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瓜販提醒“有小偷”被刺死,警方已鎖定嫌疑人

全文2510字,閱讀約需5分鐘。

▲2013年,崔靖翔過生日的照片。2017年7月23日,

在大集上擺攤的他警告客人“有小偷”後,被刺倒地後身亡。 新京報記者王飛 攝

提醒客人“有小偷” 瓜販中刀倒地

7月23日,是被稱為“廊南第一集”的廊坊楊稅務鄉大集開集的日子。逢農曆尾數“一”、“六”的日子,附近上百名商販彙集于此,沿廊霸路兩側一字排開,擺攤賣貨。

瓜販崔靖翔的家距離楊稅務大集約6公里,開車大約20分鐘。23日早上4時許,崔靖翔喚醒妻子孫萬敏,一同來到自家的瓜棚摘取甜瓜。

崔家共有3個瓜棚,加起來共有七畝地。6月份正好是甜瓜成熟的季節,崔靖翔準備將一部分品相不太好甜瓜運到大集上散賣。

忙活了近兩個多小時,載重500斤的貨車裝滿了甜瓜。“趕緊回家休息,要是累病了,還不夠藥錢。”臨走時,崔靖翔囑咐妻子孫萬敏。

夫妻倆在距家不遠處的岔路口道別。“中午就回,等我來做飯”,孫萬敏記得,這是丈夫對她說的最後一句話。

▲家人表示,崔靖翔習慣將幹活的日期標注在掛曆上。 新京報記者王飛 攝

開車到大集,崔靖翔將車停到廊霸路西南側——安次水務局機井隊附近,開始賣瓜。王鑫(化名)的攤位在崔靖翔正對面,兩人隔著約10米寬的馬路。早上7時許,他注意到崔靖翔已經開張。

衝突發生在一個小時後。

王鑫介紹,早上8時許,他看到有兩個人圍著崔靖翔,“像是發生爭執”。不一會兒,附近又過來兩三人,幾人對崔靖翔進行推搡、毆打,“他(崔靖翔)人偏瘦,連續後退”。

崔靖翔身後,是一處緩坡,再往後五六米,是機井隊辦公的二層小黃樓。王鑫回憶,當時,崔靖翔被逼退十米,一直到小黃樓柵欄附近。

柵欄處發生了什麼,王鑫並沒有看見,他只記得,打人者四散逃離後,渾身是血的崔靖翔踉踉蹌蹌地從緩坡走上來,

到達瓜車附近時,癱坐在地——“用手捂著上半身,表情看起來很難受,不一會兒,忽然躺倒在地。”隨後,集市中有人打了急救電話。

“有小偷!”這是崔靖翔倒下前,在場的人們從他嘴裡聽到的最後一句話。

▲7月25日,事發現場的地面上還有血跡。

手機截圖

事發前小偷盯上女子項鍊

當天在場的多名商販介紹,事發前,有一名中年女子在崔靖翔的瓜車前。這時,有小偷去偷女子的項鍊,崔發現後,便提醒女子“有小偷”,被拆穿身份的小偷於是對崔靖翔進行報復。

警方相關人士確認上述說法。他說,事發時,小偷盯上了一位婦女的項鍊,崔靖翔在旁邊提醒了一句有小偷,該女子立刻警覺,離開現場。隨後崔靖翔被一夥人圍住,其中一人用刀捅進崔靖祥右肩,傷及其動脈。據悉,120趕到時,崔靖翔已經死亡。

7月24日下午,事發時被提醒婦女的兒子何翔(化名)陪同母親去公安局做了筆錄,他告訴重案組探員,母親已從警方提供的證據中確認,瓜農崔靖翔正是當時提醒她旁邊有小偷的人。

“我母親當時帶著個小孩,一聽說有小偷便很害怕,立刻帶著孩子離開了,都不知道之後發生了什麼。“何翔表示,出了這樣的意外,他也很遺憾。

事發後,何翔曾給崔靖翔的兒子崔全政打過一個電話表示感謝,同時也對此事有些擔憂——他說,母親在警察局看到現場的照片後,腿忽然發軟,半天都站不起來。“她受到驚嚇,回家之後狀態一直不好。”對於其他問題,何翔不願意說太多。

▲崔靖翔家人拍攝其受傷後在現場倒地的照片。 新京報記者王飛 攝

大集常有賊 但鮮有人“聲張”

