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年危機”的四六級考試 向左還是向右?

今年,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以下簡稱“四六級考試”)走到了它誕生的第30年。

對每一個大學生來說,大學生活的回憶或許可以多種多樣,但四六級考試是可以產生“絕對共鳴”的。今年6月,又一次四六級考試結束,學校裡再次回蕩起一年兩次的“大吐槽”。(7月24日中國青年報)

近年來人們對於四六級考試,可謂爭議不斷,闢謠不斷,改革呼聲不斷。四六級考試像得了前列腺炎的中年,總是坐立不安。

就大學生而言,參加不參加四六級考試,

選擇權應該在大學生自己。如今,大學生最看重的是就業。如果就業崗位不要求四六級過關,大學生根本就沒有參加四六級考試的動力。今年4月,新東方線上聯合香草招聘發佈的《2017應屆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51.56%的應屆畢業生表示,四六級考試成績對就業影響很小,16.50%的應屆畢業生認為四六級考試對就業沒有影響。

而就高校而言,大學英語的課程設置與教學目的也都緊緊圍繞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而展開,

考什麼,就教什麼。從一個坐地而起的理念出發,拿著學生當作改革的籌碼,絲毫不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作為評價高校英語教學水準的重要指標,四六級考試成了學校的“臉面”,於是,基本英語能力培養的教學模式被異化為應試英語、聾子英語和啞巴英語。由此導致的是作弊漏題事件頻發,公信力屢遭質疑,四六級考試的代報名業務已然成為公開的秘密。

一方面很多大學生想“退”,一方面高校仍然要“進”,這就使得雙方都痛苦。與其如此,不如實事求是,各有所取。

高校不妨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權,不把四六級考試作為畢業成績的捆綁措施,而是把普遍性服務改為為特定社會需求服務。而這可能帶來的一個問題是,用人單位對高校的這種特定需求培養的大學生品質不一定完全認可。比如有些崗位是國際交流性質的,

單位會直接出英語題測試,或者看有沒有雅思託福成績。

既然如此,就不如乾脆讓四六級考試回歸社會。由社會專業機構組織實施,大學和用人單位自主認可,學生結合自身情況自主決定考試還是不考試。從而讓大學公共英語教學回歸本真,讓大學生把更多的時間、精力用於專業課和其他課程的學習,以及綜合素質的拓展與提升上。(丁慎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