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位中國民族工業的一代驕子誕辰130周年,我們將這樣紀念他!

提到劉國鈞先生,在常州肯定無人不知,

大成紡織印染廠、奔牛中學、劉國鈞職校 ...

先生為常州留下的寶貴“遺產”,

伴隨了幾代常州人的記憶!

研究國鈞文化、傳承國鈞精神,

爭創常州發展新優勢。

今年4月2日,是劉國鈞先生誕辰130周年紀念日,為了共同追憶劉國鈞先生,向這位載入史冊的常州先賢和統戰名人表達最誠摯的敬意,並從他身上汲取爭創常州發展新優勢,推動常州加速發展的精神動力,我市將組織開展系列紀念活動。

今天下午,市政府在行政中心召開常州紀念劉國鈞誕辰130周年活動暨電視片《劉國鈞》首播、劉國鈞管理學院成立新聞發佈會,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社會主義學院院長章衛忠先生介紹了活動有關情況。

我們這樣紀念劉國鈞先生1

播出一部片子。目前正在努力衝刺,

力爭4月1日晚上10:00在央視10套探索.發現欄目播出電視人物傳記片《劉國鈞》,隨後在江蘇衛視、常州電視臺等分別播出。

2

出版一套書籍。六集電視人物傳記片《劉國鈞》在央視播出後,由市委統戰部配套出版發行《劉國鈞》一書。同時,由劉國鈞文化中心完成《劉國鈞研究文集(2013-2016)》、《劉國鈞與常州現代化》、《沿著“國鈞”足跡(上下冊)》等書籍的出版發行工作,持續宣傳好統戰名人。

3

建好一所名院。

協助辦好常州大學劉國鈞管理學院,放大其教育、培訓、研究的功能,使其成為“研究國鈞文化、傳承國鈞精神、服務創新創業”的平臺。同時管理使用好劉國鈞教育基金,堅持公益性原則,努力實現基金的社會效益最大化。

4

打造一座名居。配合相關部門建設青果巷中的名人故居,協助解決劉國鈞故居建設中的有關問題。

5

聯絡一批名士。按照《中共常州市委關於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十百千工程”的實施意見》要求,

鞏固與劉氏後裔的聯繫,並通過他們結交聯絡更多的海外名士和代表人士,涵養海外資源。

劉國鈞在青果巷82-84號的故居

紀念劉國鈞誕辰還有這些活動1

---“凝愛心、致初心、築匠心”主題教育活動

時間:3月20日至26日

地點:常州資訊職業技術學院

2

---紀念劉國鈞誕辰130周年書畫展

時間:3月24日上午10:00

地點:江蘇理工學院圖書館二樓

3

---2017年劉國鈞研究年會

時間:3月30日上午8:30

地點:常州劉國鈞高職校劉鞠秀圖書館211會議室

4

---常州紀念劉國鈞誕辰130周年活動暨電視片《劉國鈞》首播、劉國鈞管理學院成立儀式

時間:4月1日9:00、4月1日10:00

地點:九州喜來登酒店會見廳、常州大學文彰樓報告廳

5

---紀念劉國鈞誕辰130周年徵文評選

時間:3月20日

6

---新聞發佈會

時間:3月23日

7

---“敬修獻珍”—劉國鈞捐贈書畫精品展

時間:4月1日下午2:00

地點:常州博物館一樓共用大廳

8

---紀念劉國鈞誕辰130周年道德講堂

時間:4月1日下午3:00

地點:市行政中心清風廳

新聞連結:中國民族工業的一代嬌子

劉國鈞(1887—1978),江蘇靖江人,著名的民族商業企業家,被稱為“紡織鉅子”,曾任全國工商聯副主委,中國民主建國會、工商聯江蘇主任委員,江蘇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副主席等職。