7月25日下午,探員來到廊霸路案發現場。在崔靖翔倒下的安次水務局機井隊辦公樓。在這棟黃色小樓的外側,一扇推拉門的一根鐵杆上,尚留有一塊深褐色的血跡,“可能是死者用手握柵欄時留下的”,附近一名門衛說,事發當天是周日,機井隊沒人上班,當時,推拉門鎖著,點點滴滴的血濺到了門內一米處的地上。

崔靖翔倒下的路面上,也留有一片井蓋大小的血跡。多位元商販告訴記者,這條路平時會有城管驅趕沿街擺攤的商販,所以平日擺攤的人較少。但大集當日,有上萬人在此流動,小偷混跡其中,常有人丟手機和錢包。

50多歲的王女士來自小茨鄉,經常在附近賣桃的她表示,自家兩個兒媳婦的手機都是在大集時丟的。去年年底,她曾經看見一20多歲的年輕男子拿著20釐米長的大鑷子夾別人塑膠包裡的錢夾。

“誰敢聲張?反正我是不敢說,常在這裡賣東西,被人認出來報復咋辦?“王女士擺擺手,表示自己“不敢多管閒事”。

一位經常在大集上買東西的60多歲的女士稱,大集的客人主要是附近居民,尤其是上了歲數的老人,人多時小偷混在人群中,很難被人察覺。她曾在大集上看到一男青年順走她前面一個姑娘的手機,後退時正好撞到自己,“還瞪了我一眼”,隨後這名男青年和其他幾個男子一起離開。

警方表示已鎖定犯罪嫌疑人

對於崔靖翔被刺事件,廊坊市安次公安局政治處的尹主任回應稱,現在已鎖定犯罪嫌疑人,廊坊市已投入約60人的警力到各地追捕嫌犯。為了不影響案件調查的進度,暫不公開瓜販被捅案的進展。

警方相關人士透露,這是一組外地流竄扒竊團夥,他們正在全力追查中。探員從廊霸路上的多位商販處瞭解到,25日上午,曾看到多輛員警帶著一位戴手銬的人到案發現場指認。

▲崔靖翔的女兒到瓜棚紓解對父親的思念。 新京報記者王飛 攝

重案追訪

“我為父親感到驕傲”

事發後兩天,崔全玲耳邊總會響起父親崔靖翔掛在嘴邊的那句話:“做人啊,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行。”

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在想念父親時,她會去瓜棚附近走一圈,7月田裡的風如同熱浪,但崔全玲不禁地會打寒顫。

崔家是村裡出了名的“老好人”。崔全玲說,印象中,爺爺就是有求必應的做派:因為糊紙手藝好,過年的時候,小茨鄉全村幾乎家家門口的吊頂上,都是爺爺幫忙糊的一層新報紙。誰家有了紅白喜事,也是爺爺義務主持,從無例外。

崔靖翔的古道熱腸來亦是如此。崔全玲眼中,父親是一個“把別人的事看得比自己還重的人。”

10年前,鄰居崔某兩歲的兒子被狗咬傷頭部。崔靖翔正走到家門口,看到隔壁的孩子頭右側的傷口血流不止,立刻抱上自己的摩托車,趕往市里的衛生所。因為搶救及時,孩子撿回一條命。

對陌生人的幫助也無分別。走在路上看見汽車陷在泥濘中,崔靖翔會過去幫人推車,在路邊看到有人受傷,他會把人拽上自己的摩托,帶著上醫院處理傷口。

家裡廚房儲物的兩個綠色鐵皮桶,是崔靖翔十幾年前助人後收到的禮物。“兩桶奶粉,父親推脫不掉,桶就一直留到現在。

她知道,重來一次,父親也還是會選擇去說那句“有小偷”。

新京報記者 趙凱迪 趙蕾

編輯 王巍

校對 陸愛英

其中一人用刀捅進崔靖祥右肩,傷及其動脈。據悉,120趕到時,崔靖翔已經死亡。

7月24日下午,事發時被提醒婦女的兒子何翔(化名)陪同母親去公安局做了筆錄,他告訴重案組探員,母親已從警方提供的證據中確認,瓜農崔靖翔正是當時提醒她旁邊有小偷的人。

