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有沒有完美的“高拋低吸”投資大法?

沒有完美的逃頂方法

有很多朋友問有沒有更好的牛市賣出方法?是不是存在一種完美的賣出方法,

能夠讓我們吃到牛市頂部的收益,還能夠完美的避開之後的股災呢?

我要給大家潑一盆冷水:不存在這樣的方法。

我們先假設存在這樣的方法,並且可以學習到。

我們來看一個資料:

這是國內偏股型混合基金整體的一個歷史走勢。

偏股型混合基金是什麼呢?

我們平時說的指數基金,是一種股票基金。指數基金不管什麼時候,

基本都會持有90%以上的股票倉位。

混合基金則是股票和債券都有。像偏股型混合基金,它也是主要投資股票,不過它的股票倉位最低可以到50%。換句話說,如果混合基金的基金經理覺得股市有風險,他可以主動把股票倉位降下來,避免這種風險。

國內有500多隻偏股型混合基金。

上面的走勢裡,那個8735點,就是2015年6月份的時候,偏股型混合基金的平均價格點數。

股災發生後,偏股型混合基金大幅下跌,

到9月份,經歷兩次股災後下跌到了5444點,下跌近38%。同期滬深300下跌30%。

這個說明了什麼呢?

混合基金都是主動型基金。混合基金的平均規模也在幾億元。

要想當上混合基金的基金經理,目前業界的主流是“海歸金融學碩士或者博士,有多年從業經歷”,無論是知識儲備還是投資經驗,都是所有投資者中萬里挑一的(國內有3億多投資者,而公募基金基金經理只有萬人左右,

絕對的萬里挑一)。

而且他們只要在牛市高位的時候,下調混合基金的股票倉位,從股票換到債券,就可以保住之前牛市的收益、避開之後的股災。不僅基金淨值收益好,自己也可以獲得更高的業績提成和獎金,還能一舉成名,可謂是“名利雙收”。

但是很遺憾,從混合基金的整體表現上,這些混合基金,幾乎絕大多數都沒有減倉股票。換句話說,這些頂尖級的投資高手,作為一個整體,

沒能精准的判斷牛市拐點。

如果真的存在這麼一種“精准判斷牛市拐點,並且長期有效的方法”,那麼這些基金經理絕對有動力有條件去學習並實踐的。不過很抱歉,從事實上來看,這樣的方法並不存在。

股市的短期走勢無法預測

股市的短期走勢是無法預測的。

美股曾經有一個很著名的預測指標,叫做超級杯冠軍指標。

美國人很喜歡看橄欖球比賽。有人發現,

如果原來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的隊伍贏了,股市下一年會平均上漲14%;如果是職業聯盟的隊伍贏了,股市則會平均下跌10%。

從1967年-1997年,在長達30年的時間裡,有28年都是如此,可以說是靈驗至極。有很多人都對這個方法深信不疑,並賺到了很多錢。

但是從1998年開始,這個方法失效了。之後很長時間裡,甚至跟之前完全相反,國家聯盟的隊伍贏了,股市反而暴跌。這讓很多看比賽預測股市的投資者損失慘重。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是因為股市的短期走勢無法預測。在漫長的歷史上,總會有一段時間裡,股市的走勢恰好跟某個指標非常匹配,好像這個指標可以預測短期走勢。但時間拉長了,很多時候就會失效。所以諸如畫畫歷史趨勢線就想預判未來走勢,可能一段時間裡成功,但長期看必然會失效。

股市的長期走勢有跡可循

但是股市的長期走勢是有跡可循的。原因在於股市的複利效應。

股票資產是有複利的。公司每年盈利,會把盈利的一部分再投入生產,來年產生更多的盈利。每年賺到的盈利,也會有一部分以現金分紅的形式發放給股東。

這都會推動股市整體向上增長。

所以我們看到,股市指數整體是向上增長的。美國股市百年裡上漲了200多倍,香港股市53年裡上漲了600倍,哪怕是A股,從91年以來也上漲了30倍。背後的根本原因,是因為上市公司賺到了越來越多的盈利,這會在一個較長的時間段裡,推動股市上漲。

所以股市的長期走勢是有跡可循的。

包括我們用的估值指標,估值低並不意味著短期會上漲,但是估值越低,3-5年以上的收益就會越高。

(1)格雷厄姆等人的研究表明,在低市盈率的時候投資,能帶來更好的收益。

(2)1978年研究表明,股息率越高,長期收益率越高。

(3)90年代初,尤金法瑪等人的研究表明,低市淨率也能獲得高收益。

這些大師的投資結論,無一例外都是建立在幾年甚至十幾年以上的時間跨度上的。低估值投資也是一個長期堅持才能體現出效果的策略,並不是短期裡的預測指標。

總結

股市短期走勢無法預測,不過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投資者不相信這一點,試圖尋找“完美的低吸高拋短線技巧”。

不過股市的長期收益有跡可循,特別是3-5年以上的收益,跟估值有很強的相關性。

買入估值越低,長期收益越高。

“關注指數基金,關注定投,關注低估值投資策略。” ——銀行螺絲釘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是因為股市的短期走勢無法預測。在漫長的歷史上,總會有一段時間裡,股市的走勢恰好跟某個指標非常匹配,好像這個指標可以預測短期走勢。但時間拉長了,很多時候就會失效。所以諸如畫畫歷史趨勢線就想預判未來走勢,可能一段時間裡成功,但長期看必然會失效。

股市的長期走勢有跡可循

但是股市的長期走勢是有跡可循的。原因在於股市的複利效應。

股票資產是有複利的。公司每年盈利,會把盈利的一部分再投入生產,來年產生更多的盈利。每年賺到的盈利,也會有一部分以現金分紅的形式發放給股東。

這都會推動股市整體向上增長。

所以我們看到,股市指數整體是向上增長的。美國股市百年裡上漲了200多倍,香港股市53年裡上漲了600倍,哪怕是A股,從91年以來也上漲了30倍。背後的根本原因,是因為上市公司賺到了越來越多的盈利,這會在一個較長的時間段裡,推動股市上漲。

所以股市的長期走勢是有跡可循的。

包括我們用的估值指標,估值低並不意味著短期會上漲,但是估值越低,3-5年以上的收益就會越高。

(1)格雷厄姆等人的研究表明,在低市盈率的時候投資,能帶來更好的收益。

(2)1978年研究表明,股息率越高,長期收益率越高。

(3)90年代初,尤金法瑪等人的研究表明,低市淨率也能獲得高收益。

這些大師的投資結論,無一例外都是建立在幾年甚至十幾年以上的時間跨度上的。低估值投資也是一個長期堅持才能體現出效果的策略,並不是短期裡的預測指標。

總結

股市短期走勢無法預測,不過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投資者不相信這一點,試圖尋找“完美的低吸高拋短線技巧”。

不過股市的長期收益有跡可循,特別是3-5年以上的收益,跟估值有很強的相關性。

買入估值越低,長期收益越高。

“關注指數基金,關注定投,關注低估值投資策略。” ——銀行螺絲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