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我的微笑,你明白就很好|微笑抑鬱症患者

你有多久沒笑過了?可能你聽到這個問句會瞬間擠出一張笑臉:“誰說的!我這不就是在笑呢!”

對啊,你可能是圈子裡最喜歡逗人開心的人,你可能是群裡面最活躍的話嘮,外界公認的“知心大姐”、情感專家、逗逼界的王者。

但是只有你自己清楚,雖然在別人面前滿嘴的段子、停不下來的笑話,但回到家裡,剩下自己,卻再也沒有了笑容。

2013年,喜劇演員Stephen Fry在節目上公開談論了自己的病情和曾經有過的自殺嘗試。“有時主持節目時,我一邊說著ha ha,

yeah,yeah,但心裡卻在說,我真他媽的想死!”

事實上,你身邊的那些時常逗你捧腹大笑的人,很有可能只是在用微笑偽裝自己,而往往那些演技卓絕的喜劇藝術家,恰恰是嚴重的抑鬱症患者。

“有些時候我覺得任何與他人的接觸都讓我作嘔,就像一些浪漫主義者所描述的那樣,

我受到的壓力讓我厭世。我感覺自己就像一個陌生人一半,被拒絕在世界的高牆之外。”這句話來自偉大的喜劇演員卓別林先生對於抑鬱症感受的描述。

憨豆先生曾給BBC下了一道“禁令”,禁止播放他成名時的花絮,他稱在其中他犯了很多愚蠢的錯誤。

也許,正是因為他對自己的苛刻,造就了他自己給自己壓得喘不過氣來的壓力,導致了他沒有辦法面對觀眾和舞臺賜予的榮耀。

還有很多喜劇藝術家在帶給別人歡樂的同時,自己承受著無盡的壓力、深深地孤獨以及無邊的黑暗。喜劇演員金凱瑞說:“抑鬱症襲來時,你就會感到很絕望,找不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但這段時間過後,你就感覺一切都恢復如常,

又可以正常上班,向人們展露你的微笑。藥物會讓你在一段時間內忘記煩惱,但用不了多久,你仍然像吃藥前一樣心緒不寧,而且可能會更加煩躁。”

除了想喜劇大師卓別林先生的那種“覺得任何與他人接觸都令人作嘔”的表現,現在更多患有抑鬱症的人們並不是很多人想像的那樣看起來就很悲觀、負能量、萎靡不振。更多的卻是用“樂觀”、“自信”這種華麗的表面偽裝著自己,

這種現象在最近的一些心理學學術討論中被稱為“微笑抑鬱”(Smiling Depression)。

什麼是“微笑抑鬱”?

微笑抑鬱(Smiling Depression),是一類抑鬱症患者對自己病情的反應模式。雖然他們看起來在笑,但是這種笑容不是發自內心的真實感受,而是應對外界的強顏歡笑。雖然在他人面前表現的非常開放,但是自己內心卻一直在低沉萎靡中苦苦掙扎。

臨床心理學家Rita Labeaune說,和典型的抑鬱症有所不同的是,“微笑抑鬱”的患者並不是每天縮在床上,喪失與人交往的能力,而是擁有比較好的社會功能,甚至令人誤以為社交能力比普通人更好。正是因為這種“特殊”的症狀,往往這些患者在做一些沖的的事情或者自殺的時候,會令人難以置信。

“微笑抑鬱”的患者,出了門就是世界中心,就是颱風眼的存在,聚會的焦點、團隊開心的靈魂人物。但這些患者,“微笑”過後是更深刻的孤獨和寂寞。他們的行為具有表演性質,與他們的情感體驗缺乏內在的一致,而難以表現其“真我”的一面。

“微笑抑鬱”的病情、症狀沒有典型抑鬱症那麼強烈,那麼的與世界格格不入,但這也是微笑抑鬱的恐怖所在。它的風險在於,身邊的人很難感知到抑鬱的徵兆,就連患者本身都不一定發覺微笑抑鬱的存在。每每他們自己覺得自己有些“不對勁”,有時會想“我活的很隨波逐流,很沒有自己,總是在為了所謂的更好去迎合別人的喜好,越來越失去自我,但其他人好像都會這樣吧,應該沒什麼大不了的。”他們總會這樣,以為其他人也都跟自己一樣,沒什麼大不了的,也就不再理會,繼續保持著自己的狀況。

什麼樣的人更容易成為“微笑抑鬱”的患者?

