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地理答啦:由悟空問答得到的啟示——為什麼和歐洲面積差不多大的中國是統一的,而歐洲是分裂的?

歐洲的主要人種是白人,中國主要是黃種人。歐洲和中國的面積也差不多大,但為什麼中國是統一的,歐洲卻是分裂的呢? 為什麼和歐洲面積差不多大的中國是統一的,而歐洲是分裂的呢?——最近,

悟空問答上的這個熱議問題引發了地理答啦的興趣,看到各位知識淵博的答主給出的精彩答案,比如歷史作家張老師從地理位置和文化差異的角度進行了分析。

網友天人對話從地理氣候、政治制度、土地制度、文化教育四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網友愛吃大白饅頭則認為這是因為歷史的必然。

對於大家的觀點地理答啦認為各有其道理,我感到很受啟發,

下面我也來談談我的觀點。

對於這個問題,作為地理知識與旅行資訊專家——地理答啦認為,可以從以下角度考慮:

歷史上中國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保持統一,而是經歷了多次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又分又合的過程。比如經歷了春秋戰國的紛爭,走向秦漢的統一;走過了三國兩晉南北朝,走向隋唐的統一;五代十國後才有宋元明清。中國和歐洲的區別是中國合久必分 分久必合,

而歐洲是分分分分,分分分分。之所以有這樣的差別,可以考慮以下因素:

一、中國“連橫”,歐洲“合縱”。合縱連橫是戰國縱橫家的提法,連橫是強國聯手消滅弱國,合縱是弱國聯手對抗強國。中國歷史上總是連橫占上風,即一個強國出現後,聯合其他國家吃掉更弱的國家,最後實現統一。秦國就是利用這一策略遠交近攻,最終統一中國。而歐洲合縱占上風,也就是歐洲傳統的均衡政策,

即當出現一個強權國家後,其他國家會自發形成聯盟對抗它,比如拿破崙稱霸後,其他國家組成反法聯盟對抗它;德國強大後,英法俄締約制衡它;蘇聯強大後,西歐聯合美國組成了北約,這樣一來沒有哪個歐洲國家能把其他國家全部消滅。

二、中國重農,歐洲重商。中國傳統文化是重農抑商,重視農業的國家土地當然成了最最寶貴的財產,開疆擴土、佔有土地就成了中國統治者最重要的任務,

直到實現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大一統。而歐洲國家長期施行重商主義。重視商品貿易的國家目標是獲得財富,即使發生戰爭也不以滅掉對方的國家、獲得對方的土地為目的。

三、中國“形聚”,歐洲“形散”。中國和歐洲雖然面積差不多大,但地形構造完全不同。中國是一塊完整的大陸,而且以中原為中心,東有汪洋大海、南有五嶺江河、西有高原雪山、北有大漠戈壁,形成四周向中間聚集的碗底的獨立的文明文化圈。而歐洲地形支離破碎、海洋、海灣、半島、島嶼錯綜複雜,中心位置是阿爾卑斯山脈,地勢中間高四周低,呈擴散狀,無法形成完整的版圖。

四、中國逐鹿中原,歐洲走向深藍。由於傳統文化以及地形的影響,中國的大小政權都把逐鹿中原,一統華夏,建立霸業讓四方蠻夷臣服來賀當做最大功績。而歐洲各國卻更有海洋意識,為了尋找更多的商業機會和財富,紛紛把目光瞄準廣闊的海洋,廣闊天地大有作為!世界那麼大!有美洲、非洲、澳洲、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他們去看看、去搶槍、去瓜分瓜分;見過大世面的他們也就不會在歐洲這一畝三分地上鬥得你死我活了,即使打世界大戰,也只是把對方打到投降就算了,並沒有乘勝讓對方亡國。

但地形構造完全不同。中國是一塊完整的大陸,而且以中原為中心,東有汪洋大海、南有五嶺江河、西有高原雪山、北有大漠戈壁,形成四周向中間聚集的碗底的獨立的文明文化圈。而歐洲地形支離破碎、海洋、海灣、半島、島嶼錯綜複雜,中心位置是阿爾卑斯山脈,地勢中間高四周低,呈擴散狀,無法形成完整的版圖。

四、中國逐鹿中原,歐洲走向深藍。由於傳統文化以及地形的影響,中國的大小政權都把逐鹿中原,一統華夏,建立霸業讓四方蠻夷臣服來賀當做最大功績。而歐洲各國卻更有海洋意識,為了尋找更多的商業機會和財富,紛紛把目光瞄準廣闊的海洋,廣闊天地大有作為!世界那麼大!有美洲、非洲、澳洲、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他們去看看、去搶槍、去瓜分瓜分;見過大世面的他們也就不會在歐洲這一畝三分地上鬥得你死我活了,即使打世界大戰,也只是把對方打到投降就算了,並沒有乘勝讓對方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