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毛澤東為何稱李宗仁回大陸是“誤上賊船”?

1965年,中國發生了不少大事件:

政治上,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從1964年底開至1965年初,此後因“文革”的關係,直到10年後才舉行了下一屆代表大會;

科技上,中國首次人工合成了結晶牛胰島素,

成為第一個合成蛋白質的國家;

還有,上海《文化報》發表姚文元的《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一文,揭開了“文化大革命”的序幕;

……

此外,還有一件震動兩岸、轟動一時的大事,就是原國民黨政府“代總統”李宗仁的回國。

1965年7月27日,毛澤東在接見歸國的李宗仁時說:“德鄰先生,你這一次歸國,是誤上賊船了。”

毛澤東和李宗仁在一起(資料圖)

毛澤東何出此言?李宗仁如何回復?李宗仁歸國前後發生了什麼?他的歸國帶來哪些政治影響?今天,團結君就和大家一起重溫這段歷史。

“代總統”流亡美國

李宗仁

在中國的近現代歷史上,

李宗仁是位頗有影響的政治人物。

李宗仁出生於1891年,字德鄰,廣西桂林人。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中國國民黨內“桂系”首領。抗日戰爭爆發後,李宗仁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曾領導過著名的台兒莊戰役。1948年國民黨行憲,當選副總統。蔣介石下野後,一度任“代總統”,欲以和談挽救國民黨在大陸的敗局。因逼蔣下野及一系列與蔣介石由來已久的矛盾,恐為蔣所不容,

故沒有隨蔣遷台。

1949年11月20日,李宗仁以就醫為名,從南寧乘專機飛往香港。1949年12月,李宗仁乘機飛往美國。但他名義上仍是“國民政府”的“代總統”,直到1954年被臺灣所謂“國民大會”罷免。蔣介石雖然不容李宗仁到臺灣,但李宗仁在國民黨內及海外華人中仍有一定的影響,所以臺灣當局也不允許李宗仁投向大陸這邊。

僑居美國期間,李宗仁一直很關心新中國的建設及祖國的統一問題。

1955年周恩來在印尼的萬隆會議上發表的關於臺灣問題的聲明,使他非常興奮。李宗仁認為周恩來的聲明為解決臺灣問題指出了正確途徑,凡屬愛國之士,均應竭誠擁護,並為促其實現而共同努力。不久,李宗仁發表了《對臺灣問題的建議》一文,主要內容是主張恢復國共和談、中國人解決中國事,美國應承認臺灣為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撤退第七艦隊,使臺灣問題成為純粹的中國內政問題,
並主張逐步減緩兩岸的敵對狀態。

李宗仁的建議一發出,在海內外引起強烈的反應。周恩來意識到:這是從1949年國共北平和談之後,李宗仁先生政治立場的一個重大轉變。要做好工作,幫助這位昔日的對手思想上進一步轉變。

捐文物“投石問路”

1956年4月,周恩來在北京秘密約見了當時住在香港的程思遠先生。程思遠曾擔任李宗仁的秘書,和李宗仁交往甚密。周恩來對程思遠說,李宗仁先生去年發表了一個聲明,反對搞“臺灣託管”,反對“臺灣獨立”,主張臺灣問題由中國人自己協商解決。這是李先生身在海外心懷祖國的表現。我們歡迎李先生在他認為方便的時候回來看看。

程思遠返港後,立即把與周恩來見面的經過寫信告訴了李宗仁。但李宗仁卻回信批評了程思遠,認為北京之行事關重大,事先應同他商量。

1958年程思遠的女兒林黛回香港探親時,向程思遠提起李宗仁在美國的生活情況時說:“李先生在美國住不習慣,總想回國。”

不久,李宗仁又致信程思遠,希望能把他保存的一批文物捐獻給祖國。他在信中說,這些文物,是他花了11萬多美元購買的。

1959年10月,程思遠為此事來到北京。不久,文物運到香港,在周恩來的幫助下運到北京。故宮的專家鑒定後,卻發現這批字畫大部分是贗品,按當時的行情計算最多值3000美元。周恩來得知後,決定給李宗仁3萬美元,並將此事報告了毛澤東。

毛澤東聽後哈哈大笑起來,慷慨地說:“恩來呀,我們的統戰工作要講策略。他說11萬多,就給他12萬!這叫‘投石問路’嘛!”

