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泡出好茶,為什麼需要“儀式感”

所謂“泡茶的儀式感”,它與泡茶的技巧無關,與茶葉的品質無關。

它與你的心密切相關。

曾經我一直覺得茶藝、茶道都是故弄玄虛,是多此一舉:“不就喝一杯茶嘛,何必搞得那麼複雜,你表演的再好看,泡出來的,還是一杯茶。”直到近來,我發現我錯了,而且是錯在自己的淺薄。茶道所表現的形態,正是一種儀式感。儀式感,會讓你靜下來,讓你的心沉浸在茶裡,達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那麼,什麼是儀式感?

從古代皇帝登基典禮,到時下的開業典禮;從參加會議的衣著打扮,

到基督信徒的飯前祈禱;從天安門前國旗儀仗隊的儀容走姿,到早起第一件事把被子疊得整整齊齊,這些都是儀式感。

你可能會覺得升國旗是大事,早起疊被子這種小事怎麼也算儀式感。但是據我的體驗,早上起來如果把被子疊得整整齊齊,那麼整個人的心情也是很愉悅的,它直接影響到我當天的做事效率。如果我起床把被子一蹬,

讓它淩亂成一團,那麼當天做事情很大可能是沒有規劃,糊裡糊塗就過了一天。

古人為什麼要“沐浴焚香,撫琴賞菊”?

古人在彈琴之前,要沐浴焚香,這是對音樂的敬意,是為了營造一種氛圍,創造一種心境,只有心誠敬了,才能彈奏出好的音樂。

同樣的道理,

在泡茶的過程中,沒有誠敬之心,怎麼能泡出一壺好茶。在品茶時,沒有誠敬之心,怎麼能品到茶的真正滋味呢。

日本茶道講究“和敬清寂”,它的茶道有著繁瑣的規程,茶葉要碾得精細,茶具要擦得乾淨,主持人的動作要規範,既要有舞蹈般的節奏感和飄逸感,又要準確到位。如果沒有這些儀式是不可能達到“和敬清寂”的境界的。

自從明白了儀式感,我平常在喝茶的時候,會把很多繁瑣的細節做足:把茶具洗得乾乾淨淨,

茶盤擦得一塵不染,撬茶的時候一定細心查看撬茶角度,再到注水、出湯、品嘗都用足了功夫。這些小細節是屬於我的儀式,如果沒有這些儀式,我不知道喝茶的意義何在,我寧願倒一杯白水更解渴。

不僅在泡茶中需要儀式感,

在生活中也需要儀式感。

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大家都在追求效率。為了吃飯,就點一份速食應付,而忽略了健康和做飯的樂趣。春節為了省事,就到飯店裡包一桌酒席,雖然全家人都在一起了,但是怎麼也找不到過年的氛圍。

或許我們都生活在快節奏、高效率的世界中,但在品茶的時候,慢一點,找回你的儀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