“我母親當時帶著個小孩,一聽說有小偷便很害怕,立刻帶著孩子離開了,都不知道之後發生了什麼。“何翔表示,出了這樣的意外,他也很遺憾。

事發後,何翔曾給崔靖翔的兒子崔全政打過一個電話表示感謝,同時也對此事有些擔憂——他說,母親在警察局看到現場的照片後,腿忽然發軟,半天都站不起來。“她受到驚嚇,回家之後狀態一直不好。”對於其他問題,何翔不願意說太多。

▲崔靖翔家人拍攝其受傷後在現場倒地的照片。 新京報記者王飛 攝

大集常有賊 但鮮有人“聲張”

7月25日下午,探員來到廊霸路案發現場。在崔靖翔倒下的安次水務局機井隊辦公樓。在這棟黃色小樓的外側,一扇推拉門的一根鐵杆上,尚留有一塊深褐色的血跡,“可能是死者用手握柵欄時留下的”,附近一名門衛說,事發當天是周日,機井隊沒人上班,當時,推拉門鎖著,點點滴滴的血濺到了門內一米處的地上。

崔靖翔倒下的路面上,也留有一片井蓋大小的血跡。多位元商販告訴記者,這條路平時會有城管驅趕沿街擺攤的商販,所以平日擺攤的人較少。但大集當日,有上萬人在此流動,小偷混跡其中,常有人丟手機和錢包。

50多歲的王女士來自小茨鄉,經常在附近賣桃的她表示,自家兩個兒媳婦的手機都是在大集時丟的。去年年底,她曾經看見一20多歲的年輕男子拿著20釐米長的大鑷子夾別人塑膠包裡的錢夾。

“誰敢聲張?反正我是不敢說,常在這裡賣東西,被人認出來報復咋辦?“王女士擺擺手,表示自己“不敢多管閒事”。

一位經常在大集上買東西的60多歲的女士稱,大集的客人主要是附近居民,尤其是上了歲數的老人,人多時小偷混在人群中,很難被人察覺。她曾在大集上看到一男青年順走她前面一個姑娘的手機,後退時正好撞到自己,“還瞪了我一眼”,隨後這名男青年和其他幾個男子一起離開。

警方表示已鎖定犯罪嫌疑人

對於崔靖翔被刺事件,廊坊市安次公安局政治處的尹主任回應稱,現在已鎖定犯罪嫌疑人,廊坊市已投入約60人的警力到各地追捕嫌犯。為了不影響案件調查的進度,暫不公開瓜販被捅案的進展。

警方相關人士透露,這是一組外地流竄扒竊團夥,他們正在全力追查中。探員從廊霸路上的多位商販處瞭解到,25日上午,曾看到多輛員警帶著一位戴手銬的人到案發現場指認。

▲崔靖翔的女兒到瓜棚紓解對父親的思念。 新京報記者王飛 攝

重案追訪

“我為父親感到驕傲”

事發後兩天,崔全玲耳邊總會響起父親崔靖翔掛在嘴邊的那句話:“做人啊,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行。”

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在想念父親時,她會去瓜棚附近走一圈,7月田裡的風如同熱浪,但崔全玲不禁地會打寒顫。

崔家是村裡出了名的“老好人”。崔全玲說,印象中,爺爺就是有求必應的做派:因為糊紙手藝好,過年的時候,小茨鄉全村幾乎家家門口的吊頂上,都是爺爺幫忙糊的一層新報紙。誰家有了紅白喜事,也是爺爺義務主持,從無例外。

崔靖翔的古道熱腸來亦是如此。崔全玲眼中,父親是一個“把別人的事看得比自己還重的人。”

10年前,鄰居崔某兩歲的兒子被狗咬傷頭部。崔靖翔正走到家門口,看到隔壁的孩子頭右側的傷口血流不止,立刻抱上自己的摩托車,趕往市里的衛生所。因為搶救及時,孩子撿回一條命。

對陌生人的幫助也無分別。走在路上看見汽車陷在泥濘中,崔靖翔會過去幫人推車,在路邊看到有人受傷,他會把人拽上自己的摩托,帶著上醫院處理傷口。

家裡廚房儲物的兩個綠色鐵皮桶,是崔靖翔十幾年前助人後收到的禮物。“兩桶奶粉,父親推脫不掉,桶就一直留到現在。

她知道,重來一次,父親也還是會選擇去說那句“有小偷”。

新京報記者 趙凱迪 趙蕾

編輯 王巍

校對 陸愛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