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金華農產品搭上互聯網的順風快車 市供銷社走出服務“三農”轉型發展的新路子

位於市供銷社大樓一側的農批市場生意興隆,這裡是人們熟知的農產品集散地。但很多人不知道,在大樓的另一側,一場永不落幕的農展會被搬上網路,優質的八婺農產品彙聚雲端,

一單單買賣在鍵盤的敲擊聲中悄然達成。

兩年前,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市供銷社借助淘寶平臺,探索出“園中有館,館中有店”的模式,在金華農產品電商產業園區內設立了淘寶·特色中國金華館。

兩年後,這個為農服務的公益平臺已經彙集金華各縣市的農特產品和手工藝品,引導廣大農業生產主體和農產品經營戶抱團搭上互聯網的順風車,結下了累累碩果,目前已協助商家實現銷售額9.03億元。

最近,由省商務廳組織開展的全省淘寶特色館提升改造工作評審結果公佈,金華館排名前列。

抱團作戰打造金華金名片

資訊經濟浪潮滾滾,金華是名副其實的弄潮兒。尤其是2013年我市將網路經濟列為“一號產業”以來,在各類資訊經濟相關榜單中,金華屢屢名列前茅。也許正是因為資訊經濟不受時空限制的特點,金華這一產業的發育程度與不少一線城市、省會城市並駕齊驅,

發展電商的氛圍格外濃厚。

作為為農服務部門,供銷系統與市場有著天然的聯繫。市供銷社對資訊經濟的崛起特別是金華“電商換市”戰略怎能無動於衷?2013年,他們就已經對農產品流通市場的變化作出分析。他們發現,當年淘寶網幾乎全類目的農產品銷售都迎來了較高速度的增長,新鮮果蔬、海鮮水產、南北乾貨等重點類目的增幅更是超過300%。

而且,根據測算,經營農產品的網店數量在這一年突破100萬家,次年的銷售額有望邁上1000億元臺階,這相當於2008年淘寶全網交易額。

巨大蛋糕十分誘人,如何介入卻須審慎。市供銷社領導班子決策時認為,供銷部門發展電商最大的優勢就是貨源,市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會旗下有300多家合作社,

優質農產品比比皆是,一直以來愁的是銷路。其實,在市供銷社出手之前,就已有不少頭腦活絡的農民和經營“觸網”了。在2013年全市約10萬個淘寶賣家中,食品類的商戶占了50%。數量雖然不少,但多為單兵作戰。

發展電商不是跟風之舉,而是要讓農民得到實實在在的效益。市供銷社反復研究、多方考察,最終確定了方案。本著服務“三農”,建設新型農產品流通體系,

打造“農”字型大小電商綜合服務平臺的思路,抓住兩項重點工作:一是盤活原金華農業展覽館的閒置場地,建設金華農產品電子商務產業園;二是充分利用淘寶網這個國內最大的電商平臺,籌建淘寶·特色中國金華館,助推地方農特產品流通銷售。

據介紹,從當時省內的情況看,2014年8月投入運行的金華農產品電子商務產業園是全省首家“農”字型大小電商產業園區,可以說喝上了頭口水;次年正式上線的淘寶·特色中國金華館在省內也屬於開設時間較早的地方館。特別是淘寶·特色中國金華館的上線極大地激發了“農”字型大小小散戶的熱情,也擴充了園區平臺的承載能力。兩年來,金華火腿、金華酥餅、義烏紅糖、東陽木雕等農特產品和手工藝品紛紛入駐,設計產品品類460種,入駐商家1602家。金華館成了名副其實的“永不落幕的農展會”,也成為展示金華豐饒物產的“金名片”。

“金華館這個平臺,不僅打開了金華農特產品的銷路,還通過打造品牌,使農產品的附加值得到提升。”吾土吾香公司總經理嚴忠偉說,金華館註冊了“婺土婺香”商標,申請SC認證,對產品進行標準設定、品牌授權、專業包裝,將非標產品升級為既有標示又有標準、流通更廣的商品。很多農戶沒想到,自家種植的水果、祖傳手藝的麵條“傍上”品牌後,客戶的認可度提升了不少。這個公共品牌也因為有品質過硬的產品“撐腰”,底氣也越來越足,去年成功入選“2016中國百強農產品好品牌”。

親眼見證金華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市供銷社黨委書記、主任陳福雨有不少體會。“它的快速成長和金華發展電商的優質土壤是密不可分的,政府對項目的支持一以貫之,運營方經營得也很用心,除了創立品牌,在商家培訓、溯源服務等方面都推出了有效的舉措。”陳福雨主任說,這充分證明,金華館走的是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也說明資訊經濟雖然是一片藍海,但成果並非唾手可得,回頭看當年考察過的“模範生”,如今由於種種原因,不少已經暫停運營。

