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天天上班開車堵在路上!就因這些“反人類”的道路設計,怎麼辦!

戳藍字訂閱喲↑↑↑

不知道什麼時候堵車變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其實這多半不是和司機師傅有關

像北京限號這種措施

完全不是我們的錯好麼?

根本是道路建設的問題!

且看都有哪些典型的失敗品

北京西直門立交橋

直門立交橋可以說是一個經典的設計失敗案例,西直門的規劃設計主要是路和橋的通行能力不匹配,

進口的通行能力高,出口通行低,車全擠在這裡了。設計時,路橋通行能力的匹配是關鍵的資料,進出合理,才能達到路暢車通,現在的事實是大大超出設計流量的車輛從北京的西北方向彙聚到西直門,路網結構是造成這裡堵車的一個主要原因。

南京卡門子

卡子門立交橋,號稱南京“最堵的1公里”,匝道口特別多,一旦錯過就不再了;變道車也多,車流洶湧中大家就這麼互相望著動也不能動。

上海南北高架

早期的道路設計非常簡單,分叉口往往彙集到了一處。例如上海的南北高架的汶水路處,轉中環-軍工路出口、轉中環-虹橋出口、共和新路上匝道、共和新路下匝道,這幾個口都彙集到了一處。

五個方向的車流來回交織,哪怕是空閒時段這段也是常年擁堵的。

上海內環高架

上海的內環,大多數都是先上匝道,後下匝道的設計。每次都會發生新上高架的車要換到內道,而準備下高架的車要換到外道,車流又交織在一起。坐電梯要先下後上,

坐公交要先下後上 ,坐地鐵要先下後上,為什麼高架就反了呢?

如果道路設計成這樣?

還會擁堵嘛?

結論

道路設計上的缺陷說明了我國的在這方面的經驗太少,很多設計並沒有考慮到如何面對未來的車流狀況。新造的商業中心、住宅社區等一系列城市規劃,

都會讓道路顯得“過時”,不符合如今的現狀。如果你開車時遇到過什麼“反人類”馬路,不妨向大家吐吐苦水哦~

途虎發現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