於是,毛澤東讓財政部部長李先念從國庫中提出12萬美元現金,設法交到李宗仁手中,不要經過銀行,也不要經過外人。周恩來同時向程思遠說:李先生的藏畫,有些是真的,有些是贗品。但政府體念李先生的愛國熱忱,將送他一筆赴歐洲的旅費,以壯行色。

李宗仁得知消息後高興得連聲稱讚:“共產黨不簡單,是識貨的。”

“四原則”促歸國

1959年,李宗仁先生的夫人郭德潔女士以探親為名,在香港同程思遠進行了秘密的會面,主要商量同李宗仁在歐洲會面的地點、日期、聯繫方式以及如何躲過美蔣特務盯梢等一系列問題。

面對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親切關懷,祖國的召喚,李宗仁的心情非常矛盾。他認為自己反共多年,共產黨怎麼會稀罕自己這位失意的政治老人呢?也有人勸他要為所謂的“党國”保全“晚節”。但思念祖國的心情一直縈繞在他的心頭。新中國建設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使他感到興奮和自豪。

在程思遠去蘇黎士前,周恩來要求他轉達對李宗仁先生的“四可原則”:

第一,李宗仁先生可以回國定居;

第二,可以回來,也可以再去美國;

第三,可以在歐洲暫住一個時期再定行止;

第四,回來以後可以再出去,如果還願意回來,可以再回來。

總之,來去自由,不加拘束。

1963年12月,李宗仁按照周恩來的安排,到瑞士的蘇黎士同程思遠進行了會晤。在聖彼得飯店前面的一家咖啡館,李宗仁心情激動地對程思遠說:“樹高千尺,葉落歸根。人到晚年,更思念祖國。帝國主義者諷刺中國是一個地理上的名詞,一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中國才是一個真正統一的國家。……想想在我們政權下的糜爛和孱弱,我是服輸了”。

當程思遠把周恩來總理對他的問候和“四可原則”向他轉達時,李宗仁說,我只要“一可”:回到祖國定居,安度晚年。

1964年1月27日,法國與中國建交。這年冬天,中國成功爆炸了原子彈。祖國大陸喜訊頻傳,李宗仁寄人籬下的寓公生活開始動搖。1965年12月12日,李宗仁在美國《先驅論壇報》上發表公開信,勸告美國政府“放棄不合時宜的對華政策”,應仿效法國政府“迅速調整中美關係”。

“李德鄰此舉必有深刻的政治背景!”在臺灣的蔣介石這樣猜測。他立即採取了兩個對策:一是硬棒子打。他命令新任保密局長張炎元派人赴美加強對李宗仁的監視,若李宗仁繼續攻擊“中華民國”或有投奔中共之跡象,則可以非常手段解決,二是軟刀子捅。脅迫白崇禧給李宗仁發電報進行恐嚇,以制止李宗仁的“投共企圖”。

1965年3月,李宗仁寫信給居住在香港的程思遠,表達了他欲回祖國大陸定居的願望。

北京,中南海。周恩來收到了程思遠從香港傳來的訊息,確認李宗仁回歸祖國的時機業已成熟。4月初,李宗仁在美國得到回饋意見,頓時欣喜若狂。

歸國途中險遭暗殺

李宗仁開始實施他的歸根計畫。

1965年6月13日,李宗仁藉口陪夫人去瑞士療養並憑藉在美國移民局出入境的良好記錄,取得出國護照,隻身先行飛往瑞士。23日,郭德潔不動聲色地處理完餘下的事情後,也飛抵瑞士。這將是他們回國的第一程。