借梯登高開闢發展新路徑

在入駐金華館之前,莊益甜已是淘寶個人店鋪賣家。他的夢想就是通過網路將金華特產佛手鮮果及其果乾製品銷往五湖四海。創業之路喜憂參半:2014年他的店鋪銷售額已經達到50萬元,對初創者來說這一業績振奮人心;但賣家之間競爭激烈,如何突破卻遇到了瓶頸。

次年6月,隨著金華館上線,莊益甜的佛手店鋪首批入駐。金華館本身就是一個地理標籤,其政府背景又無形中增加了消費者的信任度,莊益甜的店鋪又迎來了一次快速成長。他說,加上金華館組織了“地道浙江”“中秋大促”“雙十二親親節”等各種線上活動,他的店鋪訪客數和成交量都得到了明顯提升,店鋪的競爭力比單打獨鬥時提升了不少,去年的銷售額增加了120%。

也正是由於登上了金華館這副堅實的階梯,他“成長”的煩惱再次得到化解。莊益甜介紹,隨著店鋪不斷做大,現有辦公條件、倉儲場地都顯得捉襟見肘,再租一間大倉庫將增加一筆不小的投入,這讓他不禁躊躇再三。正當此時,他迎來了一場“及時雨”。2016年,位於金東區的金華館公共倉儲中心和低溫冷庫正式落成了,倉儲中心面積3000平方米,低溫冷庫有400立方米。它們為入駐商家提供農產品採購、分揀、加工、倉儲、物流配送一條龍服務。“金華館為我免費提供倉儲場地,我的產品從基地到倉庫只需要十多分鐘,大大節約了運輸時間,也降低了物流費用和倉儲成本。”莊益甜說。

如果說,對莊益甜這樣的商戶來說,金華館是他們發展的助推器,那對一些原本是電商門外漢的農民來說,金華館就是鄰家的引路人。眼下又到了葡萄採摘季節,浦江鄭義門葡萄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鄭期銘如今對葡萄的銷路心中更有底了。2015年前,沒到成熟季節,合作社的葡萄都是整擔整擔地摘下來,坐等大客商上門收購,批發價利潤低又被動,常常賣得心中不暢快。

那時,鄭期銘已經知道有互聯網這條路,浦江葡萄的品質他有底氣,但網路銷售怎麼整他卻一竅不通。這年夏天,種了十年果樹的鄭期銘找到了剛剛上線的金華館。金華館團隊認為,運用網售的模式不難,難的是葡萄在快遞運輸過程中如何不擠壓、不散落、不變質。經過對葡萄基地和產品品質的認證後,他們想辦法幫助其線上運營。真空袋、冰袋、泡沫、紙箱,反復測試包裝;開網店、拍攝、文案、詳情頁,詳細指導銷售。鄭義門葡萄專業合作社被手把手地扶上了電商這條路。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對於商家,除了免費為其淘寶店鋪導引流量外,金華館還充分利用淘寶官方培訓資源,或是聯手協力廠商培訓機構,為入駐商家提供全公益、純免費、純實操的電商培訓,圍繞新品行銷、視覺呈現等,説明本地電商提高運營推廣能力,並多次舉辦商家聚會、論壇,交流經驗。在入駐商家眼中,金華館是個好師傅,也像是個娘家人。

漸入佳境持續增強生命力

在陳福雨看來,金華館的實踐並非錦上添花之舉,而是供銷系統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也是轉變為農服務方式的務實探索。所以必須持續用力、精准發力,讓金華的農產品電商更具持久的生命力。

綜觀淘寶·特色中國地方館的運行狀況可以發現,一個地方館要取得短期的火爆人氣不難,難的是持續健康發展。這離不開地方政府、電商平臺、農產品生產經營者、投資者等多元主體的共同努力。金華館兩年多來的快速發展很重要的原因即得益於此,我們不難發現金華館向深處著力的舉措。

要贏得消費者長期的青睞和口碑,產品的品質和服務是根本。兩年多的實踐,讓金華館對品牌的力量更加深信不疑,也更加充滿信心。嚴忠偉表示,他們將圍繞“婺土婺香”這個品牌,充分依託市供銷社農產品流通管道優勢,對特色、零散農產品實行“五統一”管理,即統一品牌、統一標準、統一包裝、統一配送、統一價格,通過將農產品轉化為旅遊地商品,有效推進農旅深度融合,擴大農產品的影響力,走出一條具有金華特色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力爭把“婺土婺香”培育成金華全市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為農民帶來更多價值。

