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在偉人的青春裡走過,“劉燁版”毛主席大不一樣

今天下午2點,

獻禮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的電影

《建軍大業》

正式登陸全國院線。

作為“建國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

這次的《建軍大業》依然是眾星雲集。

不同的是,這次電影展現的是革命偉人的少年時期,

導演啟用的演員也都是人氣頗高的“小鮮肉”們,

先來看一下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演員陣容吧↓↓

歐豪 飾演 葉挺

董子健 飾演 鄧小平

周冬雨 飾演 范桂霞

關曉彤 飾演 鄧穎超

李易峰 飾演 何長工

張天愛 飾演 宋美齡

馬天宇 飾演 林彪

白客 飾演 瞿秋白

劉昊然 飾演 粟裕

然而看了一圈,

環環覺得角色還原度最高的還是他↓↓

“火華社”社長劉燁在電影中飾演毛澤東

看得出來,社長對於這次的演出的確是走心了!

雖然劉燁的人氣一直都不如自己的兩個娃高,粉絲都親切地叫他“諾一他爹”。但對於這次劉燁在《建軍大業》中的表演,粉絲還是相當期待的↓↓

這已經是劉燁第二次飾演毛澤東了,6年前,他曾在《建黨偉業》中演青年毛澤東。巧合的是,真實的時間走過了6年,電影中的毛澤東也成長了6歲。《建黨偉業》中毛澤東28歲,《建軍大業》的故事發生在1927年,毛澤東34歲。

“在最好的時間遇見了最好的角色。”劉燁說,能夠和角色同步成長,對一個演員來說是一種莫大的幸運。對於飾演這個特殊的角色,他又有怎樣的特別感觸呢?

“演偉人太難”

1927年4月27日,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半個月後,中共五大在武漢舉行,時任中央總書記陳獨秀主持大會。

身著長衫的毛澤東,一直坐在人群中悶頭抽煙。當聽到陳獨秀要求工人糾察隊向國民黨上繳武器時,他掐滅煙頭,站起來大聲說道:“一條槍都不能繳!現在我們繳槍,更是死路一條,我們只有一條路可走:武裝鬥爭。”陳獨秀被激怒,沖他喊道:“你給我出去!”

這是毛澤東在《建軍大業》中的第一次亮相,不到34歲的他充滿鬥志和激情,但還在猶豫革命之路該如何走下去。到了南昌起義之後、“八七會議”那場戲,毛澤東則真正明確了方向,說出那句著名的話:“槍桿子裡出政權。”

兩次會議,兩次發言,沒有打打殺殺,劉燁卻演出了一個不一樣的毛澤東。在這兩場戲中,有一個共同的細節,當一幫人在激烈地爭論時,毛澤東似乎置身事外,要麼抽煙,要麼向旁邊的鄧小平學習刀叉的使用,突然有那麼一刻,他像被摁動機關,站起來慷慨激昂一番。

這一細節,劉燁是通過看紀錄片發現的,“毛澤東在人群中常常會有一種看似游離的狀態,其實是在琢磨其他你可能不知道的事情。”

儘管已經不是第一次飾演毛澤東,劉燁依然覺得“演偉人太難”,一方面毛澤東與眾不同,另一方面他又是一個普通青年,如何把握好這個度?

在片場,他常常和導演劉偉強交流。有一場戲是毛澤東和楊開慧分開,說完“我這一走,再相見,不知道何年了”,劉燁眼中含淚。到底要不要有淚水?劉燁擔心:“對中國觀眾來說,在電影中給毛主席加上兒女情長的戲會不會顯得有一些多餘?”劉偉強給出的答案是必須有淚水——偉人也是人,也有兒女情長。

“你只能試圖靠近這個角色,但永遠無法走進他的內心。”劉燁說。拍戲的那段日子,天天和毛澤東“相處”,他始終被一種激情包圍著,有時甚至會冒出一個念頭:如果有機會回到那個年代,真想看看那幫年輕人到底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

“他在我心裡變得立體了”

劉燁是大銀幕上第一個偶像明星版“毛澤東”,現在回過頭看,他遇見毛澤東這個角色,似乎早有跡象。

上世紀90年代末,在中戲讀書時,演話劇上妝,就常有人說“燁子你很像毛澤東”。2008年,他和趙薇一起拍《一個女人的史詩》,扮演梳著大背頭的文藝青年,試妝時剛戴上頭罩,趙薇就大叫“毛澤東!毛澤東!”

