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古人盜墓為何都是舅舅帶外甥?絕不可以是父子一起,原因你可能想不到

喵仔愛讀史奇聞趣史第三百二十八講,獨家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我已授權“維權騎士”!

導語:都說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顧名思義,就是幹些大事或者重要的事還是信任的人在一起會比較好。
但其實你們知道嗎?在古代的盜墓行為中,的確是要求信任的人一起去,但卻不可以是最親密的父子。為什麼這麼說?接下來就來說說這是怎麼一回事。

有的人會問了,為什麼不選外人,盜了墓之後分道揚鑣也不怕別人抓了。但是你們要想一想,
不熟的人你會願意把自己的生命交到他手裡嗎?我們都知道盜墓其實還是個蠻危險的行為,雖然沒《盜墓筆記》和《鬼吹燈》演得那麼誇張,但還是恐怖的,而且就算拿了東西出來分配兩人不滿意又是個問題。

這樣的話直接親近的人就好了,

可絕不能是爸爸,原因很簡單——無論是古代還是現在,對盜墓打擊的力度還是蠻大的,如果一對父子被抓到而兒子還沒有後代,如果判處死刑的話那麼這家的香火就斷了,如此就說得通了。

那麼除了爸爸,這個人為什麼非得是舅舅?有一種有趣而又封建的說法,

舅舅和外甥的搭配有這樣的同音字:有舅(救),能生(甥)還。可以讓他們起到良好的心理作用,意味著能有個好兆頭。說到底,還是古代人存在著一種僥倖的心理。到目前為止並沒有什麼有力的事實可以證明這樣真的可以在盜墓碰到的險境中安全逃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