金華館作為農特產公益展銷平臺,推出的農產品溯源公益服務讓消費者寬心不少。該服務主要針對金華地區涉農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等,免費為他們提供二維碼溯源系統,説明企業對農產品進行有效源頭管理。“消費者通過手機掃描產品上的二維碼溯源標識,就可以體驗農產品從種植、播種、施肥、打藥、採收到物流的全流程溯源直觀資訊。”金華館負責人說,“比如,金華佛手是地域性很強的農產品,不少外地客戶對其具體用途等並不瞭解,掃一掃二維碼就能獲得佛手的產地、培育週期、觀賞價值、食用方法,可以有效提升消費者對產品的認知度和信任度。”同時,該系統還具有企業品牌推廣、防偽保真背書、金華城市及旅遊資源推介等功能。接下來,金華館將繼續本著公益助農的宗旨,將更多的涉農企業納入溯源系統。

贏得市場,還須創新驅動,金華館不乏新招。今年5月,蘭溪枇杷季,他們首試“互聯網+節會”的模式即獲成功。作為中國·蘭溪枇杷節的協辦方,他們從3月份就深入基地,開啟枇杷預售,銷量逾千件。5月12日枇杷節開幕式當天,將地方節會搬到互聯網平臺與消費者進行直播互動。在枇杷節開幕的兩個小時內,淘寶直播吸引了12890人次同時線上觀看,網上交易量達4980單,平均每兩秒就成交一單。

可以說喝上了頭口水;次年正式上線的淘寶·特色中國金華館在省內也屬於開設時間較早的地方館。特別是淘寶·特色中國金華館的上線極大地激發了“農”字型大小小散戶的熱情,也擴充了園區平臺的承載能力。兩年來,金華火腿、金華酥餅、義烏紅糖、東陽木雕等農特產品和手工藝品紛紛入駐,設計產品品類460種,入駐商家1602家。金華館成了名副其實的“永不落幕的農展會”,也成為展示金華豐饒物產的“金名片”。

“金華館這個平臺,不僅打開了金華農特產品的銷路,還通過打造品牌,使農產品的附加值得到提升。”吾土吾香公司總經理嚴忠偉說,金華館註冊了“婺土婺香”商標,申請SC認證,對產品進行標準設定、品牌授權、專業包裝,將非標產品升級為既有標示又有標準、流通更廣的商品。很多農戶沒想到,自家種植的水果、祖傳手藝的麵條“傍上”品牌後,客戶的認可度提升了不少。這個公共品牌也因為有品質過硬的產品“撐腰”,底氣也越來越足,去年成功入選“2016中國百強農產品好品牌”。

親眼見證金華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市供銷社黨委書記、主任陳福雨有不少體會。“它的快速成長和金華發展電商的優質土壤是密不可分的,政府對項目的支持一以貫之,運營方經營得也很用心,除了創立品牌,在商家培訓、溯源服務等方面都推出了有效的舉措。”陳福雨主任說,這充分證明,金華館走的是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也說明資訊經濟雖然是一片藍海,但成果並非唾手可得,回頭看當年考察過的“模範生”,如今由於種種原因,不少已經暫停運營。

借梯登高開闢發展新路徑

在入駐金華館之前,莊益甜已是淘寶個人店鋪賣家。他的夢想就是通過網路將金華特產佛手鮮果及其果乾製品銷往五湖四海。創業之路喜憂參半:2014年他的店鋪銷售額已經達到50萬元,對初創者來說這一業績振奮人心;但賣家之間競爭激烈,如何突破卻遇到了瓶頸。

次年6月,隨著金華館上線,莊益甜的佛手店鋪首批入駐。金華館本身就是一個地理標籤,其政府背景又無形中增加了消費者的信任度,莊益甜的店鋪又迎來了一次快速成長。他說,加上金華館組織了“地道浙江”“中秋大促”“雙十二親親節”等各種線上活動,他的店鋪訪客數和成交量都得到了明顯提升,店鋪的競爭力比單打獨鬥時提升了不少,去年的銷售額增加了120%。

也正是由於登上了金華館這副堅實的階梯,他“成長”的煩惱再次得到化解。莊益甜介紹,隨著店鋪不斷做大,現有辦公條件、倉儲場地都顯得捉襟見肘,再租一間大倉庫將增加一筆不小的投入,這讓他不禁躊躇再三。正當此時,他迎來了一場“及時雨”。2016年,位於金東區的金華館公共倉儲中心和低溫冷庫正式落成了,倉儲中心面積3000平方米,低溫冷庫有400立方米。它們為入駐商家提供農產品採購、分揀、加工、倉儲、物流配送一條龍服務。“金華館為我免費提供倉儲場地,我的產品從基地到倉庫只需要十多分鐘,大大節約了運輸時間,也降低了物流費用和倉儲成本。”莊益甜說。