一年後,他拍《建國大業》,當時的女朋友也是現在的太太安娜去探班,安娜提起婆婆說過兒子很像毛澤東,導演黃建新自此開始留意。2010年《建黨偉業》開拍,黃建新打電話叫劉燁去片場試妝,頭套一戴,長衫一穿,就真正成了青年毛澤東。

劉燁在《建黨偉業》中飾演毛澤東

為演好角色,劉燁做足了功課:讀相關書籍,看各種紀錄片,觀察毛澤東說話時的細微之處。此外,他還特意增肥——每天喝5瓶啤酒,讓臉顯得更圓潤;跟著韶山人學習韶山話。

進入角色之前,在劉燁心目中,毛澤東是一個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偉人。演完之後,他對毛澤東的認識發生改變:“他在我心裡變得立體了,更豐滿了。毛澤東也不是生下來就是偉人,誰都年輕過,他有過青春期,有過年輕人的衝動、浪漫、理想、熱情等等。”

在不斷地挖掘中,劉燁也理解了毛澤東為何會成為毛澤東。比如,為什麼是毛澤東說出“槍桿子裡出政權”這樣的話?劉燁查詢歷史資料,跟導演、編劇聊建軍歷程,聊毛澤東個人的經歷,不斷在宏大歷史和個人細節中穿梭,最終找到答案。

毛澤東關於槍桿子的認識有一個轉變的過程。劉燁至今記得在《建黨偉業》中的一場戲。袁世凱就任大總統時,蔡和森問毛澤東:潤之兄弟,你說這大總統誰當最好?毛澤東答:孫文先生。蔡和森再問:那怎麼變成姓袁的了?毛澤東答了六個字:他手裡有槍唄。

就這樣,劉燁演出了自己版本的毛澤東,不過也招致了一些爭議。他說:“我只是在盡力去還原一個真實的毛澤東,一個大家可能不太熟悉的毛澤東。”

“他也有兒女情長”

在劉燁看來,1921年到1927年這6年的時間,毛澤東變得更加灑脫。

他舉例說,在《建軍大業》中,“四一二”政變後,所有革命者面對現狀,一下子不知道怎麼辦了。毛澤東卻對周恩來說:“我們其實已經有幾百萬的戰友,沒人咱們找人,沒槍找槍。”當時在劇本上看到這句話,劉燁一下子被擊中,“這是種大情懷,需要足夠的智慧。”

除了那份灑脫,毛澤東生活上的成長是結婚並有了3個孩子。感受著他的成長,劉燁發現自己這6年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和這個角色在同步成長。

2010年拍《建黨偉業》時,兒子正好出生。抱著3.4公斤重的小傢伙,劉燁仿佛一夜之間長大了,曾經在意的名利、不實傳聞,還有聲名顯赫的角色和獎項,都可以一笑置之,“頓時感覺自己昇華了”。

“有了孩子之後,內心變得更加柔軟。但也變得小心了,膽子沒之前那麼大了,因為你至少要對孩子、對家庭負責。”劉燁說,人一往回收的時候就證明這個人成熟了。

“毛澤東也有兒女情長,但在民族危機面前,他選擇後者,雖然很艱難。”他又記起《建軍大業》那一幕,和楊開慧分開,三個孩子哭著喊“爸爸!爸爸!”毛澤東扭頭往前走,回了一次頭,然後再堅定地埋著頭往前走,只留下一個背影。那一幕,是激烈而密集的戰爭場面中,瞬間靜下來、痛起來的點。

作者:《環球人物》記者 陳娟、張蕾

這已經是劉燁第二次飾演毛澤東了,6年前,他曾在《建黨偉業》中演青年毛澤東。巧合的是,真實的時間走過了6年,電影中的毛澤東也成長了6歲。《建黨偉業》中毛澤東28歲,《建軍大業》的故事發生在1927年,毛澤東34歲。

“在最好的時間遇見了最好的角色。”劉燁說,能夠和角色同步成長,對一個演員來說是一種莫大的幸運。對於飾演這個特殊的角色,他又有怎樣的特別感觸呢?

“演偉人太難”

1927年4月27日,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半個月後,中共五大在武漢舉行,時任中央總書記陳獨秀主持大會。

身著長衫的毛澤東,一直坐在人群中悶頭抽煙。當聽到陳獨秀要求工人糾察隊向國民黨上繳武器時,他掐滅煙頭,站起來大聲說道:“一條槍都不能繳!現在我們繳槍,更是死路一條,我們只有一條路可走:武裝鬥爭。”陳獨秀被激怒,沖他喊道:“你給我出去!”

這是毛澤東在《建軍大業》中的第一次亮相,不到34歲的他充滿鬥志和激情,但還在猶豫革命之路該如何走下去。到了南昌起義之後、“八七會議”那場戲,毛澤東則真正明確了方向,說出那句著名的話:“槍桿子裡出政權。”

兩次會議,兩次發言,沒有打打殺殺,劉燁卻演出了一個不一樣的毛澤東。在這兩場戲中,有一個共同的細節,當一幫人在激烈地爭論時,毛澤東似乎置身事外,要麼抽煙,要麼向旁邊的鄧小平學習刀叉的使用,突然有那麼一刻,他像被摁動機關,站起來慷慨激昂一番。

這一細節,劉燁是通過看紀錄片發現的,“毛澤東在人群中常常會有一種看似游離的狀態,其實是在琢磨其他你可能不知道的事情。”

儘管已經不是第一次飾演毛澤東,劉燁依然覺得“演偉人太難”,一方面毛澤東與眾不同,另一方面他又是一個普通青年,如何把握好這個度?

