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常州:一串感人的故事,一座愛心積累的城市|聽聽劉家人心願

十幾天來,在我們常州因為這樣一件感人的事,引發了一連串的感動。

它讓人們相信:社會始終充滿情義和信任。

感動之後的感動

3月4日,因遭遇車禍搶救無效,快遞小哥劉文軍在常州市武進人民醫院不幸去世。家人捐獻了他身上的部分器官,4人當天得救——通過器官移植,他的肺救了一名無錫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

他的肝救了一名南京的肝癌患者,他的兩個腎則救了兩名常州的尿毒癥患者。

“一命可以救4命”,是促使劉文軍父母和妻子同意捐獻器官的樸素理由。劉文軍曾是家裡的頂樑柱,他去世後,一家5口就只能靠妻子肖利利和父親劉良太兩人每月約5000元收入為生。這家善良而堅強的人並沒將捐獻器官的事向外聲張,連劉文軍供職的快遞公司也不知道。儘管他們還欠著7萬多元醫藥費,

對劉文軍能否被認定為工傷也有些擔心,因為他在中通公司只工作了兩個月,試用期未滿,還沒簽訂勞動合同。

接下來的事,讓劉家人始料未及——

從17日起,多家媒體先後報導了劉家人的大愛善舉,整個常州城被感動了。中通快遞常州公司總經理遲學勝登門送上15萬元慰問金,並表示不但承認劉文軍的員工身份,還確認他系工傷死亡並足額賠償,讓他家人得到公司為員工購買的“雇主險”賠償金。

“這家人非常老實,我們一定不讓他們受委屈!”遲學勝說。

中通快遞常州公司總經理遲學勝向劉文軍家送上15萬元慰問金。

“用一座城的愛,許這個家一個未來!”用各種方式捐款捐物者絡繹不絕。醫院免去了劉家所欠醫藥費,

多支志願者服務隊與劉家結對,承諾長期幫他們解決生活困難;多個愛心團體承諾把劉家一兒一女的學習費用包下來……

“愛是成全,是幸福的凝望。鬆開的手,又被你握緊了!”

感動之前的感動

“在常州,今天出現這樣感人的事情,可以說是以往城市愛心長期積累的結果。”82歲的退休工人趙敖壽和他79歲的老伴湯荷琴說。

從2009年開始,常州在全市力推“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講自己事、身邊事教身邊人”的“道德講堂”。

8年來,已在農村、企事業單位、社區、機關設立道德講堂15000多個,1900萬人次參與其中。每天傳遞的凡人善舉,時時溫潤著城市的道德生態。今年1月,“掌上道德講堂”啟動,以移動網路新媒體為載體,普通民眾可以更方便快捷地發出自己的聲音,在一次次感動中構築起崇德尚善的“城市能量場”。

常州市已有註冊志願者94萬人。

從2012年至2016年,常州市註冊志願者從32萬人增加到94萬人,志願服務組織2518個。去年全市志願服務時長達到1220萬小時。該市連續10年舉辦“社區鄰里節”,促進了鄰里之間相互熟悉、守望相助,關係更近、更信、更親,凝聚起和諧友愛的濃厚氛圍。

為了讓貧困孩子每天喝上牛奶,常州市美德基金會組織“一袋牛奶的暴走”公益活動,三年來參與人數增長了12倍。從2015年開始的“衣衣不舍”二手衣回收項目,已帶動市民捐贈衣服超過120噸,為全國5萬家庭送去了冬衣。

常州為十類道德典型推出“禮遇典型”措施,讓“好人有好報”

常州晚報《週末關愛》欄目持續運行的10年中,為5000多戶困難家庭完成了“微心願”。全市各銀行、郵政網點開闢專門區域,建立起415個環衛工人愛心驛站,辛勞的城市美容師們喝上了熱水,吃上了熱飯菜。

■■■■■讓“感動”感動常州

“社會需要培育誠信的、有情有義的人。我們單位尤其是如此,要讓信用產生價值,讓‘感動’值錢!”江蘇信用再擔保常州分公司總經理楊潔說。

這家公司是最早主動援助劉文軍家的企業之一,該公司專門為劉家一對兒女設立了每年1萬元的“教育成長基金”。去年9月,該公司就向被評為“中國好人”的王輝發放了一筆30萬元的無擔保創業貸款,因為他們深信“好人稱號就是最好的擔保。”

