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建軍90周年主題展首個開放日近3萬人次參觀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和第一顆氫彈模型。新京報記者 吳江 攝

多媒體展示“華北軍演”。新京報記者 吳江 攝

“98抗洪”展區。新京報記者 吳江 攝

立體展示國慶60周年閱兵的宏大場面。新京報記者 吳江 攝

遊客在軍博展館門口合影。新京報記者 吳江 攝

05式155毫米自行加榴炮武器系統。新京報記者 吳江 攝

觀眾在直-10武裝直升機前留影。新京報記者 吳江 攝

東風-31AG導彈模型是展區的大明星,引來眾多軍事迷和觀眾圍觀拍照。新京報記者 吳江 攝

朱德在南昌起義時使用的手槍。新京報記者 吳江 攝

新京報快訊(見習記者倪偉)今天(7月27日),“銘記光輝歷史 開創強軍偉業——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主題展覽”迎來首個公眾開放日。

新京報記者瞭解到,截止下午17時閉館,共有28800餘人次進入軍事博物館參觀。

軍博大樓一層西側共設4個展廳,展陳面積4800平方米,展出照片1000余張,文物1300餘件。從大樓南側進入展廳,觀眾依次可以看到井岡山會師、論持久戰、攻克錦州、開國大典、上甘嶺戰役、華北軍事演習、九八抗洪、進駐港澳、抗震救災、全軍政治工作會議、習近平主席授予軍旗等重點展項。

在最後一個展廳,60餘件武器裝備模型和22件套現役單兵武器裝備集中亮相,全景展現了解放軍當前主戰裝備。此外,大樓南廣場設4個露天展區,共2300多平方米,陳列著陸海空及火箭軍共16型主戰裝備實裝。

首個公眾開放日展館裡人氣高漲,除了北京市民,還有觀眾從外地趕來。來自西安的初二學生夏鈺清與父親特意來北京觀看這個展覽。“孩子很關心國際局勢,帶他來看看這個展覽,是很好的國情教育。”夏鈺清的父親說,自己已經入伍陸軍30年,從展覽裡也能看到很多親身經歷過的變革。

今天,多批來自海軍、陸軍、空軍、戰略支援部隊等軍隊的參觀團在展館裡尤其引人注目。軍事科學院解放軍307醫院政治部一名負責人告訴記者,通過這個展覽更清晰地回顧了解放軍發展脈絡,是對自己的再教育。“九八抗洪、抗震救災和支援抗擊埃博拉病毒這些事件我們都參與了,看到有關展品,感覺回到了當初的場景裡,很受感染。”

此次展覽是軍博展覽大樓實施加固改造工程以來推出的首個展覽。軍事博物館展陳研究部副部長劉中剛告訴記者,展覽選取的展品大多與人物相關聯或有事件做背景,能講出一段近百年的連續故事來。

相當數量的文物此次系首次展出,如抗聯領導人周保中的十幾本抗戰日記、空軍女飛行員余旭在國慶60周年閱兵時穿的飛行服等。

帶他來看看這個展覽,是很好的國情教育。”夏鈺清的父親說,自己已經入伍陸軍30年,從展覽裡也能看到很多親身經歷過的變革。

今天,多批來自海軍、陸軍、空軍、戰略支援部隊等軍隊的參觀團在展館裡尤其引人注目。軍事科學院解放軍307醫院政治部一名負責人告訴記者,通過這個展覽更清晰地回顧了解放軍發展脈絡,是對自己的再教育。“九八抗洪、抗震救災和支援抗擊埃博拉病毒這些事件我們都參與了,看到有關展品,感覺回到了當初的場景裡,很受感染。”

此次展覽是軍博展覽大樓實施加固改造工程以來推出的首個展覽。軍事博物館展陳研究部副部長劉中剛告訴記者,展覽選取的展品大多與人物相關聯或有事件做背景,能講出一段近百年的連續故事來。

相當數量的文物此次系首次展出,如抗聯領導人周保中的十幾本抗戰日記、空軍女飛行員余旭在國慶60周年閱兵時穿的飛行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