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廣東無人機禁飛令8月起實施,無人機監管急需細則出臺

今年5月16日,中國民用航空局航空器適航審定司發佈了《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實名制登記管理規定》,從6月1日起正式對品質250克以上(含250克)的無人機實施實名登記註冊,已有無人機的單位和個人需在8月31日前完成實名登記。

7月3日,廣東又發佈了《關於加強無人機等“低慢小”航空器安全管理的通告》,自8月1日起實施,有效期3年。此處的“低慢小”航空器指的是飛行高度低於500米、飛行速度低於200公里/小時、雷達反射面積小於2平方米的飛行目標,主要包括無人機、輕型和超輕型無人機、輕型直升機、滑翔機、三角翼、滑翔傘、動力傘、熱氣球、飛艇、航空航太模型、空飄氣球、孔明燈等。

對於禁飛區域進行了規定和劃分,要求現場勘查、施工作業、航拍等工作需要進行申報批准,並列出了處置措施。

還有不到一周的時間,這份《通告》就要正式實施了,可是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細則,包括申報流程以及具體的禁飛區等。根據財新網報導,目前個人申請飛行計畫很難獲批,企業申請缺乏詳細指引,另外,合法飛行還要得到空軍、民航總局和飛行區域所屬派出所三方同意,

流程複雜週期長。廣州市公安局表示禁飛區涉及的具體範圍還在調研,目前按省廳公佈的範圍為准。

由此看來,8月1日即將實施的禁飛令還並沒有做好準備。接下來一段時間廣東省無人機飛行即將面臨的情況就是:不知道怎麼申報,

申報時間長,不知道哪裡不能飛,想飛沒法飛。不止廣東,江蘇、福建、四川成都、重慶、河南鄭州、雲南昆明、江蘇無錫等多地都已經發佈了相關的監管措施。

去年艾瑞諮詢發佈的《2016年中國無人機行業研究報告》指出,預計到2025年,我國無人機市場的總規模將達到750億元。近幾年,資本大量湧入無人機行業,民用無人機和工業級無人機都在快速增長,但是其應用範圍尚沒有實現深入的探索。

無人機因為其強大的資料收集能力,以及本身近乎無限的移動能力,在未來具有極大的潛力。生產領域率先用到了無人機,例如最近比較熱的無人機植保。黑龍江、湖南、新疆、內蒙等地都已經開始應用無人機植保。另外,今年夏季南方暴雨影響,多地出現洪澇和泥石流,無人機在應急通信、巡查、救援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除了在災區,警用安防類無人機也逐漸被應用於日常的巡邏、消防中。
今年四川茂縣山體高位垮塌災情中,四川省測繪地理資訊局、省安監局、武警黃金部隊以及四川電力公司等單位攜帶無人機趕赴災區,利用無人機排查災害隱患,通過現場航測獲取災區資料和影像,繪製地圖,動態監測災情,為救災工作提供了依據。

監管政策雖然已經出臺,但是“一刀切”的監管工作對無人機的應用造成了很多麻煩。但是相對于民用無人機來說,工業級無人機在申請、獲批的過程中效率會快一些,受到的影響也相對較小,畢竟工業級無人機是由特定的單位、專人控制,專機專用。因此,工業級無人機在監管政策下可能會成長得更好一些。

民用無人機市場受到的影響會非常大。國內的品牌大疆在全球民用無人機市場上佔據了70%的份額,但是民用無人機的應用目前還不是一個剛需,也比較迷茫,僅僅處於淺嘗輒止的應用階段。個人用戶在無人機的使用上缺乏專業的操作技術,獲得飛行資格需要先參加無人機培訓,拿到“民用無人機駕駛員資格證”,才能確定你有沒有資格操作無人機,然後才能接觸到申請飛行計畫的問題,接下來要面臨的是更加繁瑣的流程。民用無人機還沒有普及,消費級無人機從發燒友和愛好者開始,消費者的熱情漸漸高漲,逐漸用於航拍攝影、娛樂等領域,但是專業的使用者還是不算太多,這樣強力的監管就使得一部分個人用戶知難而退。靠銷售硬體來盈利的消費級無人機市場會隨之縮水。

同時也有一些企業在考慮投入使用無人機,例如順豐、京東、蘇寧等等,都已經開始了無人機佈局。物流戰打得正酣,無人機物流將在下個階段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無人機的應用能夠更加廣泛精准地使電商服務範圍輻射到更加偏遠的地區,然而現在行業法規標準的缺失和監管政策的不成熟不明朗,都在制約著這些企業的佈局以及電商的進一步發展。

未來天空中的無人機將會越來越多,但是行業痛點不能解決,無人機面臨著一個兩難的境地。事故頻發,監管也是不得已為之,但僅靠監管並不是上策,缺乏完整思路的監管更是下下策。

