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日本:我們軍需快打沒了怎麼辦?慈禧:趕緊給他們送2個億,讓他們贏

現在回想起來,甲午戰爭依然是很多人心中的痛。有關這場戰爭,一些人的觀點是,清軍怎麼打都會失敗,而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日軍完全可以被拖垮,只要繼續打下去必勝無疑。

先來看看雙方軍隊的人數。當時日軍共有7個常備師團,7.5萬人,甲午戰爭開始後,日本進行了戰爭動員,徵召了17萬的預備役,加起來是24萬人,其中17萬被派到了清國和朝鮮作戰。而清軍當時據估算有100萬人,其中有效作戰人數大約是35萬,這是日本參謀本部給出的數字。

雖然清軍人數比日軍多,但裝備方面要略遜於日軍,不過差距並不是很大。經過洋務新政,清軍的武器裝備得到了大大改進,儘管制式混亂,有的武器彈藥品質也一般,可至少比起30多年後抗戰時期的情況要好得多。

開戰後,日軍迅速得手,

重創北洋水師,在朝鮮重創清軍,一直打到遼東、山東,表面看勢頭強勁,但越到後面越感覺力不從心。期間,清軍曾多次反攻,比如在1895年2月至3月接連收復了山東文登、榮成等地。

陸奧宗光

對此,日本外務大臣陸奧宗光曾在1895年3月坦言“壓力山大”,因為“國內海陸軍備殆已空虛,

而去年來繼續長期戰鬥之我軍隊人員,軍需固已告缺乏”。當時甚至連英國人也認為,日軍已經成強弩之末,清國的資源可以支持戰爭繼續打下去,轉捩點很快就會到來。

而就在這時,慈禧決定跟日本議和,但遭到張之洞、劉坤一等人的反對,他們的辦法是“拖”,比如劉坤一就認為:“倭奴原道來寇,主客之形,彼勞我逸,日軍懸師遠鬥,何能久留,力盡勢窮……持久二字,

實為現在制倭要著”。黑龍江將軍依克唐阿也表示:“不過三年,日軍必死傷殆盡”。

慈禧劇照

可是,慈禧顯然並不想冒險,她有她的小算盤,最後她拍板決定,送給日本2億兩白銀,靠著這筆錢,日本繼續擴充軍備,30多年後又帶來了更大的災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