6月28日,程思遠從香港飛到蘇黎世,會見了李宗仁夫婦,告知周恩來總理的周密安排。為了不致暴露目標,他們住在郊區。但是嗅覺靈敏的美蔣特務還是探知了李宗仁的意圖。他們派人拿著白崇禧發給李宗仁的勸其“保全晚節”的電報,到蘇黎世阻止李宗仁回國。倘若勸阻不成,不惜採用暗殺的故伎。

李宗仁原打算等次子李志聖趕到後一起回國,忽然接到緊急通知,要他們務必於7月13日下午2時前離開蘇黎世飛往巴基斯坦的卡拉奇。這樣,臺灣來人就沒有遇到李宗仁。蔣介石又密令其駐卡拉奇的特務機構暗殺李宗仁一行。這時,中國駐巴基斯坦的大使也收到了從北京發出的急電。國務院的領導同志指令:要萬無一失地保證李宗仁一行的生命安全。大使館與巴基斯坦官方聯繫,得到巴總統的支持。

14日淩晨,李宗仁所乘坐的道格拉斯式客機在卡拉奇國際機場剛一降落,一輛巴基斯坦保安部的警車,立即把他們接到了中國大使館。蔣介石的暗殺陰謀破產了。

臺北,蔣介石命令保密局局長張炎元:“在兩天內迅速偵知李宗仁的住處,如確在大陸駐巴使館,盡一切可能在他去機場途中狙擊解決,不行則在飛機上做文章,再來一次‘喀什米爾公主號事件’也在所不惜!”

7月17日深夜約11時,使館工作人員前來敲門,“李先生,請趕快準備好,等會兒去機場。”中國駐巴大使丁國鈺對李宗仁說:“周總理和陳毅副總理非常關心你歸途的安全。特指示我親自陪你們飛回祖國。”就在李宗仁與丁國鈺談話時,兩部掛有紗簾的高級轎車載著幾名使館人員快速駛出了使館大門,然後向左拐去。這時,停在街旁陰暗角落的一部藍色轎車立刻尾隨而去……

“走,我們馬上上車!”丁大使一招手,幾名使館人員幫李宗仁一行提著行李,很快放進了使館院內的另外兩部車。機場到了,停在那裡的是一架飛往廣州的普通波音飛機,只是頭等艙先已全部被大使館包了下來。這架波音飛機已在機庫中存了三天,是在午夜時分才拖出來的。

7月18日零時30分,飛機起飛了,在夜色中向中國的領空飛去……

“我回來了,回來了“

7月18日上午11時,該機飛抵上海虹橋機場。李宗仁走下舷梯,周恩來滿面笑容地張開了雙臂……

周恩來非常激動,緊握著李宗仁的手:“你回來了,我們歡迎你。”

李宗仁激動得難以自禁,連聲說:“我回來了,回來了。總理你好,總理你好啊。”

為隆重迎接李宗仁歸國,周恩來總理與陳毅副總理坐專機親自前往李宗仁抵達祖國的第一站——上海。

1965年7月20日上午,周恩來為在北京更隆重地迎接李宗仁回國,他的專機先行起飛20分鐘到達北京機場。

同日上午11時,李宗仁先生一行乘坐專機,由上海飛抵北京機場。

在海外飄零十多載,一朝歸來淚滿巾。李宗仁走出機艙,看到機場上隆重而熱烈的歡迎場面,李宗仁百感交集,禁不住熱淚盈眶。周恩來、彭真、賀龍、陳毅、羅瑞卿、郭沫若、葉劍英、傅作義、李四光等共產黨和國家、政協、軍隊的領導人在機場迎接。