為踐行“讓好人得到好報”的理念,常州市對時代楷模、最美人物、道德模範等十類道德典型,推出了政治禮遇、物質獎勵、創業就業幫扶、視窗優先服務等20個方面的鼓勵措施。

“老人摔倒,扶還是不扶”,在常州早已不是問題。2015年,常州美德基金會整合司法、民政、醫療、保險等資源,制定了“你扶我幫,愛心無憂”公益保障計畫,無條件認定攙扶者的善意,一旦發生責任難以界定的情況,攙扶者可以得到專項基金的支援。實施3年來,雖然保障基金沒有動用過一筆,但主動扶持老人的善舉卻比比皆是,有力地糾正了“倒地老人多訛詐”的社會偏見。

劉家人捐獻器官引發的感人故事仍然像潮水一樣在其他地方不斷湧現。

劉家人感動了常州,常州人感動了中國。

新聞連結

劉家人的心願

我們要靠自己的雙手掙錢養活孩子!

“快遞小哥”劉文軍一家的故事持續引發關注,一撥撥好心人上門看望,並通過各種管道向他們捐款捐物。昨天,劉文軍的妻子肖利利通過媒體深深地感謝大家的關心,並籲請不要再捐款了,“我們要靠自己的雙手,掙錢養活孩子”。

【常州發佈綜合編輯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常州市已有註冊志願者94萬人。

從2012年至2016年,常州市註冊志願者從32萬人增加到94萬人,志願服務組織2518個。去年全市志願服務時長達到1220萬小時。該市連續10年舉辦“社區鄰里節”,促進了鄰里之間相互熟悉、守望相助,關係更近、更信、更親,凝聚起和諧友愛的濃厚氛圍。

為了讓貧困孩子每天喝上牛奶,常州市美德基金會組織“一袋牛奶的暴走”公益活動,三年來參與人數增長了12倍。從2015年開始的“衣衣不舍”二手衣回收項目,已帶動市民捐贈衣服超過120噸,為全國5萬家庭送去了冬衣。

常州為十類道德典型推出“禮遇典型”措施,讓“好人有好報”

常州晚報《週末關愛》欄目持續運行的10年中,為5000多戶困難家庭完成了“微心願”。全市各銀行、郵政網點開闢專門區域,建立起415個環衛工人愛心驛站,辛勞的城市美容師們喝上了熱水,吃上了熱飯菜。

■■■■■讓“感動”感動常州

“社會需要培育誠信的、有情有義的人。我們單位尤其是如此,要讓信用產生價值,讓‘感動’值錢!”江蘇信用再擔保常州分公司總經理楊潔說。

這家公司是最早主動援助劉文軍家的企業之一,該公司專門為劉家一對兒女設立了每年1萬元的“教育成長基金”。去年9月,該公司就向被評為“中國好人”的王輝發放了一筆30萬元的無擔保創業貸款,因為他們深信“好人稱號就是最好的擔保。”

為踐行“讓好人得到好報”的理念,常州市對時代楷模、最美人物、道德模範等十類道德典型,推出了政治禮遇、物質獎勵、創業就業幫扶、視窗優先服務等20個方面的鼓勵措施。

“老人摔倒,扶還是不扶”,在常州早已不是問題。2015年,常州美德基金會整合司法、民政、醫療、保險等資源,制定了“你扶我幫,愛心無憂”公益保障計畫,無條件認定攙扶者的善意,一旦發生責任難以界定的情況,攙扶者可以得到專項基金的支援。實施3年來,雖然保障基金沒有動用過一筆,但主動扶持老人的善舉卻比比皆是,有力地糾正了“倒地老人多訛詐”的社會偏見。

劉家人捐獻器官引發的感人故事仍然像潮水一樣在其他地方不斷湧現。

劉家人感動了常州,常州人感動了中國。

新聞連結

劉家人的心願

我們要靠自己的雙手掙錢養活孩子!

“快遞小哥”劉文軍一家的故事持續引發關注,一撥撥好心人上門看望,並通過各種管道向他們捐款捐物。昨天,劉文軍的妻子肖利利通過媒體深深地感謝大家的關心,並籲請不要再捐款了,“我們要靠自己的雙手,掙錢養活孩子”。

【常州發佈綜合編輯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