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腫瘤標誌物高=得了癌症?!聽聽中山醫院殷欣醫生怎麼說

作者: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肝內科副主任醫師 殷欣

現在健康體檢越來越普及,經常有患者朋友在檢查肝功能的時候,發現自己甲胎蛋白高,上網一查,發現甲胎蛋白升高是肝癌早期的表現,以為自己得了肝癌,嚇得幾天都吃不香睡不著。

甲胎蛋白是什麼?

甲胎蛋白(AFP)主要由胎兒肝中的“幼稚的肝細胞”分泌合成,

而正常成人成熟的肝細胞是不會分泌甲胎蛋白的。

在原發性肝癌患者中,約有80%的人群血清中甲胎蛋白會升高。因此,甲胎蛋白是篩查及診斷肝細胞癌最為特異的、應用最為廣泛的血清標誌物。

謠言:既然甲胎蛋白是診斷原發性肝癌的一個特異性臨床指標物,

那麼體檢發現甲胎蛋白升高,是不是就等於得了肝癌?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肝內科副主任醫師殷欣表示,甲胎蛋白升高並不等於肝癌。

在衛生部頒佈的肝癌診斷標準中,甲胎蛋白大於400微克/升持續4周,或者大於200微克/升持續八周,並排除妊娠、活動性肝病及生殖胚胎源性腫瘤的情況時,可考慮原發性肝癌的診斷。

另外,肝細胞癌患者甲胎蛋白的升高往往為持續性升高,沒有先升高,後下降的過程。

謠言:甲胎蛋白沒有升高,就不可能得肝癌?

殷欣醫生告訴我們,20%-30%的早期小肝癌患者甲胎蛋白正常;有些患者從發病到疾病的終末期甲胎蛋白一直持續陰性。所以甲胎蛋白陰性不能作為排除肝癌的標準。

對於肝癌的高危人群來說(主要為慢性肝病患者),為了早期發現肝癌,即使甲胎蛋白正常,也應定期進行彩超檢查,以免漏診。

雖然甲胎蛋白升高並不等於肝癌,但是患者也要提高警惕,積極配合醫生進行各項檢查,為自身的健康負責。

專家簡介

殷欣

副主任醫師

擅長肝癌的診斷及綜合治療

號外

為了更好地服務患者,加強平時的溝通交流,海上名醫將創建健康生活群,科普發佈、專家課堂、線下講座、健康護理、福利體驗chenxingxiaozhushou為好友,讓他幫你入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