“微笑性抑鬱”常見於那些學歷較高、有相當身份地位的事業有成之士,特別是高級管理和行政工作人員。男性要比女性多,他們或是機關裡的高官、企業中的老闆,或是高職技術人員,這類人在社會上給人的印象是呼風喚雨,無所不能,表現得十分強大,能力似乎不容置疑。

但是,事實是這些人和普通人一樣,也有困惑、苦惱、無奈、悲傷,但為了維護自己的“能人”、“強人”的“面子”,這些負性情緒他們卻不願向人傾訴,內心深處不斷積蓄痛苦、壓抑、憂愁和悲哀。所以這部分人多是受“面子”觀念束縛,表面扮演堅毅強壯的角色,強扛著壓力。

2014年英國的一項研究表明,喜劇演員與普通人相比,喜劇演員更容易體驗快樂感覺的下降,更容易產生對人類的厭惡感,也更容易出現精神病徵兆,或者精神分類、雙相情感障礙的症狀。

也就是說,對於幽默的人來說,他們承受著比更多人更大的壓力。在給別人製造快樂的同時,自己卻承受著不為人知的黑暗。給別人製造的快樂多了,就越來越難哄自己開心了;幫別人解決的麻煩多了,自己面對的一切都已經覺得無感無所謂了;聽別人的故事聽多了,到自己身上,就越來越難被打動了,覺得生活毫無意義。

每天面對著不同的人,聽著不同的故事,感受著世界的喧囂和人情的冷暖,倦了,乏了,無味了。我可能是你們眼中的知心大姐,但是我自己卻知道,我可以收下你的悲傷給你開朗,但這些悲傷不是化解了,而是留給了我自己。

我不開心的時候,根本就不知道要找誰傾訴,每每有的時候自己憋不住了,跟或者是誰提了幾句嘴,那人就會說“這些放在你這裡還叫事兒呀!”想想也是,我整個人都是個“笑話”,幹嘛要不開心呢?

可是你知不知道,我真的好想說出來,卻因為不想把我的悲傷傳染給你,就默默的憋在心裡。每當你有了煩心事,我都會在旁邊耐心的哄著你,陪著你,跟你一起整理思路要怎麼把煩惱過掉,但當我想吐槽的時候,你卻不耐煩的懶得理我……

這類“微笑抑鬱”患者,他們不僅僅容易受到陰鬱氛圍的影響,而且更不知道要怎麼去表達闡述自己的情感,不知道如何去釋放自己的壓力和不好的情緒。他們習慣了在別人面前發笑,或者習慣了去逗別人開心,但是不願意承認和表達自己的情緒,因為他們覺得那是一種“軟弱”。

當你的微笑變成了你的防禦保護層,它不再是一種表達自己內心喜悅的自然情感流露,而是逐漸變成了對內心悲傷的掩飾。一方面保護著我們,幫助我們掩蓋內心的悲傷和羞恥心,另一方面,就是所謂的“一切都是好好地,現在的這一切就已經是最好的了,我很好,我比誰都開心,我活的最沒心沒肺了”。

