為浙江省傳統戲曲演出季的參與單位,浙江小百花越劇團一直都是送戲下鄉的大戶,多年在基層奔走,讓團長茅威濤感觸頗多。此前,越劇團的巡演絕大部分都在各市主城區的劇院,

茅威濤多次建議,希望能將演出重心再度向下延伸,走進各縣市區,走進邊遠海島、山區。“很多基層老百姓經常感歎,鄉下很難有省級院團來演出,去城裡看又很不方便。”茅威濤還建議文化部門能儘早籌畫,提前發佈各個院團的演出節目單,並接受全省各地“點選”,對沒入百姓“法眼”的劇團或劇碼,演出單位要及時反思為什麼、怎麼改。

送戲下鄉時,老年觀眾占比較大的現象也引起了文化部門的注意。不少劇團負責人表示,從傳統文化傳承、傳播的角度講,要倍加重視年輕觀眾的培養和審美需求,要在思想理念上開拓創新,用現代服務理念、最新傳播手段吸引年輕人主動參與到這場文化惠民活動中來,這樣藝術才有持久生命力。同時也要在政策銜接、演出場館和劇碼的選擇上加強統籌,不能像民間所說的“芝麻稈喂驢,愛吃不吃”。

“要把最具吸引力的資源用來滿足基層觀眾的需求,讓政府的經費投入得到有效落實。如果演出時觀眾熱情不足,說明劇碼可能不符合群眾的口味,也就浪費了政府的資金,達不到藝術惠民的初衷。”浙江昆劇團團長周鳴岐說。

劇團和劇場合作機制亟須建立

為了演出,浙江京劇團舞美隊隊長孫曉偉和他所在的整個舞美隊將近一個月沒有回家。有的隊員搬道具時引出了腰椎病和陳年舊傷,但他們綁著腰托咬牙接著幹,保證整個演出流程都按計劃進行。

演職人員的辛苦每位團長都看在眼裡,疼在心裡。這次演出季,4個院團的演職人員在演出期間出現集體感冒發燒、武戲受傷的事故也有不少,好在所有人員都非常敬業,帶病堅持演出,為基層觀眾帶去了高品質的舞臺呈現。不過,多場次不間斷的演出使演職人員陷入疲於奔命的狀態。浙江京劇團團長翁國生建議,在安排演出計畫時,應兼顧各家演出單位道具進場和舞臺裝卸的時間差,合理安排場次,給予演員和幕後工作人員適當的休整,這也是保證高品質演出的基本需求。茅威濤也提出,可建立下基層演出的長效機制,實現劇團和劇場的合作共建。

在浙江,這是第一次四家省屬院團聯合下基層巡演,也是浙江省文化廳探索優質文化資源向基層下沉的實際舉措,它一方面可以最大幅度地實現文化惠民,另一方面也是在培育新型演出市場。薛亮表示,未來,如何加強國有劇團和劇場雙方的合作,讓供需更加緊密地對接,除了要進行制度上的設計,更多的還要通過實踐找到市場運作的規律。儘管要實現這一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萬事開頭難,文化部門將多多聽取院團負責人的建議,不斷改進送演出進基層的手段,使優秀傳統文化以喜聞樂見的方式走進大眾,吸引年輕人的目光。

老年觀眾占比較大的現象也引起了文化部門的注意。不少劇團負責人表示,從傳統文化傳承、傳播的角度講,要倍加重視年輕觀眾的培養和審美需求,要在思想理念上開拓創新,用現代服務理念、最新傳播手段吸引年輕人主動參與到這場文化惠民活動中來,這樣藝術才有持久生命力。同時也要在政策銜接、演出場館和劇碼的選擇上加強統籌,不能像民間所說的“芝麻稈喂驢,愛吃不吃”。

“要把最具吸引力的資源用來滿足基層觀眾的需求,讓政府的經費投入得到有效落實。如果演出時觀眾熱情不足,說明劇碼可能不符合群眾的口味,也就浪費了政府的資金,達不到藝術惠民的初衷。”浙江昆劇團團長周鳴岐說。

劇團和劇場合作機制亟須建立

為了演出,浙江京劇團舞美隊隊長孫曉偉和他所在的整個舞美隊將近一個月沒有回家。有的隊員搬道具時引出了腰椎病和陳年舊傷,但他們綁著腰托咬牙接著幹,保證整個演出流程都按計劃進行。

演職人員的辛苦每位團長都看在眼裡,疼在心裡。這次演出季,4個院團的演職人員在演出期間出現集體感冒發燒、武戲受傷的事故也有不少,好在所有人員都非常敬業,帶病堅持演出,為基層觀眾帶去了高品質的舞臺呈現。不過,多場次不間斷的演出使演職人員陷入疲於奔命的狀態。浙江京劇團團長翁國生建議,在安排演出計畫時,應兼顧各家演出單位道具進場和舞臺裝卸的時間差,合理安排場次,給予演員和幕後工作人員適當的休整,這也是保證高品質演出的基本需求。茅威濤也提出,可建立下基層演出的長效機制,實現劇團和劇場的合作共建。

在浙江,這是第一次四家省屬院團聯合下基層巡演,也是浙江省文化廳探索優質文化資源向基層下沉的實際舉措,它一方面可以最大幅度地實現文化惠民,另一方面也是在培育新型演出市場。薛亮表示,未來,如何加強國有劇團和劇場雙方的合作,讓供需更加緊密地對接,除了要進行制度上的設計,更多的還要通過實踐找到市場運作的規律。儘管要實現這一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萬事開頭難,文化部門將多多聽取院團負責人的建議,不斷改進送演出進基層的手段,使優秀傳統文化以喜聞樂見的方式走進大眾,吸引年輕人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