李宗仁的昔日老友和部下盧漢、邵力子、黃紹竑、劉斐、屈武、劉仲容以及原國民黨高級將領杜聿明、宋希濂、範漢傑、廖耀湘等,也都到機場歡迎他的歸來。往日深情厚誼,今日闊別重逢,他激動得真不知道說什麼才好。他不停地緊握著一雙又一雙溫暖的手,驚呼著老朋友的名字,傳達著久別重逢的驚喜與激動。

“末代總統”李宗仁與“末代皇帝”溥儀的歷史性會面。

最引人注目的是,當他來到“末代皇帝”面前,周恩來特別向李宗仁作了介紹。溥儀很有禮貌地說:“歡迎你回到我們偉大祖國的懷抱裡來。”李宗仁也緊緊地握著溥儀的手,說:“我多年的夢想終於實現了!”這真是難得的歷史性的鏡頭,“末代皇帝”同“末代總統”握了手。

當時在身旁目睹這個場面的程思遠先生每逢談起此情此景,總是感慨萬端地說:“縱觀上下幾千年,縱橫五大洲,歷史上有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政權能夠這樣?不但把一位末代皇帝保存下來,改造成了新人;而且,末代的總統也萬里來歸。這只有中國共產黨創立的新中國才能做到!”

李宗仁在機場大廳歡迎儀式上宣讀了《歸國聲明》,他說:“在國內外一片大好形勢中,我已從海外回到人民祖國的懷抱裡來了。……我以海外待罪之身,感於我國在中國共產黨和毛主席英明領導之下,國家蒸蒸日上……亟盼海外友好乘時奮起擁護祖國,幡然歸來,尤未為晚。”他還寄語在臺灣的國民黨軍政同志,“凜于民族大義,也與我採取同一步伐,毅然回到祖國懷抱,團結抗美,一致對外,為完成國家最後統一作出有用的貢獻”。

李宗仁回國後,先是被安排住在北京飯店,後來搬進了一個院落。到京當晚,周恩來總理即在人民大會堂接見並設宴歡迎李宗仁、郭德潔夫婦。此後的一段時間,李宗仁不是被中共黨政領導人、各民主黨派、團體和舊友宴請,就是被安排在北京地區參觀。

毛澤東笑稱李宗仁“誤上賊船”

7月27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在中南海會見了李宗仁夫婦。賓主的交談幽默而愉快。

當時雙方恰好開了一個與水有關的玩笑,毛澤東看著李宗仁說:“嘿,德鄰先生,你上當了!”李宗仁為之一怔。“蔣介石罵我們做‘匪’,你這一次回來不是誤上賊船了嗎?”毛澤東說後哈哈大笑,在座的人跟著也笑起來。李宗仁一時不知如何應答,秘書程思遠脫口而出:“主席,我們搭上慈航渡登彼岸了。”

當李宗仁談到海外的許多人都懷念偉大的祖國,都渴望回來時,毛澤東說:“跑到海外的,凡是願意回來的,我們都歡迎,他們回來,我們都以禮相待。”

毛澤東還說:“你在聲明中沒有罵蔣介石,這很好。將來蔣如果願意回來,我們更高興,更歡迎。”

最後,毛澤東建議李宗仁到全國各地去看一看。

10月1日國慶日,李宗仁受邀登上天安門城樓觀禮。1966年國慶日,毛澤東再次邀請李宗仁登上天安門城樓,並熱情地握著李宗仁的手,大聲說:“請多保重身體,共產黨不會忘記你的!”

