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1923年關東大地震,一貧如洗的中國給他3.5億,不久它以九一八回報中國?

細觀中國華夏五千年,似乎一直都自詡為天朝上國、禮儀之邦,當然也從未主動對任何的國家發動過侵略戰爭。然而,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是更古不變的道理,睜眼看看近代史的中國,

飽受帝國主義列強永無休止的侵略和壓迫,可以說是山河破碎、民生凋敝。然而即使這樣,中國依舊沒有丟掉祖先留給我們的禮儀。1923年,將滅亡中國視為舉國重任的國家發生了 史無前例的大地震,當時一貧如洗的中國砸鍋賣鐵給它捐了3.5個億,然而,數年後它卻忘恩負義悍然對中國發動了侵略戰爭?

1923年9月1日11時58分,一場世所罕見的裡氏8.2級的大地震連同海嘯,在沒有任何預兆的情況下光顧了日本。由於地震發生的時間是接近正午十分,此時的許多老百姓正在自己的家裡面埋頭做飯,並無任何的防備。所以,這場地震幾乎完全摧毀了有著當時亞洲第一都城之稱的日本東京,據日本有關部門統計,東京大約有40萬座房屋被永久性的損毀,

80%的人們失去了自己的家園,而臨近的橫濱則有95%以上的房屋坍塌,而且死於地震引發的火災中的群眾就高達15萬人之多,失蹤人數4萬多,直接或間接給日本造成的損失高達數十億美元。

據日本史書記載,自從日本建國以來,

從未有過如此大的“天譴”,當日本關東大地震的消息被世界各國所知之後,幾乎沒有任何的國家向日本發電表示慰問和捐助。但是卻有一個國家除外,那就是當時積貧積弱的中國。據說當日本大地震消息傳中國之後,舉國譁然,然而卻沒有任何一個中國人對其幸災樂禍,有的反而是同情和慷慨。尤其是處在戰亂之中捉襟見肘的北洋政府,發動全國決定為日本舉行募捐,
該舉動也引起了各界人士和中國當時老百姓的積極回應,很快就募捐到了20萬元。

據說就連但是退位紫禁城一貧如洗的溥儀,都是變賣家產才湊集了30玩美元交給了北洋政府,希望經他們之手及時將這筆錢送到日本亟待幫助的受災民眾手中。

據統計當時的中國後來有零零散散的募捐了500萬美元和救災物質送給日本政府,如果以現在的貨幣進行換算的話,就是3.5個億人民幣。

日本這個國家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對中國抱有覬覦之心,尤其是近代以來更是乘著中國積貧積弱,屢次興兵侵略挑釁。然而,就是這個長期飽受日本淩辱的中國,在日本舉國危難之際摒棄前嫌,及時伸出了友誼之手慷慨的捐贈了3.5個億。中國的無私慷慨的壯舉,立刻就登上了世界各國權威報紙的頭版頭條,世界各國元首無不對中國的義舉表示讚賞但同時也有一點點的不解。

然而,當時中國政府連同百姓的樂善好施之心,並沒有得到日本任何絲毫的感謝和尊重。即使遭受了重大打擊之後的日本,依舊時刻沒有忘記侵略中國的計畫,他們以感謝中國為由,乘機派遣了很多中國通來到中國進行戰爭前情報的收集。並於1931年9月18日悍然發動了針對中國的“九一八事變”,公開侵略中國,至此日本最後一絲僅存的良心也給泯滅了。

日本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民族,歷史早有定論。滿清康熙皇帝曾經說過:“倭子國,最是反復無常之國。其人,甚卑賤,不知世上有恩誼,只一味懾于武威……故爾,不得對其有稍許好顏色。”就連近代的歐洲國家領導人戴高樂將軍也曾這樣評價過日本:日本,這是一個陰險與狡詐的殘忍民族,這個民族非常勢力,其殘忍嗜血程度類似於歐洲中世紀的吸血鬼德庫拉,你一旦被他看到弱點,喉管會立即被他咬破,毫無生還可能。因此,中國再多的善意也換不來日本的尊重,只有讓它從根本上畏懼中國,才是上上之策。不戰而屈人之兵對日本來說就是對牛彈琴,希望那些至今對日本抱有幻想的愛國志士能夠警醒並時刻報以警惕之心。

然而,就是這個長期飽受日本淩辱的中國,在日本舉國危難之際摒棄前嫌,及時伸出了友誼之手慷慨的捐贈了3.5個億。中國的無私慷慨的壯舉,立刻就登上了世界各國權威報紙的頭版頭條,世界各國元首無不對中國的義舉表示讚賞但同時也有一點點的不解。

然而,當時中國政府連同百姓的樂善好施之心,並沒有得到日本任何絲毫的感謝和尊重。即使遭受了重大打擊之後的日本,依舊時刻沒有忘記侵略中國的計畫,他們以感謝中國為由,乘機派遣了很多中國通來到中國進行戰爭前情報的收集。並於1931年9月18日悍然發動了針對中國的“九一八事變”,公開侵略中國,至此日本最後一絲僅存的良心也給泯滅了。

日本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民族,歷史早有定論。滿清康熙皇帝曾經說過:“倭子國,最是反復無常之國。其人,甚卑賤,不知世上有恩誼,只一味懾于武威……故爾,不得對其有稍許好顏色。”就連近代的歐洲國家領導人戴高樂將軍也曾這樣評價過日本:日本,這是一個陰險與狡詐的殘忍民族,這個民族非常勢力,其殘忍嗜血程度類似於歐洲中世紀的吸血鬼德庫拉,你一旦被他看到弱點,喉管會立即被他咬破,毫無生還可能。因此,中國再多的善意也換不來日本的尊重,只有讓它從根本上畏懼中國,才是上上之策。不戰而屈人之兵對日本來說就是對牛彈琴,希望那些至今對日本抱有幻想的愛國志士能夠警醒並時刻報以警惕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