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高溫下消毒工每天都在40℃以上高溫、高濕環境下工作

中國江蘇網7月26日訊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者們每天在40℃以上的高溫、高濕的環境下工作,入夏以來,防護服下的工作服幾乎沒有幹的時候,忙的時候連續工作一個上午幾乎都喝不上一口水,

他們是一群為患者提供基礎醫療保障的幕後英雄。為此,記者專門來到南京市婦幼保健院消毒供應中心,看著他們忙碌的身影,也深刻體會到患者為什麼會信賴三甲醫院這一“招牌”的神秘之處。

交匯點南京晨報記者 孫蘇靜 攝影報導

①束仲民師傅檢修高壓蒸汽設備

②去汙區工作人員全副武裝分揀手術器械

③消毒員和護士在檢查整理手術器械。

去汙消毒區:工作強度大,

連續作業兩個小時是身體的極限

“每天10:30左右是一天中最累的時候,也是最忙的時候。這時候剛結束早上的一大批手術器械清洗工作,渾身都已濕透,從11點開始,大量的手術器械又將陸續從各個門診、手術室分批次下來,這半個小時的間隙,第一件事就是脫掉身上的全副武裝,換上另一套乾淨舒適的工作服到休息區喝口水、喘口氣。”去汙區的方寶英師傅對記者表示,

每天早上7點半到崗,換工作服、穿防護衣、戴口罩、頭套、眼罩全副武裝後8點開始工作,只要是在工作區,就是拆器械、清洗、整理器械,看似都在與水打交道,清洗器械的水溫剛開始一般都是在50℃左右,只要戴著兩層防護手套的手能伸進水裡,就開始進行清洗的工作,一把把手術刀、手術鉗,小到關節處,仔仔細細,清洗一遍又一遍,片刻不停歇。衣服被汗水浸濕後一般都不會有幹的時候。
“這裡工作強度大,一般兩個小時就要換崗或休息,剛到這個崗位的前幾個月,每天回家睡覺,做夢都會夢到自己在上班,不銹鋼叮叮噹當的聲音也會在耳朵旁邊久久消散不去。”去汙消毒區的郭洪俠說。

每天都有成堆的手術器械等待清洗,為了緩解去汙區師傅的煩躁心理,保證去汙品質,該院要求各科室手術器械按點分批次送到這裡,要經過粗洗、整理、機洗、打包、滅菌等五道程式才算完成,

為了達到消毒要求,粗洗的水溫一般在50℃左右,機洗93℃、滅菌134℃。消毒滅菌的品質最終還是取決於清洗、去汙的品質,他們始終以“每把手術刀後面都有一個鮮活的生命”這一信念來時刻提醒自己,做到每個手術器械都無汙無菌,因此,如果遇到手術器械數量巨大時,他們會分工協作,輪換著休息甚至放棄僅有的休息時間投入到工作中。

暑期是手術高峰期,他們經常是一做就做到中午12點,中間實在做不動了,就和同事換換崗,喘口氣,因為出去喝水就得換衣服,有時候一個上午根本顧不上喝水。

蒸汽發生間:最高溫度50℃-60℃,開著門進去最多10分鐘

負責蒸汽發生間的束仲民師傅是該院的老員工,電工出身的他今年已經67歲了,是該院退休返聘的老員工,也是該院2016年評出的先進勞模。束師傅每天7:30到崗,經常連續上12個小時的班,蒸汽房的5台高壓蒸汽機就是他的主戰場。夏天到了,蒸汽房裡用的是紗窗,不然裡面溫度高得根本進不了人。根據該院要求,蒸汽房每天都要排汙一次,每次排汙將近半個小時,出來的時候衣服一般從頭到腳都濕了,背心都能擰出水。

蒸汽機作業時,蒸汽房的溫度一般都在50℃-60℃,束師傅要根據前方去汙區和消毒區的指示,不斷出入蒸汽房調整指數,每次進入蒸汽房,最多10分鐘,出來一身的汗,他每天都會打瓶水備著,通過不斷地補充水分來緩解疲勞。每天出入的次數他沒有具體算過,但全年365天,幾乎無休,只要醫院需要蒸汽消毒,他都在。“現在已經好多了,自從該院的水換成了軟水,相對於以前的硬水,少了道鍋爐除垢的程式,現在相對於以前,已經輕鬆很多了。”束師傅對記者表示。

