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霞客行|初春,遇見徐霞客

說起徐霞客,總讓人想起旅行。 這位不走尋常路的“古代第一驢友”,

一生中走遍了中華大好河山,以廣博的見聞和眼界成為青史有名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文學家。春日出行,不如跟從這位資深行者的眼光和腳步。

400年前,徐霞客從浙江寧海起步,開始了一段行遍中國的旅程。這段堪稱偉大的旅途中,他歷經34年,

走遍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黃山、武夷山、麗江等已被列入世界遺產的名山古城,桂林、衡山、黃果樹瀑布等知名旅遊勝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在他到訪之前,這些地方更多被單獨提起。在他踏足之後,這一處又一處聖地被一行單薄卻堅定的腳步,串聯到了一起。今日,時隔四百餘年的春光裡,他已經從一個孤獨的行者變成了一個行走的標籤,一個關於性靈與自然的符號。

2011年,國務院將《徐霞客遊記》開篇之日(5月19日)定為中國旅遊日。2014年始,浙江寧海縣就已經開始了對徐霞客游線的申遺程式。在此之前,國際上可稱之為世界遺產的“路”也只有兩條,分別是日本的紀伊山地的聖地和參拜道以及西班牙與法國的聖地亞——德孔波斯特拉的巡禮道路。相異于這兩者,徐霞客的足跡不屬神佛不為參拜,只是一個行者對於自我內心的修行與叩問。就《戒齋老人漫筆》中所記,

徐霞客祖上為江陰首富,家資殷實。而放棄富足安穩的生活,在人煙罕見的深山巨穀中一步步跋涉,這與其說是旅行,不如說是一種天人合一的修行。這種修行不僅僅是傳統文化中對於貧富的淡然處之,更是暗合了傳統文化中文人對自然性靈的極致追求。

追尋徐霞客之路,不僅僅是為了沿途的璀璨風景。這串深深淺淺的足跡不僅是一條旅遊線,一條人文線,更是一條“美麗中國線”。可以說,這條線、這個人始終貫穿在祖國絢麗河山中。而徐霞客游線的申遺工作,旨在呼籲對於徐霞客旅行路線上遺落歷史遺跡進行保護,促使社會關注歷史和文化的保護。

勝日尋芳,璀璨春光中已經是一年中舉步外出最好的時節。當你看向窗外舉棋不定不知該去向何方時,不如跟隨這位足跡最遠行路最長的古代驢友,去遠方、去自然,去看看心深處生活在山水之中的自己。

勝日尋芳,璀璨春光中已經是一年中舉步外出最好的時節。當你看向窗外舉棋不定不知該去向何方時,不如跟隨這位足跡最遠行路最長的古代驢友,去遠方、去自然,去看看心深處生活在山水之中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