臨終前的信

歸國後,李宗仁夫婦在中央統戰部同志陪同下到各地參觀,還重游了廣州、廣西故地。每到一處都受到當地黨政領導同志的熱情接待和周到安排。李宗仁目睹了祖國發展的情況後,感慨萬千。他說:“百聞不如一見,新中國所取得的成就,遠遠超過了我的想像。”

1966年3月21日,郭德潔因乳腺癌晚期醫治無效,在北京去世,享年60歲。老年喪妻,對李宗仁打擊很大。考慮到李宗仁孑然一身,生活不便,程思遠和民革中央秘書尹冰彥醞釀著給他再找個伴兒。

李宗仁和胡友松

經過一番查訪再加上事有巧合,一個在北京積水潭醫院當護士的27歲的胡友松走進了李宗仁晚年的生活。交往一段時間之後,胡友松被李宗仁的傳奇人生和人格魅力所吸引,逐漸產生了對李宗仁的愛慕之情。在周恩來和國務院有關同志的關心下,7月26日,76歲的李宗仁和27歲的胡友松舉行婚禮,結成了轟動一時的老少配。

“文化大革命”期間,李宗仁夫婦被秘密送往解放軍301醫院保護起來。遵照周恩來的指示,他們都用了化名,李宗仁叫李敬之,胡友松叫唐偉。301醫院裡還住著章士釗、張治中、程潛、傅作義、何香凝等人。在那段動盪的日子裡,這些高級民主人士在這裡度過了一段特殊的時光。李宗仁每天除了看報、聽廣播、澆花之外,剩餘的大部分時間就是給胡友松講故事,講他在南征北戰中如何出生入死,講他與蔣介石的恩恩怨怨,講他寓居海外如何思念故土,講他與家人的悲歡離合……

對於李宗仁來說,“文化大革命”的發動,使他制定的一項計畫被迫擱淺。回國後,李宗仁備受党和國家領導人的禮遇,他對共產黨不計前嫌的寬宏與大度十分感激。另外,通過參觀,他看到新中國正在蒸蒸日上,甚為振奮。因此,他想給祖國出把力,通過自己的影響再召回一些留在海外的朋友,讓他們也和自己一樣回到祖國的懷抱,來共同從事社會主義祖國的建設事業。可這一切都因“文化大革命”的到來而被迫擱淺了。

1968年以後,隨著年事漸高,再加上文革中的一些不順心的事,李宗仁的身體每況愈下。

1969年1月17日,李宗仁意識到自己將不久于人世,他把胡友松和尹冰彥叫到自己身邊交代了一些後事。他說:“我的日子不會再有多久了,我能夠回來死在自己的國家裡,這是了卻我一件最大的心願……回來以後,本想在臺灣問題上做些工作,現在什麼都來不及了。臺灣是要統一的,可惜我看不見了。這是我沒有了卻的一樁心事。那些書(指李帶回的很多線裝書,如《二十四史》 《四庫備要》等等)送給廣西圖書館,書畫送給政府。還有幾瓶酒(歷經二百多年的法國白蘭地和英國威士卡),我想把它送給毛主席和周總理。”

交代完這些後事,他又讓尹冰彥把程思遠叫來。程思遠來到醫院,李宗仁口述請他代筆寫了一封給毛主席和周總理的信,信中說:“我在1965年毅然從海外回到祖國,所走的這條路是走對了的。……在我快要離開人世的最後時刻,我還深以留在臺灣和海外的國民黨人士和一切愛國的知識份子的前途為念。他們目前只有一條路,就是同我一樣回到祖國的懷抱。”

1969年1月30日午夜的鐘聲剛剛響過,時針指向淩晨零時50分,李宗仁的心臟停止了跳動,這位在中國近現代史上頗有影響的政治人物終於走完了自己78年的生命旅程。

李宗仁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舉行。周恩來在李宗仁的遺體旁默立了好長時間,然後對大家說,他看了李先生寫給主席和他的信。李先生一生做了兩件大事,一是台兒莊,一是回國。他說,李先生的信是一個歷史檔。

(本文綜合自公開資料)

作者 _ 付辰

近期熱點文章回顧

周恩來對程思遠說,李宗仁先生去年發表了一個聲明,反對搞“臺灣託管”,反對“臺灣獨立”,主張臺灣問題由中國人自己協商解決。這是李先生身在海外心懷祖國的表現。我們歡迎李先生在他認為方便的時候回來看看。