小凡想真心地給你個微笑。

親愛的,別再壓抑你的情感了,別再用微笑來掩蓋你的情緒了。我知道,我知道,你很疲倦了,你很累了。

人生在世,難免要帶上幾個面具來偽裝自己,這並沒有什麼。但是,這並不值得我們掩藏最真實的自己。

如果你看到這裡,感覺自己和上述的症狀有很多相似之處,那麼,識別自己是否真的患上這種抑鬱症是第一步。

之後,無論是從心理角度上來講,還是自身身體素質角度講,如果你覺得自己的病情還算輕,你應該放下那些偽裝自己的東西,向自己的好朋友求助,向親人求助,主動訴說自己內心的真實感情,把你憋在心裡的那些話說出來。

不要害怕自己的負面情緒會傳染給其他人,更不要怕自己會給別人帶去多少負擔。就像歌詞裡寫到的,人理所當然的忘記,是誰風裡雨裡一直默默守護在原地。

如果你自己感覺自己的病情已經到了聊天也無法改變的程度,甚至曾經有了自殺的念頭,可以向專業的機構和心理輔導師尋求幫助,緩解內心的掙扎。

“微笑”著的你們,願意做別人的傾聽者,願意做一個為別人排憂解難的知心大姐。但是在生活中,沒有人會一直開心一直快樂,你應該試著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讓你“微笑面對一切”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你害怕,你害怕沒有人願意接納那個陰鬱的你,你害怕當你暴露了你的脆弱和悲傷,別人根本就不care,或者用愛答不理或者不耐煩的態度對待你。

親愛的,你該學學怎麼釋放自己了,輕輕地摘下你的面具吧,找一個願意傾聽你的人,哪怕流下眼淚。但哭過笑過,掛在臉上的微笑,才是最美麗的璀璨。

但是自己內心卻一直在低沉萎靡中苦苦掙扎。

臨床心理學家Rita Labeaune說,和典型的抑鬱症有所不同的是,“微笑抑鬱”的患者並不是每天縮在床上,喪失與人交往的能力,而是擁有比較好的社會功能,甚至令人誤以為社交能力比普通人更好。正是因為這種“特殊”的症狀,往往這些患者在做一些沖的的事情或者自殺的時候,會令人難以置信。

“微笑抑鬱”的患者,出了門就是世界中心,就是颱風眼的存在,聚會的焦點、團隊開心的靈魂人物。但這些患者,“微笑”過後是更深刻的孤獨和寂寞。他們的行為具有表演性質,與他們的情感體驗缺乏內在的一致,而難以表現其“真我”的一面。

“微笑抑鬱”的病情、症狀沒有典型抑鬱症那麼強烈,那麼的與世界格格不入,但這也是微笑抑鬱的恐怖所在。它的風險在於,身邊的人很難感知到抑鬱的徵兆,就連患者本身都不一定發覺微笑抑鬱的存在。每每他們自己覺得自己有些“不對勁”,有時會想“我活的很隨波逐流,很沒有自己,總是在為了所謂的更好去迎合別人的喜好,越來越失去自我,但其他人好像都會這樣吧,應該沒什麼大不了的。”他們總會這樣,以為其他人也都跟自己一樣,沒什麼大不了的,也就不再理會,繼續保持著自己的狀況。

什麼樣的人更容易成為“微笑抑鬱”的患者?

“微笑性抑鬱”常見於那些學歷較高、有相當身份地位的事業有成之士,特別是高級管理和行政工作人員。男性要比女性多,他們或是機關裡的高官、企業中的老闆,或是高職技術人員,這類人在社會上給人的印象是呼風喚雨,無所不能,表現得十分強大,能力似乎不容置疑。

但是,事實是這些人和普通人一樣,也有困惑、苦惱、無奈、悲傷,但為了維護自己的“能人”、“強人”的“面子”,這些負性情緒他們卻不願向人傾訴,內心深處不斷積蓄痛苦、壓抑、憂愁和悲哀。所以這部分人多是受“面子”觀念束縛,表面扮演堅毅強壯的角色,強扛著壓力。

2014年英國的一項研究表明,喜劇演員與普通人相比,喜劇演員更容易體驗快樂感覺的下降,更容易產生對人類的厭惡感,也更容易出現精神病徵兆,或者精神分類、雙相情感障礙的症狀。

