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痔瘡的7大認知誤區,你中槍了嗎?

導 語:

俗話說:十人九痔,但很多人對痔瘡不瞭解,對痔瘡存在很多的誤區。

圖來源網路

1.兒童不長痔瘡?

隨著年齡的增長,痔瘡的發病率也會上升,但這並不意味著兒童就不會得痔。有些體質瘦弱或有便秘的兒童,在排便時肛周會突出紫色的泡泡,大的時候有小指甲蓋大,這其實是靜脈曲張外痔。多數情況下通過改善便秘就可以,但如果單個過大也可做個小手術來解決。

2.吃辣椒得痔瘡?

在我國廣大的西南和西北地方,人們普遍喜歡吃辣,

而東南地區則不喜歡辣食,我們並沒有發現這兩個區域的痔瘡發病率有大的差異。對一些平時很少進辣食者突然大量進食,這就很危險了。

3.不痛就不是痔?

有些患者來診,一檢查是挺嚴重的痔,但他卻說:“我從來不痛,怎麼會有痔呢?”不痛不一定就不是痔,痛也不一定就是痔。痔最常見的症狀是出血和脫垂,一般不痛,只有伴血栓水腫急性發作才會痛。肛門疼痛的原因還有膿腫等其它原因,

所以不能用痛否來判斷是否有痔。

4.便鮮血就是痔瘡?

80%是這樣,痔表現為無痛滴鮮血或噴血,但肛裂、直腸息肉、直腸癌、直腸潰瘍也可能會出鮮血,臨床必須加以鑒別。肛裂是疼痛合併出血,息肉出血量少,低位直腸癌會伴黏液,同時血會殘留腸腔,這時做個指診能馬上明瞭,直腸潰瘍會伴下墜、裡急後重。

5.腹瀉不得痔瘡,便秘得痔瘡?

我們誤認為只要大便不乾燥,

腹瀉就不會得痔,其實腹瀉是患痔瘡的一個重要原因。腹瀉蹲廁的次數會增加,腹瀉多是腸炎造成,長期慢性炎症的刺激會造成肛門直腸局部血管變脆彈性下降,痔瘡形成。這也是為什麼要保持肛門局部清潔衛生的道理。

6.坐浴越勤越好?

有些人得了痔瘡總喜歡用熱水泡一泡,燙一燙,甚至坐在熱水盆裡不起來,覺得這樣很舒服,殊不知,這是錯誤的。坐浴本身確實有防痔瘡的作用,

但水溫不要過熱,坐浴時間每次不要超過5分鐘,坐浴次數一般情況下不要超過2次,否則可能會加重痔瘡,如果是手術後還會影響癒合。

7.手術後還會復發?

有些患者的痔瘡非常嚴重,但你告訴他需要手術時,“不做!”理由是聽別人說做了還復發,如果做不就等於白挨一刀嘛。其實這是在耍小聰明,如果挨一刀能保你5年10年,也比你天天受罪好,而且現在的微創手術大多很少復發。

生活中應如何預防痔瘡

良好的習慣:便秘使痔瘡易發或加重痔瘡。為了保持大便暢通,每天要定時排便。喝茶不宜太濃。若能每天溫水坐浴,清洗肛門,對痔瘡的康復會很有益處。

健康的膳食:患痔瘡的人平時應少食或不食辣椒、生蔥蒜、胡椒、芥末、薑、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而應多食纖維素豐富的糙米、玉米、粗麥麵粉、薯類及各種莖葉等新鮮蔬菜和水果。

合理的運動:平時坐著工作的人應避免長時間坐著不動,每隔1~2小時要活動一下身體。提肛和穴位按摩是痔瘡自我防治的有效方法。

及時的檢查:若發現肛門內腫物較硬、大便困難、進行性消瘦的病人,應及時去醫院檢查,以防癌變。痔核出現梗阻或反復出血時,應考慮手術治療。

合理的運動:平時坐著工作的人應避免長時間坐著不動,每隔1~2小時要活動一下身體。提肛和穴位按摩是痔瘡自我防治的有效方法。

及時的檢查:若發現肛門內腫物較硬、大便困難、進行性消瘦的病人,應及時去醫院檢查,以防癌變。痔核出現梗阻或反復出血時,應考慮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