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英國政府推崇中國數學教育,出版商將翻譯中國數學教科書當教材

東亞地區的數學教育近年受到西方稱羨,英國著名出版商哈潑柯林斯(HarperCollins)最近與一間上海出版社達成協議,
將中國的數學教科書翻譯成英語,帶到英國各學校。

哈潑柯林斯的教育分支柯林斯學習(Collins Learning)在上星期的倫敦書展簽訂合約,宣佈推出一系列36本英語版的中國數學教科書。

柯林斯學習總裁柯林(Colin Hughes)向《中國日報》表示︰「據我所知,將針對中國學生的教科書直接翻譯,然後在英國出售作教學用途——這是前所未見的。」他指英國政府希望借採用上海領先全球的優良數學教育方式,

來提升英國數學教育的質素,而雙方過去合作漸見成果,於是促成了這次協議。

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ECD)2016年底發表最新的國際學生評估計畫(PISA)報告指出,中國四省市(北京、上海、廣東、江蘇)15歲學生的數學能力在72個參與地區中排名第6,香港更名列第2,而英國只排第27。報告亦指中國、香港、臺灣、新加坡的學生中每約4名就有1名數學達到頂尖成績,

比率是參與地區中最高。

英國政府︰政策有價值

英國政府近年積極推動將東亞地區的數學教科書融入英國教育,作為在英格蘭半數小學實行東亞式數學教育的一部分。早前牛津大學出版社以新加坡絕大部分官立小學採用的數學教科書《My Pals are Here!》為藍本,

推出《Inspire Maths》教科書系列。

英國教育部學校國務大臣尼克(Nick Gibb)曾表示,該國教科書未能與世界最佳課本接軌,並引述研究指教科書才是英格蘭教育質素下滑的主因。

除了採用東亞地區的數學教科書,英國教育部亦在英格蘭半數、超過8,000間小學推行的東亞式數學教學——採用大班教學、每堂專注並深入教授一個數學概念、確保班內全部學生學懂才繼續教學,取代不教授運算法則背後的原理、快速轉變主題、根據各人進度給予不同作業的英式教學。

尼克形容這斥資4,100萬英鎊的計畫是政府近年來「最有價值的教育政策之一」。

中英兩地學者質疑成效

中英兩國都有教育專家質疑英國改用中國教科書的成效。上海交通大學教育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

單靠教科書難以解決英國的數學水準問題,因為兩地的教育制度本身迥異。

他指中國學生大多都要面對大學入學試,所以學校都會採用統一的高標準︰「這樣的數學標準對英國學生來說會太難。而且英國教育制度太著重個人表現,輕視集體問題。」

英國聖馬可與聖約翰大學小學教育教授露絲(Ruth Merttens)則認為,一刀切採用中國教科書難以改善學生學習,更同時摒棄了英國重視創意和多元的文化。

英國《衛報》引述分析認為,英國學生即使擁有同樣的教科書,上海的「數學成功」亦難以複製到他們身上——上海會為進度落後的學生同日補課,英國則未必有資源做到;上海學生面對的功課遠比英國學生多,而且前者中很多人會補習。

師資方面,上海的數學老師在大學接受的是五年的小學數學教學專科培訓,英國老師卻是通才,要教授所有科目。《北京青年報》亦有評論文章指中國教育有不尊重學童創意以及太考試導向的問題,並非比西方優勝。

更同時摒棄了英國重視創意和多元的文化。

英國《衛報》引述分析認為,英國學生即使擁有同樣的教科書,上海的「數學成功」亦難以複製到他們身上——上海會為進度落後的學生同日補課,英國則未必有資源做到;上海學生面對的功課遠比英國學生多,而且前者中很多人會補習。

師資方面,上海的數學老師在大學接受的是五年的小學數學教學專科培訓,英國老師卻是通才,要教授所有科目。《北京青年報》亦有評論文章指中國教育有不尊重學童創意以及太考試導向的問題,並非比西方優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