程思遠返港後,立即把與周恩來見面的經過寫信告訴了李宗仁。但李宗仁卻回信批評了程思遠,認為北京之行事關重大,事先應同他商量。

1958年程思遠的女兒林黛回香港探親時,向程思遠提起李宗仁在美國的生活情況時說:“李先生在美國住不習慣,總想回國。”

不久,李宗仁又致信程思遠,希望能把他保存的一批文物捐獻給祖國。他在信中說,這些文物,是他花了11萬多美元購買的。

1959年10月,程思遠為此事來到北京。不久,文物運到香港,在周恩來的幫助下運到北京。故宮的專家鑒定後,卻發現這批字畫大部分是贗品,按當時的行情計算最多值3000美元。周恩來得知後,決定給李宗仁3萬美元,並將此事報告了毛澤東。

毛澤東聽後哈哈大笑起來,慷慨地說:“恩來呀,我們的統戰工作要講策略。他說11萬多,就給他12萬!這叫‘投石問路’嘛!”

於是,毛澤東讓財政部部長李先念從國庫中提出12萬美元現金,設法交到李宗仁手中,不要經過銀行,也不要經過外人。周恩來同時向程思遠說:李先生的藏畫,有些是真的,有些是贗品。但政府體念李先生的愛國熱忱,將送他一筆赴歐洲的旅費,以壯行色。

李宗仁得知消息後高興得連聲稱讚:“共產黨不簡單,是識貨的。”

“四原則”促歸國

1959年,李宗仁先生的夫人郭德潔女士以探親為名,在香港同程思遠進行了秘密的會面,主要商量同李宗仁在歐洲會面的地點、日期、聯繫方式以及如何躲過美蔣特務盯梢等一系列問題。

面對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親切關懷,祖國的召喚,李宗仁的心情非常矛盾。他認為自己反共多年,共產黨怎麼會稀罕自己這位失意的政治老人呢?也有人勸他要為所謂的“党國”保全“晚節”。但思念祖國的心情一直縈繞在他的心頭。新中國建設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使他感到興奮和自豪。

在程思遠去蘇黎士前,周恩來要求他轉達對李宗仁先生的“四可原則”:

第一,李宗仁先生可以回國定居;

第二,可以回來,也可以再去美國;

第三,可以在歐洲暫住一個時期再定行止;

第四,回來以後可以再出去,如果還願意回來,可以再回來。

總之,來去自由,不加拘束。

1963年12月,李宗仁按照周恩來的安排,到瑞士的蘇黎士同程思遠進行了會晤。在聖彼得飯店前面的一家咖啡館,李宗仁心情激動地對程思遠說:“樹高千尺,葉落歸根。人到晚年,更思念祖國。帝國主義者諷刺中國是一個地理上的名詞,一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中國才是一個真正統一的國家。……想想在我們政權下的糜爛和孱弱,我是服輸了”。

當程思遠把周恩來總理對他的問候和“四可原則”向他轉達時,李宗仁說,我只要“一可”:回到祖國定居,安度晚年。

1964年1月27日,法國與中國建交。這年冬天,中國成功爆炸了原子彈。祖國大陸喜訊頻傳,李宗仁寄人籬下的寓公生活開始動搖。1965年12月12日,李宗仁在美國《先驅論壇報》上發表公開信,勸告美國政府“放棄不合時宜的對華政策”,應仿效法國政府“迅速調整中美關係”。

“李德鄰此舉必有深刻的政治背景!”在臺灣的蔣介石這樣猜測。他立即採取了兩個對策:一是硬棒子打。他命令新任保密局長張炎元派人赴美加強對李宗仁的監視,若李宗仁繼續攻擊“中華民國”或有投奔中共之跡象,則可以非常手段解決,二是軟刀子捅。脅迫白崇禧給李宗仁發電報進行恐嚇,以制止李宗仁的“投共企圖”。

