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什麼在日本自行車很少遺失?

故事過去了五年,而今的中國城市,誰是騎自行車的主體人群?選擇騎車代步,

往往是這座城市最普通而且收入不豐的勞動者,話語權不大,維權能力不強。而對竊賊來說,下手容易、風險低廉,就算“失手”,小偷小摸也不會重判。於是,非但警方不重視,包括自行車企業、交通管理部門在內,對自行車防竊裝置、防竊措施和出行便利設施,也都懶得嚴密、貼心地設計並實施。甚至連自行車主,對“失竊”也習以為常。畢竟,不可能人人都享受到“警方迅速偵破”的待遇。

那麼,在這則故事的主人公的國度——日本,又是怎樣呢?

日本是沒有人偷自行車的。

為什麼呢?

首先是法律,日本的自行車都有鋼印條碼,跟汽車的鋼印一樣,這種條碼很難去除,如果是偷汽車,那還好說,價值大,花點錢弄掉,但一輛自行車,

價值又不大,花錢去除就顯得得不償失啦。

自行車有了這個鋼印,那就有一整套的追蹤機制。

首先是防止亂停放,一亂停,就會有員警抄牌,也有扣分制,扣到一定分數,那直接就是拖走了,也可以找員警要,但相應的罰款跟車的價值也差不多啦。

另外,就是可以防盜,日本經常有員警在街上攔自行車,然後檢查條碼。為什麼呢?如果有自行車被盜,失主報案之後,這個條碼就會記錄在案,並且全國聯網,一查就能發現是不是被盜的自行車。

如果是被盜自行車,那就有兩種情況,一種你是買了贓車,那怎麼辦,同樣要請回到警察局,錄筆錄,然後要提供證據,證明你是購買的。如果確定是購買的,當然會釋放你,不過,這個自行車就要扣下來了。這樣一來,買二手車就有點得不償失了,你無法知道這是不是輛被盜自行車。如果是,一查,要進局子耽誤時間,

車也被扣。這樣一來,日本的二手自行車交易十分不活躍。沒有二手市場,盜車的自然也少很多,因為很難銷售出去。

如果盜了別人的車,那怎麼辦?那就麻煩了,按日本的法律,嚴的話會判兩三年,具體看被盜的自行車價值,有的自行車特別貴,比汽車還貴。處罰嚴,控制嚴,所以日本人偷自行車的很少。

至於現在的共用單車,在國內很多人有的看到沒上鎖,就騎著走了,騎到地方了就一扔了事。不過,要在日本千萬別這麼幹。

一位中國廚師到日本打工。一回出門,發現門口就停了一輛自行車,他也著急辦事,再看沒上鎖,直接就騎走了。騎完了之後放回原處。直接被員警給攔了。廚師說我就是借用啊,我這不是騎完又還回來了嘛。但員警不聽這一套,直接一句話:你經過車主同意了嗎?因為這個事情,廚師倒沒坐牢,不過被直接遣送回國了。

從日本自行車很少被盜這件事可以看出,一個社會的素養是依靠每一位社會成員的承托,每一個騎車人的故事,都是衡量社會文明水準的一根尺規。

處罰嚴,控制嚴,所以日本人偷自行車的很少。

至於現在的共用單車,在國內很多人有的看到沒上鎖,就騎著走了,騎到地方了就一扔了事。不過,要在日本千萬別這麼幹。

一位中國廚師到日本打工。一回出門,發現門口就停了一輛自行車,他也著急辦事,再看沒上鎖,直接就騎走了。騎完了之後放回原處。直接被員警給攔了。廚師說我就是借用啊,我這不是騎完又還回來了嘛。但員警不聽這一套,直接一句話:你經過車主同意了嗎?因為這個事情,廚師倒沒坐牢,不過被直接遣送回國了。

從日本自行車很少被盜這件事可以看出,一個社會的素養是依靠每一位社會成員的承托,每一個騎車人的故事,都是衡量社會文明水準的一根尺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