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理財就像談戀愛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找工作,談戀愛,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理財也是如此,只有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才能讓資產保值的同時,內心獲得最大的滿足。

有的風險厭惡者,一時衝動,購買了高風險理財,每天過得提心吊膽,即使最後到手利息頗豐,木木也認為得不償失。

畢竟,理財只是生活裡太過微小的組成部分。

工作幾年,越發覺得沒有什麼比活得開心更重要,你們說呢?

扯回來,既然適合自己很重要,怎樣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

1.你有多少錢

理財前,先考慮自己的總體資金情況,總體資金情況包括個人收入、儲蓄情況等。

一般來說,如果一個人工作穩定收入高,儲蓄還不少,可選擇的理財方式會比較廣,基金、債券、股票都在考慮範圍內;

如果一個人收入不高,儲蓄也不多,可選擇的理財方式相對少,比如一些門檻在20萬、30萬的理財產品可能就無法選擇。

不過收入不高不代表不能理財,一些貨幣基金1分錢就可以購買,

大部分P2P產品50元、100元就買得到。

PS做一點說明,很多人覺得自己資金太少,獲取不了多少收益,就不選擇理財。

木木以為,資金少更要理財。

為什麼?首先,資金少的話,保值很重要。其次,利用少量資金理財,我們可以積累經驗,未來積累的本金多了,賺取更多收益的可能才更大。

2.你多大

木木說,不同年齡的人,適合的理財方式是不一樣的。

20-30歲之間的年輕朋友,收入可能不太多,

需要做的就是加強儲蓄,可以選擇將錢放入銀行或餘額寶之類的貨幣基金;

30-50歲之間的大朋友,很多人建立了自己的家庭,事業小有成就,經濟條件好了不少,將部分錢存入銀行,為家庭適當配置保險後,可以考慮購買一些股票、債券;

50歲以上的老朋友,收入減少,需要為養老做打算,最好以穩健型的理財方式為主,國債、大額存單等都在選擇範圍內。

PS以上只是木木列舉的一般情況,

朋友們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3.你能承受多高風險

風險承受能力也是我們選擇理財方式時的重要參考。

如果一個人能夠承受較高風險,股票、期貨都可以大膽嘗試;如果接受不了高風險,還是把目光對準銀行定存、國債等。

4.你掌握了多少相關知識

對於理財,我秉承這樣一種態度:不懂的我不碰。

木木說,理財還是有很多門道兒的,因此在理財前,

不論你有多少資金,有著多高的風險承受能力,都應該選擇自己熟悉的領域入手。

剛剛入門的新手,要多瞭解不同產品的風險情況、投資門檻,先購買最常規的理財產品;

經驗豐富的老手,也需要繼續學習相關知識,不斷調整自己的策略,這樣才能獲得更高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