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啥美軍稱壓根不害怕中國的東風26反艦導彈?答案讓人捏一把汗

近日,中國軍網的視頻中出現了東風26中程彈道導彈的頭部真容,

外形與東風15B、東風21C相似,都是帶四片翼面的尖錐型。如果再追溯的話,可以到美國在冷戰時期發展的“潘興”Ⅱ中程彈道導彈上。“潘興”Ⅱ是美國在1973年開始研製的中程地對地固體彈道導彈,1981年裝備部隊,1983年部署到歐洲。“潘興”Ⅱ主要用於打擊原華沙條約國的指揮所和交通樞紐等硬目標,彈長10米,彈徑1米,發射重量7.462噸,最大射程1770公里,最大飛行高度約300公里,戰鬥部為1枚5000噸TNT當量的W85核彈頭,
制導方式採用慣性制導和雷達地形匹配末制導,命中精度為30米,是目前地對地彈道導彈命中精度最高的一種導彈。

美國媒體認為“潘興”Ⅱ已經是30多年前的導彈,現在中國的東風26還和它的模樣相似,說明東風26並沒有預想的那麼先進。這種說法是不對的,武器的性能高低不只是看外形。例如美國的“三叉戟”ⅡD5潛射洲際導彈也已經服役快30年了,至今仍是美國唯一的潛射彈道導彈,

但並不代表這種導彈不先進。恰恰相反,“三叉戟”ⅡD5是世所公認的最先進的潛射彈道導彈。同樣的道理,東風26導彈以及之前亮相的東風15B、東風21C等都採用與“潘興”Ⅱ類似的彈頭形狀,並不代表落後。

因為它們雖然外形相似,但內在的控制系統、導航系統、彈載電腦、末制導系統等在技術性能上卻發生了很大變化,

像現在的衛星導航系統就是“潘興”Ⅱ所不具備的,慣導系統的精度、彈載電腦的運算能力也比“潘興”Ⅱ時代有了飛躍性的提升。因此,東風26在射程比“潘興”Ⅱ高出1倍的情況下,命中精度卻會達到“潘興”Ⅱ的水準,末端機動能力更會超過“潘興”Ⅱ。

還有一個反例來說明東風26導彈的高性能,就是美國軍方和媒體對於東風26都格外重視,

例如美國《導彈威脅》網站在其介紹東風26導彈的文章中就特意使用了“關島殺手”的標題;美國的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在其發佈的報告中稱“在中國所有可以打到關島的軍事武器中,東風26中程彈道彈道的地位最重要,它代表了中國數十年常規彈道導彈力量發展的尖端成果。”美國軍事專家比爾格茨更指出,東風26所具有的反艦能力尤其令美軍憂慮,因為東風26的速度比專門研製的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更快,
再加上該導彈出色的末段機動能力,這也意味著美軍攔截東風26的難度更大。即便東風26所裝的常規戰鬥部重量不大,但依靠10倍以上的高超音速所帶來的巨大動能也足以對美國航母造成致命毀傷。

不過,軍事專家認為這只是美軍慣用的一種宣傳伎倆,就是刻意拔高對方,貶低自己無非就是其售賣反導系統的一種手段,實際上,美軍內部並不認為東風26超出了美軍所用控制的防禦能力範疇,例如2013年4月,美國戰略研究所報告稱,中國的新型反艦彈道導彈能夠被反制,它未必像許多防務分析人士設想的那樣具有“改變遊戲規則”的實力。美國戰略研究所海軍專家羅奈爾得·魯爾克認為,中國新研發的有“航母殺手”之稱的東風-21D或者東風-26反艦彈道導彈是可以被摧毀的,方法是沿著這種導彈的“打擊鏈”綜合採取主動和被動措施。

2011年4月,美國《航空和空間技術週刊》發表題為“海空一體戰概念聚焦中國”的署名文章指出:戰略和預算評估中心和其它機構提到的“海空一體戰”概念包括:空軍反太空行動可阻斷人民解放軍基於衛星的海洋監視系統,阻止它為反艦彈道導彈鎖定目標。該思想指出,可通過壓制和攻擊東風-26作戰必須依靠的監視系統,使其無法發揮作用,總之美軍反制中國反艦彈道導彈系統的手段很多,我們切不可掉以輕心。

軍事專家認為這只是美軍慣用的一種宣傳伎倆,就是刻意拔高對方,貶低自己無非就是其售賣反導系統的一種手段,實際上,美軍內部並不認為東風26超出了美軍所用控制的防禦能力範疇,例如2013年4月,美國戰略研究所報告稱,中國的新型反艦彈道導彈能夠被反制,它未必像許多防務分析人士設想的那樣具有“改變遊戲規則”的實力。美國戰略研究所海軍專家羅奈爾得·魯爾克認為,中國新研發的有“航母殺手”之稱的東風-21D或者東風-26反艦彈道導彈是可以被摧毀的,方法是沿著這種導彈的“打擊鏈”綜合採取主動和被動措施。

2011年4月,美國《航空和空間技術週刊》發表題為“海空一體戰概念聚焦中國”的署名文章指出:戰略和預算評估中心和其它機構提到的“海空一體戰”概念包括:空軍反太空行動可阻斷人民解放軍基於衛星的海洋監視系統,阻止它為反艦彈道導彈鎖定目標。該思想指出,可通過壓制和攻擊東風-26作戰必須依靠的監視系統,使其無法發揮作用,總之美軍反制中國反艦彈道導彈系統的手段很多,我們切不可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