人物生平

1901年,15歲隨同鄰居到常州西門外奔牛鎮劉吉升京貨店學徒。

1908年,劉國鈞與17歲的同鄉鞠秀女士結婚。

1909年,劉國鈞在奔牛鎮與人合開和豐京貨店。

1915年,劉國鈞抓住機會,投資一萬元與蔣盤發、劉寶森等人合資,在常州建立一百台木機的大輪機器織布廠。

1918年春,劉國鈞收回大綸投資,獨資創辦了廣益布廠,開工不到一年就盈利三千餘元,此後也年年獲利。

1922年,又建了廣益二廠,成為當時常州最大的布廠。

1927到1930年間,為適應市場需要,劉國鈞將廣益廠、廣益二廠合併,又與滬、常友人集股,接盤大綸久記紡織廠,改名大成紡織印染股份有限公司。

1933年春,劉國鈞將獨資經辦的廣益布廠併入大成紡織印染股份有限公司,定名為大成二廠。

1934年春,劉國鈞重金聘請日本割絨工人來華傳授割絨和磨刀技術。兩三年間,開創了中國民族紡織工業中最早生產絲絨、燈心絨成功的先例。

1937年9月,大成二廠毀於日機轟炸,他為半生心血橫遭戰禍而潸然淚下。大成公司員工分散在漢口、上海、常州三處慘澹經營。

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消息傳來,他欣喜若狂,並隨即趕回上海,迅速籌集大成複廠需要的物資,使常州三個廠在短期內恢復了生產。經過兩年的努力,庫存原棉、機物料、成品、流動資金均超過戰前水準。

1948年,在這中華民族處於偉大變革的時代,劉國鈞徬徨苦甚,憂心如焚,愴然赴港。

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勝利渡江,南京、常州等地相繼解放。1950年春,劉國鈞毅然將香港東南紡織有限公司交給漢堃、漢棟,偕夫人回到內地,隨即去北京會晤黃炎培,受到中央領導同志的親切接見。

1951年,中國民主建國會在蘇南地區籌建地方組織,劉國鈞負責常州市的籌備工作。六月,民建常州市委會成立。同年他建議創辦常州紡織工業學院,培養人才。在如火如荼的抗美援朝運動中,大成共捐獻五十億元,劉國鈞個人捐獻二億六千五百萬元,並主動將留存於上海、香港的毛紡工業獻給國家。

1954年4月,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大成紡織印染公司公私合營,成為江蘇地區第一批實行公私合營的企業。劉國鈞任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大成公私合營之後,劉國鈞有較多的機會參與社會活動,劉國鈞對共產黨和黨的政策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1953年第一屆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當選為省人民代表。1954年4月,當選為江蘇省工商業聯合會副主任委員。

1954年9月起,劉國鈞先後被選為全國人大一至五屆人民代表;全國政協五屆委員;江蘇省人大一至五屆人民代表;江蘇省政協一、二、三屆常務委員和四屆副主席。

1956年,江蘇省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劉國鈞當選為江蘇省副省長,遂由常州遷居南京。為了關心家鄉工業的發展,仍然往返于甯、常之間。

1959年6月,在江蘇省工商聯合會第二次代表大會上,劉國鈞當選為江蘇省工商業聯合會主任委員,並任中國民主建國會江蘇省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

1960年2月,在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第三屆代表大會上,劉國鈞當選為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副主任委員。

1960年劉國鈞出資購回一百二十萬港幣的肥料和十台東風牌手扶拖拉機支援家鄉農業生產,動員子女調進外匯三十五萬元參加華僑投資公司支援國家建設,並多次向江蘇省和常州市建議創辦無梭紡織布廠和其他新興項目。

1969年底,劉國鈞當選為全國第四屆人民代表,1973年,領導為劉國鈞安排了梅園新村新居,並請劉國鈞參與社會活動。已屆九旬高齡的劉國鈞雖身體漸呈衰弱,但由於熱心家鄉建設,仍經常來往于甯、常之間,並出資贊助常州、靖江等地公益事業,並將收藏在南京、常州的部分字畫分贈南京市博物館和常州博物館。

1977年12月,劉國鈞當選為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和江蘇省政協副主席。

劉國鈞病逝前向同仁吐露了最後心聲:“現在是我們為國家出力的最好時期。”他對子女親屬最後的囑咐是:“不要忘記祖國,你們要為祖國四化多作貢獻。”1978年1月29日晨,劉國鈞因坐椅脫空,股脛骨折斷,送南京工人醫院治療。終因併發肺炎搶救無效,於3月8日晨6時逝世,享年91歲。

【常州發佈綜合編輯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時間:3月20日

6

---新聞發佈會

時間:3月23日

7

---“敬修獻珍”—劉國鈞捐贈書畫精品展

時間:4月1日下午2:00

地點:常州博物館一樓共用大廳

8

---紀念劉國鈞誕辰130周年道德講堂

時間:4月1日下午3:00

地點:市行政中心清風廳

新聞連結:中國民族工業的一代嬌子

劉國鈞(1887—1978),江蘇靖江人,著名的民族商業企業家,被稱為“紡織鉅子”,曾任全國工商聯副主委,中國民主建國會、工商聯江蘇主任委員,江蘇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副主席等職。

