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建築業的未來在這裡!開發商、建工集團、設計院都在關注,你還在等什麼?

為什麼說建築工業化是建築行業發展的必然出路?

▲ 甲方作為產業上游

▲ 材料、機械、勞務供應商作為產業下游

▲ 施工單位專案資金佔用率越來越高,工期越長,風險越大

我國已成為第二大能源消費國

人均水資源佔有量不到世界水準1/4,可利用土地僅占國土面積1/3,人均佔有土地不足世界人均佔有量1/3。

資源約束日趨緊張

二氧化硫排放量居世界第一位,七大水系污染嚴重,2800公里河段魚類滅絕。

環境污染十分嚴重

全國城市生活垃圾達到無害化處理的要求不到10%,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國各地。

引發各種社會安全問題

當前,傳統建築行業面臨著房地產開發商更高的經濟效益要求、更高的品質、工期等生產效率要求、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人口紅利也正在消失,因此,建築工業化是行業發展的必然出路。

建築工業化的優勢和特點

建築工業化

1、提高建築標準化

設計使用統一的建築模數

2、工廠化

生產建築配件、製品

3、發展施工裝配專業化

施工提高機械化水準

4、管理科學化

管理採取現代方法手段

建築工業化的必要性

1、提升經營效率的需求

構件的工廠化生產,工人熟練的技術,機械化的生產方式,並保障構件品質,提升安全、效率、品質。

2、緩解勞務緊缺的需求

構件生產的工廠化操作,主要採取機械化操作,很大程度上緩解勞務緊缺。

3、促進資源節約的需求

隨著低碳環保、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蔓延,超級耗能、大戶建築業成為重點需要變革的物件。

▲ 傳統建築業對比現代建築業優劣勢圖

建築工業化具備四大優勢

1、提升工程建設效率

(1)實現工廠化,批量生產與現場裝配;

(2)設計施工一體化、標準化;

(3)機械化手段,大規模重複製造與施工。

2、提升工程建設品質

(1)減少現場作業,保障施工安全;

(2)工廠化生產,設備精良,工藝完善;

(3)受環境因素影響小。

3、實現可持續發展

4、提升經濟效益

節約建造成本、時間成本和運維成本。

建築工業化有何特點

1、速度更快,工期可控,氣候因素影響小。

從動工到交付,工業化方式最快10個月,而傳統方式則需22個月。

▲ 傳統工藝品質與工業化品質比較

2、價格競爭力

規模越大,價格越低。

以湖南長沙周邊100公里範圍為例:2011年,面積僅100萬平方米,結算價為2500元/平,到2015年,面積達到800萬平米且結算價降低至1800元/平。

3、更節能環保、減排降耗。

建築工業化的現狀

國際現狀:被廣泛實踐和應用

1、美國

建築工業化源於20世紀30年代,住宅部品和構件生產標準化幾乎達到100%。

2、日本

最先在工廠裡生產住宅的國家,目前在住宅產業化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3、法國

建築工業化始於二戰後,形成了完整的、標準化、系列化的建築住宅體系。

4、瑞典

新建住宅中,採用通用部品的住宅占80%以上。

國內現狀:建築工業化在住宅、商業、公建等已經有了大量的實際應用

1、發展歷程

嘗試期(1950-1970年代):發展預製構件和大板預製裝配,建築業初試建築工業化發展之路。

摸索期(1970-1980年代):推廣了如大板、升板體系、前蘇聯和南斯拉夫體系、預製裝配式框架體系等,對建築工業化起到了有益的推進作用。

萎縮期(1990-2005):工業化發展停滯不前,預製構件及建築部品在建築領域幾乎消亡。

推動期(2005至今):建築工業化重新崛起,不同工業化結構體系發展。政府推動、政策支持、企業參與。

房地產開發商和建工集團最為關注建築工業化

▲ 比例圖

建築業最終將轉變為製造工業!

構件生產的工廠化操作,主要採取機械化操作,很大程度上緩解勞務緊缺。

3、促進資源節約的需求

隨著低碳環保、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蔓延,超級耗能、大戶建築業成為重點需要變革的物件。

▲ 傳統建築業對比現代建築業優劣勢圖

建築工業化具備四大優勢

1、提升工程建設效率

(1)實現工廠化,批量生產與現場裝配;

(2)設計施工一體化、標準化;

(3)機械化手段,大規模重複製造與施工。

2、提升工程建設品質

(1)減少現場作業,保障施工安全;

(2)工廠化生產,設備精良,工藝完善;

(3)受環境因素影響小。

3、實現可持續發展

4、提升經濟效益

節約建造成本、時間成本和運維成本。

建築工業化有何特點

1、速度更快,工期可控,氣候因素影響小。

從動工到交付,工業化方式最快10個月,而傳統方式則需22個月。

▲ 傳統工藝品質與工業化品質比較

2、價格競爭力

規模越大,價格越低。

以湖南長沙周邊100公里範圍為例:2011年,面積僅100萬平方米,結算價為2500元/平,到2015年,面積達到800萬平米且結算價降低至1800元/平。

3、更節能環保、減排降耗。

建築工業化的現狀

國際現狀:被廣泛實踐和應用

1、美國

建築工業化源於20世紀30年代,住宅部品和構件生產標準化幾乎達到100%。

2、日本

最先在工廠裡生產住宅的國家,目前在住宅產業化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3、法國

建築工業化始於二戰後,形成了完整的、標準化、系列化的建築住宅體系。

4、瑞典

新建住宅中,採用通用部品的住宅占80%以上。

國內現狀:建築工業化在住宅、商業、公建等已經有了大量的實際應用

1、發展歷程

嘗試期(1950-1970年代):發展預製構件和大板預製裝配,建築業初試建築工業化發展之路。

摸索期(1970-1980年代):推廣了如大板、升板體系、前蘇聯和南斯拉夫體系、預製裝配式框架體系等,對建築工業化起到了有益的推進作用。

萎縮期(1990-2005):工業化發展停滯不前,預製構件及建築部品在建築領域幾乎消亡。

推動期(2005至今):建築工業化重新崛起,不同工業化結構體系發展。政府推動、政策支持、企業參與。

房地產開發商和建工集團最為關注建築工業化

▲ 比例圖

建築業最終將轉變為製造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