我們認為,最好的方法是主要依靠技術來實現無人機的安全飛行,監管則起到規範和標準化的作用。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曾提到過國外的一些項目,例如穀歌的Project Wing無人機空中交通控制平臺,可以同時管理多個系統複雜的飛行路徑,由單一的操作方來同時管理多架無人機的飛行,這個操作方可以是個人也可以使企業。我們也介紹過一些現有的技術可能成為未來無人機飛行管控的潛在技術方向,比如利用電腦視覺來模糊飛行區域內的某些物體,以保障隱私等。

大疆根據民航局的規定有了自己的“禁飛區”設置,從2014年開始,大疆在自己的產品中設置了全球6800多個機場的禁飛區資料,並且還在不斷改進升級,嘗試更好的方案。但是據瞭解,他們同樣面臨著相關部門不遠提供設置禁飛區所需座標資料的困擾,包括8月1日就要實施的廣東省的禁飛令,大疆仍然無法對禁飛區做出針對性的修改。相關部門和廠商之間無法進行資料共用,廠商方面也就無法對產品做出調整。

目前只能繼續依靠廠商自行根據通用規定劃定的“禁飛區”設置,以及監管政策,來保障安全飛行。技術方面的研究還在努力,也需要一個過程。從監管方面著手,早日出臺細則,優化簡化流程,廠商和相關部門進行有效溝通,才能減少對產業的傷害,包括上下游,甚至後市場。避免野蠻增長,規範產業發展方向的同時,也要共同設法減少不完善的政策對產業的擠壓。

監管政策雖然已經出臺,但是“一刀切”的監管工作對無人機的應用造成了很多麻煩。但是相對于民用無人機來說,工業級無人機在申請、獲批的過程中效率會快一些,受到的影響也相對較小,畢竟工業級無人機是由特定的單位、專人控制,專機專用。因此,工業級無人機在監管政策下可能會成長得更好一些。

民用無人機市場受到的影響會非常大。國內的品牌大疆在全球民用無人機市場上佔據了70%的份額,但是民用無人機的應用目前還不是一個剛需,也比較迷茫,僅僅處於淺嘗輒止的應用階段。個人用戶在無人機的使用上缺乏專業的操作技術,獲得飛行資格需要先參加無人機培訓,拿到“民用無人機駕駛員資格證”,才能確定你有沒有資格操作無人機,然後才能接觸到申請飛行計畫的問題,接下來要面臨的是更加繁瑣的流程。民用無人機還沒有普及,消費級無人機從發燒友和愛好者開始,消費者的熱情漸漸高漲,逐漸用於航拍攝影、娛樂等領域,但是專業的使用者還是不算太多,這樣強力的監管就使得一部分個人用戶知難而退。靠銷售硬體來盈利的消費級無人機市場會隨之縮水。

同時也有一些企業在考慮投入使用無人機,例如順豐、京東、蘇寧等等,都已經開始了無人機佈局。物流戰打得正酣,無人機物流將在下個階段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無人機的應用能夠更加廣泛精准地使電商服務範圍輻射到更加偏遠的地區,然而現在行業法規標準的缺失和監管政策的不成熟不明朗,都在制約著這些企業的佈局以及電商的進一步發展。

未來天空中的無人機將會越來越多,但是行業痛點不能解決,無人機面臨著一個兩難的境地。事故頻發,監管也是不得已為之,但僅靠監管並不是上策,缺乏完整思路的監管更是下下策。

我們認為,最好的方法是主要依靠技術來實現無人機的安全飛行,監管則起到規範和標準化的作用。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曾提到過國外的一些項目,例如穀歌的Project Wing無人機空中交通控制平臺,可以同時管理多個系統複雜的飛行路徑,由單一的操作方來同時管理多架無人機的飛行,這個操作方可以是個人也可以使企業。我們也介紹過一些現有的技術可能成為未來無人機飛行管控的潛在技術方向,比如利用電腦視覺來模糊飛行區域內的某些物體,以保障隱私等。

大疆根據民航局的規定有了自己的“禁飛區”設置,從2014年開始,大疆在自己的產品中設置了全球6800多個機場的禁飛區資料,並且還在不斷改進升級,嘗試更好的方案。但是據瞭解,他們同樣面臨著相關部門不遠提供設置禁飛區所需座標資料的困擾,包括8月1日就要實施的廣東省的禁飛令,大疆仍然無法對禁飛區做出針對性的修改。相關部門和廠商之間無法進行資料共用,廠商方面也就無法對產品做出調整。

目前只能繼續依靠廠商自行根據通用規定劃定的“禁飛區”設置,以及監管政策,來保障安全飛行。技術方面的研究還在努力,也需要一個過程。從監管方面著手,早日出臺細則,優化簡化流程,廠商和相關部門進行有效溝通,才能減少對產業的傷害,包括上下游,甚至後市場。避免野蠻增長,規範產業發展方向的同時,也要共同設法減少不完善的政策對產業的擠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