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當“長安”遇見了“西安”最合適的是那個名稱

前段時間全國範圍內掀起了一股地名熱,統統要求恢復古地名,例如:棗莊的古名“蘭陵”、黃山的古名“徽州”、石家莊的古名“常山”、“正定”。

很多人也要求將西安改為長安,因為長安給人的意境更加的美,

更加的動聽。

鐘樓

長安,意為“長治久安”,現今西安城的舊稱,是我國九大古都之一。先後有13個朝代及政權建都于長安,在這些朝代中,就有中國歷史上強盛的時代:漢朝與唐朝都是建都在長安的。長安的建都歷史有將近1500年之久,而且中國古代的歷史,

很大一部分離不開長安的存在,如果剔除掉了長安,很多歷史都無法再講述。

西安大雁塔

長安,與開羅、雅典、羅馬並稱“世界四大古都”。。從西元前11世紀到西元10世紀左右,在長達千餘年的歷史中,長安作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以其輝煌的歷史聞名於世。

他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早確定的“世界歷史名城”和國務院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這就足以凸顯出長安的歷史厚重感。長安在它發展的頂峰時期就擁有逾百萬以上的人口,在極盛時期一直充當著東方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國使節、僧侶與商人前來,著名的絲綢之路就是以長安為起點。

在古代文人騷客的詩句中很多都提到了長安“春風得意馬蹄疾,

一日看盡長安花。”“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晉朝南渡日,此地舊長安”、“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

長安雪景

長安二字帶給人的是滿滿的厚重感、滿滿的詩情畫意。

“西安”一詞又從何而來?

明代政府先後定都于南京、北京,使得政治重心漸向沿海地區東移,

西安逐漸退出歷史中心舞臺。當時明代政府並非是沒有考慮過定都于古長安,但是當時的經濟重心早就已經完成了南移,相比於南方的經濟繁華,古長安到是顯得是那麼的蕭瑟,而且當時東南地區,雖然朱元璋鎮壓了陳友諒、張士誠的軍隊,但是南方並不是多麼安穩,定都于南京更加有利於鎮壓他們的不臣之心。

明洪武二年(西元1369年)三月,大將軍徐達進兵奉元路,

明朝政府即改奉元路為西安府。洪武三年(西元1370年),朱元璋封次子朱樉為秦王。同年西安府城東北隅開始營建秦王府。也就是說現在的西安市是在明代的西安府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西安鼓樓

當時取名為西安的意思是“希望西部永久安定”故而稱之為“西安”。洪武十三年(西元1380年)和洪武十七年(西元1384年)分別修建鼓樓鐘樓。經過秦王朱樉的營建,西安也開始得到了逐步的恢復,洪武二十四年(西元1391年)朱標西巡西安後,曾經提議遷都西安,不過他回到南京之後便病死。朱元璋也就徹底打消了建都西安的想法了,因為對他來說,西安是一個傷心之地,長子取回沒有多久就去世了,對於一個白髮人送黑髮人的老人來說,自然也就不願再來此地了。

長安雪

現在的西安仍舊存有豐鎬都城遺址、秦咸陽宮遺址、兵馬俑,漢未央宮、長樂宮,隋大興城,唐大明宮、興慶宮,大雁塔、小雁塔,明代的鐘鼓樓、明代的城牆的存在,無不體現著西安這座城厚重的歷史文化感。

西安城牆

長安與西安之爭,兩者都是一定時期內的象徵,同樣都具有歷史文化的深厚感,而且現在西安也有一個區叫長安區,當西安改為長安時,要改動的工作將會很大。

西安二字雖然比不上長安的詩情畫意,但是也有著自己獨特文化氣息。

(圖片來自網路,如若侵權,聯繫立刪)

洪武十三年(西元1380年)和洪武十七年(西元1384年)分別修建鼓樓鐘樓。經過秦王朱樉的營建,西安也開始得到了逐步的恢復,洪武二十四年(西元1391年)朱標西巡西安後,曾經提議遷都西安,不過他回到南京之後便病死。朱元璋也就徹底打消了建都西安的想法了,因為對他來說,西安是一個傷心之地,長子取回沒有多久就去世了,對於一個白髮人送黑髮人的老人來說,自然也就不願再來此地了。

長安雪

現在的西安仍舊存有豐鎬都城遺址、秦咸陽宮遺址、兵馬俑,漢未央宮、長樂宮,隋大興城,唐大明宮、興慶宮,大雁塔、小雁塔,明代的鐘鼓樓、明代的城牆的存在,無不體現著西安這座城厚重的歷史文化感。

西安城牆

長安與西安之爭,兩者都是一定時期內的象徵,同樣都具有歷史文化的深厚感,而且現在西安也有一個區叫長安區,當西安改為長安時,要改動的工作將會很大。

西安二字雖然比不上長安的詩情畫意,但是也有著自己獨特文化氣息。

(圖片來自網路,如若侵權,聯繫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