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世事︱建軍九十周年,軍史上的這些“第一”你都知道嗎?

自1927年8月1日在南昌城頭誕生至今,光榮的人民軍隊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獨立和復興,作出了彪炳史冊的貢獻。

今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在人民解放軍90年的輝煌歷史中有無數個第一次值得銘記。

軍史上的“第一”

根據地:中國革命從這裡走向勝利

關於根據地的重要作用,毛澤東曾有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革命要有根據地,好像人要有屁股。人假若沒有屁股,便不能坐下來。要是老走著、老站著,定然不會持久。腿走酸了、站軟了,就會倒下去。

1

第一個革命根據地

井岡山根據地:中國革命的搖籃

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來到井岡山,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秋收起義油畫。

部隊剛上井岡山時,面臨極端困難的局面。當時只有一個團700多人,不少人認為紅旗打不了幾天。

到1928年2月,在以毛澤東為書記的前委領導下,先後建立茶陵、遂川、寧岡三個縣的紅色政權,

開闢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新局面,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就這樣建立起來了。

1928年6月,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擁有寧岡、永新、蓮花3個縣,以及遂川、吉安、安福等縣的部分地區。之後,又打破了湘贛兩省國民黨軍的兩次“會剿”。

星星之火,從此燎原

井岡山道路開闢了“以農村包圍城市,

武裝奪取政權”這一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中國革命從此星火燎原,從勝利走向勝利。

井岡山會師油畫。

偉人 · 風采

革命家的詩詞

在“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戰鬥歲月裡,毛澤東、朱德等用詩詞抒發了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表達了革命最終必勝的信念。

《西江月·井岡山》毛澤東

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

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黃洋界上炮聲隆,報導敵軍宵遁。

《井岡山會師》朱德

革命雄師會井岡,集中力量更堅強。

紅軍領導提高後,

五破圍攻固戰場。

2

第一個抗日根據地

晉察冀根據地:抗日根據地的模範

點擊箭頭播放

熟悉的旋律響起,是否讓你回憶起曾經的歲月和故事。

這首歌就誕生在我軍歷史上第一個抗日根據地——晉察冀抗日根據地。

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這片被毛澤東稱為“敵後模範的抗日根據地及統一戰線的模範區”的紅色熱土。

廣闊的華北平原成為打擊日寇的戰場。

晉察冀軍區司令部舊址。

從1937年全民族抗戰爆發,到1945年抗戰結束,共產黨領導人民軍隊建立了晉察冀、晉綏、陝甘寧等數十塊抗日根據地。

聶榮臻在晉察冀軍區司令部門前。

晉察冀抗日根據地

主要包括華北同蒲路以東,津浦路以西,正太、石德路以北,張家口、承德以南廣大地區。

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大事記

1937年

平型關大捷之後,八路軍第一一五師主力由五臺山南下晉西南,開始創建晉西南根據地。第一一五師一部及軍政幹部共約3000人,在聶榮臻率領下留駐五臺山地區,著手創建敵後抗日根據地。

11月7日

根據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命令,以阜平、五台為中心的晉察冀軍區成立,聶榮臻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1938年起

日軍先後對冀中區進行了多次圍攻,根據地軍民奮勇迎敵。

1941年起

日軍進行殘酷的“掃蕩”“蠶食”,實行“三光”政策,製造“無人區”,晉察冀根據地進入艱苦困難的時期。

1945年5月

晉察冀根據地軍民對日偽發起大規模夏季攻勢,先後發動察南戰役、雁北攻勢、子牙河戰役、大清河戰役、熱遼戰役,擴大了解放區,將敵人壓縮到鐵路沿線及主要城市。

1945年8月

晉察冀軍區對日偽軍展開全面反攻,攻佔城市70餘座,使晉察冀根據地與晉綏、晉冀魯豫、山東根據地和東北解放區連成一片。

戰火紛飛的年代,這片土地上發生了太多耳熟能詳的英雄故事。

這些反映“晉察冀根據地”的老電影,重現了那段艱苦卓絕、砥礪奮戰的歲月。

從上至下分別為《平原遊擊隊》《狼牙山五壯士》《白求恩大夫》《小兵張嘎》劇照。

資訊來源|安徽日報

廣闊的華北平原成為打擊日寇的戰場。

晉察冀軍區司令部舊址。

從1937年全民族抗戰爆發,到1945年抗戰結束,共產黨領導人民軍隊建立了晉察冀、晉綏、陝甘寧等數十塊抗日根據地。

聶榮臻在晉察冀軍區司令部門前。

晉察冀抗日根據地

主要包括華北同蒲路以東,津浦路以西,正太、石德路以北,張家口、承德以南廣大地區。

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大事記

1937年

平型關大捷之後,八路軍第一一五師主力由五臺山南下晉西南,開始創建晉西南根據地。第一一五師一部及軍政幹部共約3000人,在聶榮臻率領下留駐五臺山地區,著手創建敵後抗日根據地。

11月7日

根據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命令,以阜平、五台為中心的晉察冀軍區成立,聶榮臻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1938年起

日軍先後對冀中區進行了多次圍攻,根據地軍民奮勇迎敵。

1941年起

日軍進行殘酷的“掃蕩”“蠶食”,實行“三光”政策,製造“無人區”,晉察冀根據地進入艱苦困難的時期。

1945年5月

晉察冀根據地軍民對日偽發起大規模夏季攻勢,先後發動察南戰役、雁北攻勢、子牙河戰役、大清河戰役、熱遼戰役,擴大了解放區,將敵人壓縮到鐵路沿線及主要城市。

1945年8月

晉察冀軍區對日偽軍展開全面反攻,攻佔城市70餘座,使晉察冀根據地與晉綏、晉冀魯豫、山東根據地和東北解放區連成一片。

戰火紛飛的年代,這片土地上發生了太多耳熟能詳的英雄故事。

這些反映“晉察冀根據地”的老電影,重現了那段艱苦卓絕、砥礪奮戰的歲月。

從上至下分別為《平原遊擊隊》《狼牙山五壯士》《白求恩大夫》《小兵張嘎》劇照。

資訊來源|安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