人物生平

1901年,15歲隨同鄰居到常州西門外奔牛鎮劉吉升京貨店學徒。

1908年,劉國鈞與17歲的同鄉鞠秀女士結婚。

1909年,劉國鈞在奔牛鎮與人合開和豐京貨店。

1915年,劉國鈞抓住機會,投資一萬元與蔣盤發、劉寶森等人合資,在常州建立一百台木機的大輪機器織布廠。

1918年春,劉國鈞收回大綸投資,獨資創辦了廣益布廠,開工不到一年就盈利三千餘元,此後也年年獲利。

1922年,又建了廣益二廠,成為當時常州最大的布廠。

1927到1930年間,為適應市場需要,劉國鈞將廣益廠、廣益二廠合併,又與滬、常友人集股,接盤大綸久記紡織廠,改名大成紡織印染股份有限公司。

1933年春,劉國鈞將獨資經辦的廣益布廠併入大成紡織印染股份有限公司,定名為大成二廠。

1934年春,劉國鈞重金聘請日本割絨工人來華傳授割絨和磨刀技術。兩三年間,開創了中國民族紡織工業中最早生產絲絨、燈心絨成功的先例。

1937年9月,大成二廠毀於日機轟炸,他為半生心血橫遭戰禍而潸然淚下。大成公司員工分散在漢口、上海、常州三處慘澹經營。

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消息傳來,他欣喜若狂,並隨即趕回上海,迅速籌集大成複廠需要的物資,使常州三個廠在短期內恢復了生產。經過兩年的努力,庫存原棉、機物料、成品、流動資金均超過戰前水準。

1948年,在這中華民族處於偉大變革的時代,劉國鈞徬徨苦甚,憂心如焚,愴然赴港。

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勝利渡江,南京、常州等地相繼解放。1950年春,劉國鈞毅然將香港東南紡織有限公司交給漢堃、漢棟,偕夫人回到內地,隨即去北京會晤黃炎培,受到中央領導同志的親切接見。

1951年,中國民主建國會在蘇南地區籌建地方組織,劉國鈞負責常州市的籌備工作。六月,民建常州市委會成立。同年他建議創辦常州紡織工業學院,培養人才。在如火如荼的抗美援朝運動中,大成共捐獻五十億元,劉國鈞個人捐獻二億六千五百萬元,並主動將留存於上海、香港的毛紡工業獻給國家。

1954年4月,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大成紡織印染公司公私合營,成為江蘇地區第一批實行公私合營的企業。劉國鈞任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大成公私合營之後,劉國鈞有較多的機會參與社會活動,劉國鈞對共產黨和黨的政策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1953年第一屆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當選為省人民代表。1954年4月,當選為江蘇省工商業聯合會副主任委員。

1954年9月起,劉國鈞先後被選為全國人大一至五屆人民代表;全國政協五屆委員;江蘇省人大一至五屆人民代表;江蘇省政協一、二、三屆常務委員和四屆副主席。

1956年,江蘇省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劉國鈞當選為江蘇省副省長,遂由常州遷居南京。為了關心家鄉工業的發展,仍然往返于甯、常之間。

1959年6月,在江蘇省工商聯合會第二次代表大會上,劉國鈞當選為江蘇省工商業聯合會主任委員,並任中國民主建國會江蘇省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

1960年2月,在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第三屆代表大會上,劉國鈞當選為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副主任委員。

1960年劉國鈞出資購回一百二十萬港幣的肥料和十台東風牌手扶拖拉機支援家鄉農業生產,動員子女調進外匯三十五萬元參加華僑投資公司支援國家建設,並多次向江蘇省和常州市建議創辦無梭紡織布廠和其他新興項目。

1969年底,劉國鈞當選為全國第四屆人民代表,1973年,領導為劉國鈞安排了梅園新村新居,並請劉國鈞參與社會活動。已屆九旬高齡的劉國鈞雖身體漸呈衰弱,但由於熱心家鄉建設,仍經常來往于甯、常之間,並出資贊助常州、靖江等地公益事業,並將收藏在南京、常州的部分字畫分贈南京市博物館和常州博物館。

1977年12月,劉國鈞當選為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和江蘇省政協副主席。

劉國鈞病逝前向同仁吐露了最後心聲:“現在是我們為國家出力的最好時期。”他對子女親屬最後的囑咐是:“不要忘記祖國,你們要為祖國四化多作貢獻。”1978年1月29日晨,劉國鈞因坐椅脫空,股脛骨折斷,送南京工人醫院治療。終因併發肺炎搶救無效,於3月8日晨6時逝世,享年91歲。

【常州發佈綜合編輯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