如果說,對莊益甜這樣的商戶來說,金華館是他們發展的助推器,那對一些原本是電商門外漢的農民來說,金華館就是鄰家的引路人。眼下又到了葡萄採摘季節,浦江鄭義門葡萄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鄭期銘如今對葡萄的銷路心中更有底了。2015年前,沒到成熟季節,合作社的葡萄都是整擔整擔地摘下來,坐等大客商上門收購,批發價利潤低又被動,常常賣得心中不暢快。

那時,鄭期銘已經知道有互聯網這條路,浦江葡萄的品質他有底氣,但網路銷售怎麼整他卻一竅不通。這年夏天,種了十年果樹的鄭期銘找到了剛剛上線的金華館。金華館團隊認為,運用網售的模式不難,難的是葡萄在快遞運輸過程中如何不擠壓、不散落、不變質。經過對葡萄基地和產品品質的認證後,他們想辦法幫助其線上運營。真空袋、冰袋、泡沫、紙箱,反復測試包裝;開網店、拍攝、文案、詳情頁,詳細指導銷售。鄭義門葡萄專業合作社被手把手地扶上了電商這條路。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對於商家,除了免費為其淘寶店鋪導引流量外,金華館還充分利用淘寶官方培訓資源,或是聯手協力廠商培訓機構,為入駐商家提供全公益、純免費、純實操的電商培訓,圍繞新品行銷、視覺呈現等,説明本地電商提高運營推廣能力,並多次舉辦商家聚會、論壇,交流經驗。在入駐商家眼中,金華館是個好師傅,也像是個娘家人。

漸入佳境持續增強生命力

在陳福雨看來,金華館的實踐並非錦上添花之舉,而是供銷系統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也是轉變為農服務方式的務實探索。所以必須持續用力、精准發力,讓金華的農產品電商更具持久的生命力。

綜觀淘寶·特色中國地方館的運行狀況可以發現,一個地方館要取得短期的火爆人氣不難,難的是持續健康發展。這離不開地方政府、電商平臺、農產品生產經營者、投資者等多元主體的共同努力。金華館兩年多來的快速發展很重要的原因即得益於此,我們不難發現金華館向深處著力的舉措。

要贏得消費者長期的青睞和口碑,產品的品質和服務是根本。兩年多的實踐,讓金華館對品牌的力量更加深信不疑,也更加充滿信心。嚴忠偉表示,他們將圍繞“婺土婺香”這個品牌,充分依託市供銷社農產品流通管道優勢,對特色、零散農產品實行“五統一”管理,即統一品牌、統一標準、統一包裝、統一配送、統一價格,通過將農產品轉化為旅遊地商品,有效推進農旅深度融合,擴大農產品的影響力,走出一條具有金華特色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力爭把“婺土婺香”培育成金華全市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為農民帶來更多價值。

金華館作為農特產公益展銷平臺,推出的農產品溯源公益服務讓消費者寬心不少。該服務主要針對金華地區涉農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等,免費為他們提供二維碼溯源系統,説明企業對農產品進行有效源頭管理。“消費者通過手機掃描產品上的二維碼溯源標識,就可以體驗農產品從種植、播種、施肥、打藥、採收到物流的全流程溯源直觀資訊。”金華館負責人說,“比如,金華佛手是地域性很強的農產品,不少外地客戶對其具體用途等並不瞭解,掃一掃二維碼就能獲得佛手的產地、培育週期、觀賞價值、食用方法,可以有效提升消費者對產品的認知度和信任度。”同時,該系統還具有企業品牌推廣、防偽保真背書、金華城市及旅遊資源推介等功能。接下來,金華館將繼續本著公益助農的宗旨,將更多的涉農企業納入溯源系統。

贏得市場,還須創新驅動,金華館不乏新招。今年5月,蘭溪枇杷季,他們首試“互聯網+節會”的模式即獲成功。作為中國·蘭溪枇杷節的協辦方,他們從3月份就深入基地,開啟枇杷預售,銷量逾千件。5月12日枇杷節開幕式當天,將地方節會搬到互聯網平臺與消費者進行直播互動。在枇杷節開幕的兩個小時內,淘寶直播吸引了12890人次同時線上觀看,網上交易量達4980單,平均每兩秒就成交一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