也就是說,對於幽默的人來說,他們承受著比更多人更大的壓力。在給別人製造快樂的同時,自己卻承受著不為人知的黑暗。給別人製造的快樂多了,就越來越難哄自己開心了;幫別人解決的麻煩多了,自己面對的一切都已經覺得無感無所謂了;聽別人的故事聽多了,到自己身上,就越來越難被打動了,覺得生活毫無意義。

每天面對著不同的人,聽著不同的故事,感受著世界的喧囂和人情的冷暖,倦了,乏了,無味了。我可能是你們眼中的知心大姐,但是我自己卻知道,我可以收下你的悲傷給你開朗,但這些悲傷不是化解了,而是留給了我自己。

我不開心的時候,根本就不知道要找誰傾訴,每每有的時候自己憋不住了,跟或者是誰提了幾句嘴,那人就會說“這些放在你這裡還叫事兒呀!”想想也是,我整個人都是個“笑話”,幹嘛要不開心呢?

可是你知不知道,我真的好想說出來,卻因為不想把我的悲傷傳染給你,就默默的憋在心裡。每當你有了煩心事,我都會在旁邊耐心的哄著你,陪著你,跟你一起整理思路要怎麼把煩惱過掉,但當我想吐槽的時候,你卻不耐煩的懶得理我……

這類“微笑抑鬱”患者,他們不僅僅容易受到陰鬱氛圍的影響,而且更不知道要怎麼去表達闡述自己的情感,不知道如何去釋放自己的壓力和不好的情緒。他們習慣了在別人面前發笑,或者習慣了去逗別人開心,但是不願意承認和表達自己的情緒,因為他們覺得那是一種“軟弱”。

當你的微笑變成了你的防禦保護層,它不再是一種表達自己內心喜悅的自然情感流露,而是逐漸變成了對內心悲傷的掩飾。一方面保護著我們,幫助我們掩蓋內心的悲傷和羞恥心,另一方面,就是所謂的“一切都是好好地,現在的這一切就已經是最好的了,我很好,我比誰都開心,我活的最沒心沒肺了”。

小凡想真心地給你個微笑。

親愛的,別再壓抑你的情感了,別再用微笑來掩蓋你的情緒了。我知道,我知道,你很疲倦了,你很累了。

人生在世,難免要帶上幾個面具來偽裝自己,這並沒有什麼。但是,這並不值得我們掩藏最真實的自己。

如果你看到這裡,感覺自己和上述的症狀有很多相似之處,那麼,識別自己是否真的患上這種抑鬱症是第一步。

之後,無論是從心理角度上來講,還是自身身體素質角度講,如果你覺得自己的病情還算輕,你應該放下那些偽裝自己的東西,向自己的好朋友求助,向親人求助,主動訴說自己內心的真實感情,把你憋在心裡的那些話說出來。

不要害怕自己的負面情緒會傳染給其他人,更不要怕自己會給別人帶去多少負擔。就像歌詞裡寫到的,人理所當然的忘記,是誰風裡雨裡一直默默守護在原地。

如果你自己感覺自己的病情已經到了聊天也無法改變的程度,甚至曾經有了自殺的念頭,可以向專業的機構和心理輔導師尋求幫助,緩解內心的掙扎。

“微笑”著的你們,願意做別人的傾聽者,願意做一個為別人排憂解難的知心大姐。但是在生活中,沒有人會一直開心一直快樂,你應該試著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讓你“微笑面對一切”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你害怕,你害怕沒有人願意接納那個陰鬱的你,你害怕當你暴露了你的脆弱和悲傷,別人根本就不care,或者用愛答不理或者不耐煩的態度對待你。

親愛的,你該學學怎麼釋放自己了,輕輕地摘下你的面具吧,找一個願意傾聽你的人,哪怕流下眼淚。但哭過笑過,掛在臉上的微笑,才是最美麗的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