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1645年7月26日,中國大順皇帝李自成在湖北九宮山遇難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原名鴻基。陝西米脂人,世居米脂李繼遷寨。明末民變領袖之一,大順政權皇帝。

李自成雕像

原是陝北驛卒。崇禎帝採信大臣裁撤驛卒的建議,造成失業驛卒武夫起義,李自成參與起義軍。高迎祥被明朝處死後,李自成稱闖王、李闖,成為明末民變領袖之一,率起義軍于河南殲滅明軍主力。

1644年在西安建立大順,後進攻明都北京,與崇禎帝談判破裂後,攻入北京城,崇禎自縊,是為甲申之變。至此明朝滅亡,李自成稱帝。

順治元年(1644年)十二月,清軍出擊潼關,李自成軍列陣迎戰,清軍因主力及大炮尚未到達,堅守不戰。順治二年(1645年)清軍以紅衣大炮攻破潼關,李自成採取避戰的作戰方式,經鄧州、襄陽,入湖北,“聲言欲取南京,水陸並進”,試圖與武昌的明朝總兵左良玉聯合抗清,左良玉東進南京去南明朝廷“清君側”征討馬士英病死途中。

1644年全國形勢

四月李自成入武昌,但被清軍一擊即潰。

五月在江西再敗,後在湖北通山縣南九宮山被忠於明朝的程九伯地方民兵殺死,屍首不知何處,自成戰死後,農民軍悲怒交集,立即掃蕩九宮山區,對當地民眾予以報復性打擊。《明史》也記載,李自成死於湖北通城。大順軍餘部稱李自成為先帝,其妻高氏為太后,

李錦推舉李自成三弟李自敬為首領。

李自成入京圖

後事爭議

出家

一說李自成兵敗後脫逃,在湖南省石門縣夾山寺削髮為僧,名奉天玉和尚,至康熙十三年(1674年)圓寂於該寺。又說李自成隱居到甘肅蘭州青城。何璘《書李自成傳後》曾記載:“李自成實竄澧州。

因旁詢故老,聞自成由公安(今湖北省公安縣)奔澧(今湖南省澧縣),其下多散亡,至清化驛(今澧縣境),隨十餘騎走牯牛壩(今臨澧縣境),複棄騎去,獨竄石門夾山寺為僧,今其墳尚在雲。”

湖北九宮山被殺說

在今湖北省咸寧市通山縣九宮山牛跡嶺的一處墓葬,被認為是李自成墓或李自成部將墓地,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屬咸寧市的通城縣亦有一處李自成墓。

湖南歸隱說

《明季北略》持此說法。丁玲自稱李自成後人,也持此說法。

李自成行宮,位於米脂縣城北的盤龍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