滅菌室:大蒸籠下工作,濕身是家常便飯

手術器械經清洗、消毒後,需要接受134℃的高溫高壓滅菌,出鍋後一般六十幾攝氏度,這時候滅菌室的消毒員要和護士一起,把所有滅過菌的器械包冷卻、乾燥後才能發放到科室。

出鍋後的器械包放在不銹鋼架子上,連架子都是熱的,手術包一邊散熱,濕熱的空氣僅通過兩個通風口向外擴散,裡面的工作人員還要一個個打開包,進行最後的消毒檢查,他們雖然不受外界溫度的影響,但在滅菌室這個大蒸籠中工作,厚厚的工作服也都被汗水浸濕改變了顏色。直到所有器械冷卻、烘乾、檢查結束,他們才能喘口氣下班。

這些所有的程式都需要在無菌的環境下操作,所以如果你想出去喝口水並非那麼容易,按照無菌操作要求,只要與外界接觸,必須要換衣服消毒,浪費時間不說,因為工作節奏快,他們大多扛扛就過去了。

據該院消毒供應中心護士長陳璐表示,手術器械的消毒供應是醫院院感控制工作的重要環節,是醫院正常運行的最基礎環節,往往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環節。對醫生來說,一把放心的手術刀是制勝的利器,而他們就是提供這些利器的幕後勞動者,雖然相對于醫生、護士他們不在醫院工作的第一線,但他們卻在實實在在地為醫院醫療品質提供著實質性的保障。

他們經常是一做就做到中午12點,中間實在做不動了,就和同事換換崗,喘口氣,因為出去喝水就得換衣服,有時候一個上午根本顧不上喝水。

蒸汽發生間:最高溫度50℃-60℃,開著門進去最多10分鐘

負責蒸汽發生間的束仲民師傅是該院的老員工,電工出身的他今年已經67歲了,是該院退休返聘的老員工,也是該院2016年評出的先進勞模。束師傅每天7:30到崗,經常連續上12個小時的班,蒸汽房的5台高壓蒸汽機就是他的主戰場。夏天到了,蒸汽房裡用的是紗窗,不然裡面溫度高得根本進不了人。根據該院要求,蒸汽房每天都要排汙一次,每次排汙將近半個小時,出來的時候衣服一般從頭到腳都濕了,背心都能擰出水。

蒸汽機作業時,蒸汽房的溫度一般都在50℃-60℃,束師傅要根據前方去汙區和消毒區的指示,不斷出入蒸汽房調整指數,每次進入蒸汽房,最多10分鐘,出來一身的汗,他每天都會打瓶水備著,通過不斷地補充水分來緩解疲勞。每天出入的次數他沒有具體算過,但全年365天,幾乎無休,只要醫院需要蒸汽消毒,他都在。“現在已經好多了,自從該院的水換成了軟水,相對於以前的硬水,少了道鍋爐除垢的程式,現在相對於以前,已經輕鬆很多了。”束師傅對記者表示。

滅菌室:大蒸籠下工作,濕身是家常便飯

手術器械經清洗、消毒後,需要接受134℃的高溫高壓滅菌,出鍋後一般六十幾攝氏度,這時候滅菌室的消毒員要和護士一起,把所有滅過菌的器械包冷卻、乾燥後才能發放到科室。

出鍋後的器械包放在不銹鋼架子上,連架子都是熱的,手術包一邊散熱,濕熱的空氣僅通過兩個通風口向外擴散,裡面的工作人員還要一個個打開包,進行最後的消毒檢查,他們雖然不受外界溫度的影響,但在滅菌室這個大蒸籠中工作,厚厚的工作服也都被汗水浸濕改變了顏色。直到所有器械冷卻、烘乾、檢查結束,他們才能喘口氣下班。

這些所有的程式都需要在無菌的環境下操作,所以如果你想出去喝口水並非那麼容易,按照無菌操作要求,只要與外界接觸,必須要換衣服消毒,浪費時間不說,因為工作節奏快,他們大多扛扛就過去了。

據該院消毒供應中心護士長陳璐表示,手術器械的消毒供應是醫院院感控制工作的重要環節,是醫院正常運行的最基礎環節,往往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環節。對醫生來說,一把放心的手術刀是制勝的利器,而他們就是提供這些利器的幕後勞動者,雖然相對于醫生、護士他們不在醫院工作的第一線,但他們卻在實實在在地為醫院醫療品質提供著實質性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