在片場,他常常和導演劉偉強交流。有一場戲是毛澤東和楊開慧分開,說完“我這一走,再相見,不知道何年了”,劉燁眼中含淚。到底要不要有淚水?劉燁擔心:“對中國觀眾來說,在電影中給毛主席加上兒女情長的戲會不會顯得有一些多餘?”劉偉強給出的答案是必須有淚水——偉人也是人,也有兒女情長。

“你只能試圖靠近這個角色,但永遠無法走進他的內心。”劉燁說。拍戲的那段日子,天天和毛澤東“相處”,他始終被一種激情包圍著,有時甚至會冒出一個念頭:如果有機會回到那個年代,真想看看那幫年輕人到底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

“他在我心裡變得立體了”

劉燁是大銀幕上第一個偶像明星版“毛澤東”,現在回過頭看,他遇見毛澤東這個角色,似乎早有跡象。

上世紀90年代末,在中戲讀書時,演話劇上妝,就常有人說“燁子你很像毛澤東”。2008年,他和趙薇一起拍《一個女人的史詩》,扮演梳著大背頭的文藝青年,試妝時剛戴上頭罩,趙薇就大叫“毛澤東!毛澤東!”

一年後,他拍《建國大業》,當時的女朋友也是現在的太太安娜去探班,安娜提起婆婆說過兒子很像毛澤東,導演黃建新自此開始留意。2010年《建黨偉業》開拍,黃建新打電話叫劉燁去片場試妝,頭套一戴,長衫一穿,就真正成了青年毛澤東。

劉燁在《建黨偉業》中飾演毛澤東

為演好角色,劉燁做足了功課:讀相關書籍,看各種紀錄片,觀察毛澤東說話時的細微之處。此外,他還特意增肥——每天喝5瓶啤酒,讓臉顯得更圓潤;跟著韶山人學習韶山話。

進入角色之前,在劉燁心目中,毛澤東是一個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偉人。演完之後,他對毛澤東的認識發生改變:“他在我心裡變得立體了,更豐滿了。毛澤東也不是生下來就是偉人,誰都年輕過,他有過青春期,有過年輕人的衝動、浪漫、理想、熱情等等。”

在不斷地挖掘中,劉燁也理解了毛澤東為何會成為毛澤東。比如,為什麼是毛澤東說出“槍桿子裡出政權”這樣的話?劉燁查詢歷史資料,跟導演、編劇聊建軍歷程,聊毛澤東個人的經歷,不斷在宏大歷史和個人細節中穿梭,最終找到答案。

毛澤東關於槍桿子的認識有一個轉變的過程。劉燁至今記得在《建黨偉業》中的一場戲。袁世凱就任大總統時,蔡和森問毛澤東:潤之兄弟,你說這大總統誰當最好?毛澤東答:孫文先生。蔡和森再問:那怎麼變成姓袁的了?毛澤東答了六個字:他手裡有槍唄。

就這樣,劉燁演出了自己版本的毛澤東,不過也招致了一些爭議。他說:“我只是在盡力去還原一個真實的毛澤東,一個大家可能不太熟悉的毛澤東。”

“他也有兒女情長”

在劉燁看來,1921年到1927年這6年的時間,毛澤東變得更加灑脫。

他舉例說,在《建軍大業》中,“四一二”政變後,所有革命者面對現狀,一下子不知道怎麼辦了。毛澤東卻對周恩來說:“我們其實已經有幾百萬的戰友,沒人咱們找人,沒槍找槍。”當時在劇本上看到這句話,劉燁一下子被擊中,“這是種大情懷,需要足夠的智慧。”

除了那份灑脫,毛澤東生活上的成長是結婚並有了3個孩子。感受著他的成長,劉燁發現自己這6年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和這個角色在同步成長。

2010年拍《建黨偉業》時,兒子正好出生。抱著3.4公斤重的小傢伙,劉燁仿佛一夜之間長大了,曾經在意的名利、不實傳聞,還有聲名顯赫的角色和獎項,都可以一笑置之,“頓時感覺自己昇華了”。

“有了孩子之後,內心變得更加柔軟。但也變得小心了,膽子沒之前那麼大了,因為你至少要對孩子、對家庭負責。”劉燁說,人一往回收的時候就證明這個人成熟了。

“毛澤東也有兒女情長,但在民族危機面前,他選擇後者,雖然很艱難。”他又記起《建軍大業》那一幕,和楊開慧分開,三個孩子哭著喊“爸爸!爸爸!”毛澤東扭頭往前走,回了一次頭,然後再堅定地埋著頭往前走,只留下一個背影。那一幕,是激烈而密集的戰爭場面中,瞬間靜下來、痛起來的點。

作者:《環球人物》記者 陳娟、張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