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東盛湧鎮:從無人機群到大醬體驗館


走進盛夏的延邊州,千峰競翠,萬物蔥蘢,農業蓬勃發展的脈動撲面而來。

7月13日,走進龍井市東盛湧太平村,在奢香無公害農產品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大米加工廠區裡,我們看到,1200平方米的新廠房剛剛封頂,施工人員們正在忙碌地鋪建地面。

副總經理別海龍告訴我們,加工廠的老舊生產設備亟待更新換代,新的生產線再有一個月就能竣工投用。這兩年,合作社尤為注重以科技創新來支撐後續發展。“今年,我們與無人機產業聯盟和科技公司達成戰略合作,

引進了幾十架無人機,種植基地全部實現無人機撒藥、施肥、即時監測;通過衛星和視覺化等監測技術,嘗試建立即時資料庫,以期實現農產品品質安全溯源的目標;此外,我們的大米精深加工項目也在積極推進。”

新技術的引進和應用,有助於農業產業實現轉型升級。在現代農業建設中,延邊州注重資源整合,截至6月末,發展家庭農場4110戶,規模經營土地面積達23萬公頃,

占全州耕地面積的60%以上。與此同時,他們加快農業品牌建設,目前,全州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無公害農產品總數150餘個;延邊大米、黑木耳、黃牛、蘋果梨、小粒黃豆等地理標識農產品品牌正在打造。

地處長白山東麓的和龍市,依託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建設,重點發展生態農業和大米產業。目前,該市有機、綠色水稻種植總面積達8600公頃,產值約1.85億元。

在艾利特有機米業公司承建的“和龍市優質水稻示範園區”裡,總經理劉煥斌向我們介紹,公司現已建成428公頃有機稻米基地、1000公頃綠色大米基地。年產有機大米2000噸、綠色大米5000噸。除了大米的生產加工,企業還積極發展迴圈農業,拉長產業鏈條:稻殼經粉碎變成殼粉,製作木耳菌袋;加工時的碎米,做成米酒和白酒;米糠喂鴨,再經鴨子的過腹轉化變成有機肥還田。

像艾利特這樣的企業,在延邊州還有許多。雖然有的規模沒這麼大、鏈條沒這麼長,但同樣是在傳統農業生產的基礎上拓展出了新的空間。

延邊大米,是極為突出的一個亮點,已從默默無聞發展到區域新名片。延邊大米協會會長沈文福介紹,當地的大米企業紛紛轉型,

帶著品牌“走出去”。2016年,14戶大米重點加工企業在全國建立了129個直銷點,其中省外52個,共銷售大米4萬噸,中高端大米產品的銷量比例明顯提高。正因為如此,延邊人在大米產業的發展上下了更多功夫。

在位於和龍市東城鎮光東村的“水稻觀光園”裡,我們站在新搭建的觀景臺上遠眺,在綠意盎然的稻田中,當地人用紫色水稻種出了“光東村歡迎您、生態和龍、綠色奇跡、旅遊、健康、開放”20個大字。東城鎮黨委副書記蓋靜波說,觀光農業專案建設之意在於賦予農業以鄉村旅遊的新內涵。

說起休閒農業,不得不提位於龍井市東盛湧鎮龍山村的龍鳳專業農場。那裡的“鋒山大醬體驗館”聞名遐邇,不少日本、韓國的客商慕名而來。一個“深居”山林的休閒游項目,遊客多的時候,每天能達到幾百人。親手做傳統大醬、辣白菜、打糕,進入稻田體驗插秧,品嘗地道的朝鮮族美食,一天下來,遊人們玩得不亦樂乎。場主金鳳山說:“以前,很多客人問我們的農產品是怎麼來的。”於是,一個由特色農產品“牽出”的服務業項目落成了。

走馬觀花,我們對延邊州現代農業發展還只是一瞥。然而在這一瞥之下,已是滿目生機。

記者 翟勁濤 李樊

策劃 孟繁傑 石巍

編輯 初慧 遲瑞冰

東城鎮黨委副書記蓋靜波說,觀光農業專案建設之意在於賦予農業以鄉村旅遊的新內涵。

說起休閒農業,不得不提位於龍井市東盛湧鎮龍山村的龍鳳專業農場。那裡的“鋒山大醬體驗館”聞名遐邇,不少日本、韓國的客商慕名而來。一個“深居”山林的休閒游項目,遊客多的時候,每天能達到幾百人。親手做傳統大醬、辣白菜、打糕,進入稻田體驗插秧,品嘗地道的朝鮮族美食,一天下來,遊人們玩得不亦樂乎。場主金鳳山說:“以前,很多客人問我們的農產品是怎麼來的。”於是,一個由特色農產品“牽出”的服務業項目落成了。

走馬觀花,我們對延邊州現代農業發展還只是一瞥。然而在這一瞥之下,已是滿目生機。

記者 翟勁濤 李樊

策劃 孟繁傑 石巍

編輯 初慧 遲瑞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