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收藏 78 萬冊雜誌是一種怎樣的體驗?這麼說吧,它可以覆蓋日本過去這 150 年【好奇心日報】

最近一個月,位於東京都世田谷區八幡山 3 丁目的大宅壯一文庫迎來了很多不速之客。

他們有的是這裡的常客,有的是慕名而來的陌生人,還有循著線索前來的日本電視臺、報紙的記者,這些人來到這裡,想看看這間擁有全日本最豐富的雜誌館藏突然大熱。在一次日本媒體的到訪中,鴨志田浩能夠毫不猶豫地走進書架之中,快速找到《生活手帖》的創刊號。不過他的關注點和我們並不太一樣,對他來說,這本雜誌有趣的地方在於“啊,

這是本刊登了電熨斗廣告的雜誌”——也就是說,早在 70 多年前,電熨斗就已經在日本普及了。

大宅壯一文庫收藏的雜誌

快捷的網路搜索或許會帶來另一個資訊時代的“一億總白癡化”現象,

但它也給大宅壯一文庫帶來了巨大的變革。

和其它的圖書館不太一樣,大宅壯一文庫有自己研發的一套獨立的索引系統,它被稱為“大宅分類法”。 這種分類法重視如何以更加簡單、口語化的詞彙作為關鍵字儘快找到想要的資料,它會根據新近的熱門詞彙不斷地更新自己的關鍵字搜索功能,它也作為雜誌文章索引系統被其它機構廣泛應用。

比如說,如果你想在 2017 年的今天,去搜索東日本大震災的內容,你可以檢索出 4341 本與之相關的雜誌。輸入“臨時住宅”、“避難所”、“受災者”,或者具體的地名等關鍵字,可以在這 4341 條內容中進一步檢索,直到找到你想要的。 不只是災害事件,大宅分類法的檢索詞可以是任天堂遊戲機、B 級美食、宅等詞彙,人物搜索範圍則可以從日本皇族雅子妃、秋篠宮佳子,

橫跨至影視圈的新海誠、堺雅人,甚至機器人設計師石黑浩、高橋智隆都有。

在鴨志田浩看來,“一本雜誌就像是一個維琪百科,能不能像這樣精確地查詢內容,是決定雜誌價值的關鍵”。大宅壯一文庫並不是說要反對數位化,而是可以利用這項技術變得更加有效率。只不過,文庫最核心的財產——雜誌,仍然是以紙媒的形式躺在書庫之中,儘管技術可以縮短找到目標雜誌的時間,

但你仍需要前去大宅壯一文庫,才能找到你想要的。

大宅分類法檢索系統

目前,大宅壯一文庫的館藏雜誌大多數都是出版社贈送的,也有部分自己購入的,但不是所有的雜誌都有完備的索引。鴨志田浩想給已經有些年份的雜誌做索引,卻沒有足夠的人手。

他通過眾籌來的資金將主要用作文庫的運營,首先就是支出最多的工資部分。大宅壯一文庫現有 34 名職工,比起最高峰時期的 60 名職工已經少了近一半人。他們的工作瑣碎而重複,並不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幫助讀者取書,是文庫工作人員最主要的工作。出於對雜誌的保護,讀者無法進入書庫,只能申請工作人員幫忙進入書庫找到對應的雜誌,然後再拿去文庫內的閱覽室閱讀。

不僅如此,文庫職員還要幫忙複印,並把雜誌放回到書庫中。每天,大約有 1700 本雜誌在狹小的書庫中被取走、再放回。

每到一批新的雜誌,文庫職員們都會用黑色 PVD 給雜誌的書脊鍍膜,防止雜誌損傷。而文庫自有的圖書檢索系統的運營是項耗時耗力的工作,它要求人工逐頁查看,從內容和類別上逐一錄入每本雜誌。碰上頁數較多的雜誌,有時候光是錄入一本內容,就要耗上一天。另外,每隔五年,文庫的職工們就要更新一次雜誌資料的目錄索引。

大宅壯一文庫內景
鴨志田浩 圖片來自:朝日新聞

要把 78 萬冊雜誌統統數位化的確是一項難以想像的艱難工作。另外,由於雜誌涉及到的作者很多,在現行法律更偏重於對著作權擁有者保護的情況下,處理著作權問題也是個大麻煩。最後要考慮的是雜誌數位化之後可能的收益情況,僅從目前來看,這是不可預知的。

但鴨志田浩不覺得文庫會消失。也許對這個工作 31 年的人來說,談一些細微的事情更有意義。比如,他會跟你分享:當取出一本雜誌的時候,就把它右邊的那本雜誌抽出來一點點,這樣返還雜誌的時候就容易些。

題圖及圖片來自:tomagzine、readyfor、大宅壯一文庫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報 ,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卻沒有足夠的人手。

他通過眾籌來的資金將主要用作文庫的運營,首先就是支出最多的工資部分。大宅壯一文庫現有 34 名職工,比起最高峰時期的 60 名職工已經少了近一半人。他們的工作瑣碎而重複,並不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幫助讀者取書,是文庫工作人員最主要的工作。出於對雜誌的保護,讀者無法進入書庫,只能申請工作人員幫忙進入書庫找到對應的雜誌,然後再拿去文庫內的閱覽室閱讀。

不僅如此,文庫職員還要幫忙複印,並把雜誌放回到書庫中。每天,大約有 1700 本雜誌在狹小的書庫中被取走、再放回。

每到一批新的雜誌,文庫職員們都會用黑色 PVD 給雜誌的書脊鍍膜,防止雜誌損傷。而文庫自有的圖書檢索系統的運營是項耗時耗力的工作,它要求人工逐頁查看,從內容和類別上逐一錄入每本雜誌。碰上頁數較多的雜誌,有時候光是錄入一本內容,就要耗上一天。另外,每隔五年,文庫的職工們就要更新一次雜誌資料的目錄索引。

大宅壯一文庫內景
鴨志田浩 圖片來自:朝日新聞

要把 78 萬冊雜誌統統數位化的確是一項難以想像的艱難工作。另外,由於雜誌涉及到的作者很多,在現行法律更偏重於對著作權擁有者保護的情況下,處理著作權問題也是個大麻煩。最後要考慮的是雜誌數位化之後可能的收益情況,僅從目前來看,這是不可預知的。

但鴨志田浩不覺得文庫會消失。也許對這個工作 31 年的人來說,談一些細微的事情更有意義。比如,他會跟你分享:當取出一本雜誌的時候,就把它右邊的那本雜誌抽出來一點點,這樣返還雜誌的時候就容易些。

題圖及圖片來自:tomagzine、readyfor、大宅壯一文庫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報 ,每天看點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