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縱覽|數位化轉型中的美國新聞編輯部

報紙開始用影像講故事。在融媒體時代,報紙生產提供視頻產品成為一種潮流。

隨著技術的進步,影像的獲得與發佈的技術門檻及成本正變得越來越低。用智慧手機、單反等都能獲得有效的視頻素材,一些免費的視訊短片編輯軟體和應用則使視頻產品的生產更便捷。融媒體時代,以文字見長的印刷媒體在數位世界裡,完全可以不局限于固定思維,充分發揮各種媒介的特質,利用多種技術手段,把資訊快速、準確、便捷、藝術地傳達給大眾。

例如《華爾街日報》的視頻部雖然成立於八年前,但是真正實現快速增長是在近五年。現在這個擁有50人的視頻部形成了良好的雙向工作機制,既有視頻部主動出擊,與編輯部合作製件視頻;也有編輯部主動交流溝通,提出視頻選題。

對《華爾街日報》的受眾來說,最受歡迎的短視頻包括高科技、硬新聞和生活方式類。報紙提供的視頻產品以短小精悍為特點,

綜合幾家報社的情況,發現這些視頻基本在3分鐘,或者更短一些,2分半左右。這些視頻廣受喜愛,隨片廣告也成為新的數字營收來源。

和社交媒體共舞的新聞編輯部和社交媒體。社交媒體成為媒體生態鏈中的重要一環。

現在通常情況下編輯部都設有專門的社交媒體編輯團隊,而且為了把握適合年輕人的新聞消費方式,這些團隊的成員都比較年輕。在大趨勢下新聞機構必須學會在新的社交網路中生存。

被數據和受眾浸潤的編輯部。大資料時代的資料新聞學狠狠火了一把。如果說資料新聞,新聞的視覺化呈現是數字時代的媒體能夠提供的一種新的新聞產品樣式,那麼更大的改變還在於被資料改變的新聞編輯部,被資料改變的新聞人的思維。

數字時代,多樣的計量工具使分析、研究自己的受眾成了報紙的必備技能。在很多編輯部,

產品經理,內容團隊,社交媒體等不同團隊的跨部門交流和合作,以更好地滿足受眾的需求,成為編輯部工作的常態。

大編輯部製成為主流。如今,這種大開間,全通透,融紙媒、網站、社交媒體編輯部為一體的大編輯部制正成為各報的標配。所有的新聞編輯部門都集中在一個全開放的空間,通常佔據整整一層樓(或者兩層樓)。樓層中間是核心新聞指揮中心。各個編輯部門的編輯(主任)坐陣其中,

各個編輯部都按照位列的重要性,沿指揮中心一字排開。四周,通常高懸著電視和網站大屏。許多編輯記者桌子上都有兩個電腦顯示幕,配備的桌椅多為可升降,便於久坐的大編小記們活動下身子。與物理意義上在一起的編輯部相匹配的是內容管理系統的在一起。能夠適應多埠發佈,多形式素材採集的內容管理系統也是每家紙媒的標配。比如把所有的文本,音視頻,影像等素材納入同一個發稿編輯系統,在外採訪報導的記者只要發佈一次,就可以使素材進入不同的發佈通道。為適應融媒體時代的要求,它能實現多個記者同時就一篇報導展開工作,也能夠實現就記者撰寫的報導,發佈相關題材的提示功能。目前,時報最關注的還是在這個系統內如何集成附加工作量最小化,功能更強大的移動發佈功能。

報紙的未來:它會消失嗎?事實上,美國報紙的紙媒與數字收入之比在7:3左右,主要收入來源仍舊是紙媒。但每家報紙都在數位化方面進行了較大的投入。

音視頻,影像等素材納入同一個發稿編輯系統,在外採訪報導的記者只要發佈一次,就可以使素材進入不同的發佈通道。為適應融媒體時代的要求,它能實現多個記者同時就一篇報導展開工作,也能夠實現就記者撰寫的報導,發佈相關題材的提示功能。目前,時報最關注的還是在這個系統內如何集成附加工作量最小化,功能更強大的移動發佈功能。

報紙的未來:它會消失嗎?事實上,美國報紙的紙媒與數字收入之比在7:3左右,主要收入來源仍舊是紙媒。但每家報紙都在數位化方面進行了較大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