1965年3月,李宗仁寫信給居住在香港的程思遠,表達了他欲回祖國大陸定居的願望。

北京,中南海。周恩來收到了程思遠從香港傳來的訊息,確認李宗仁回歸祖國的時機業已成熟。4月初,李宗仁在美國得到回饋意見,頓時欣喜若狂。

歸國途中險遭暗殺

李宗仁開始實施他的歸根計畫。

1965年6月13日,李宗仁藉口陪夫人去瑞士療養並憑藉在美國移民局出入境的良好記錄,取得出國護照,隻身先行飛往瑞士。23日,郭德潔不動聲色地處理完餘下的事情後,也飛抵瑞士。這將是他們回國的第一程。

6月28日,程思遠從香港飛到蘇黎世,會見了李宗仁夫婦,告知周恩來總理的周密安排。為了不致暴露目標,他們住在郊區。但是嗅覺靈敏的美蔣特務還是探知了李宗仁的意圖。他們派人拿著白崇禧發給李宗仁的勸其“保全晚節”的電報,到蘇黎世阻止李宗仁回國。倘若勸阻不成,不惜採用暗殺的故伎。

李宗仁原打算等次子李志聖趕到後一起回國,忽然接到緊急通知,要他們務必於7月13日下午2時前離開蘇黎世飛往巴基斯坦的卡拉奇。這樣,臺灣來人就沒有遇到李宗仁。蔣介石又密令其駐卡拉奇的特務機構暗殺李宗仁一行。這時,中國駐巴基斯坦的大使也收到了從北京發出的急電。國務院的領導同志指令:要萬無一失地保證李宗仁一行的生命安全。大使館與巴基斯坦官方聯繫,得到巴總統的支持。

14日淩晨,李宗仁所乘坐的道格拉斯式客機在卡拉奇國際機場剛一降落,一輛巴基斯坦保安部的警車,立即把他們接到了中國大使館。蔣介石的暗殺陰謀破產了。

臺北,蔣介石命令保密局局長張炎元:“在兩天內迅速偵知李宗仁的住處,如確在大陸駐巴使館,盡一切可能在他去機場途中狙擊解決,不行則在飛機上做文章,再來一次‘喀什米爾公主號事件’也在所不惜!”

7月17日深夜約11時,使館工作人員前來敲門,“李先生,請趕快準備好,等會兒去機場。”中國駐巴大使丁國鈺對李宗仁說:“周總理和陳毅副總理非常關心你歸途的安全。特指示我親自陪你們飛回祖國。”就在李宗仁與丁國鈺談話時,兩部掛有紗簾的高級轎車載著幾名使館人員快速駛出了使館大門,然後向左拐去。這時,停在街旁陰暗角落的一部藍色轎車立刻尾隨而去……

“走,我們馬上上車!”丁大使一招手,幾名使館人員幫李宗仁一行提著行李,很快放進了使館院內的另外兩部車。機場到了,停在那裡的是一架飛往廣州的普通波音飛機,只是頭等艙先已全部被大使館包了下來。這架波音飛機已在機庫中存了三天,是在午夜時分才拖出來的。

7月18日零時30分,飛機起飛了,在夜色中向中國的領空飛去……

“我回來了,回來了“

7月18日上午11時,該機飛抵上海虹橋機場。李宗仁走下舷梯,周恩來滿面笑容地張開了雙臂……

周恩來非常激動,緊握著李宗仁的手:“你回來了,我們歡迎你。”

李宗仁激動得難以自禁,連聲說:“我回來了,回來了。總理你好,總理你好啊。”

為隆重迎接李宗仁歸國,周恩來總理與陳毅副總理坐專機親自前往李宗仁抵達祖國的第一站——上海。

1965年7月20日上午,周恩來為在北京更隆重地迎接李宗仁回國,他的專機先行起飛20分鐘到達北京機場。

同日上午11時,李宗仁先生一行乘坐專機,由上海飛抵北京機場。

在海外飄零十多載,一朝歸來淚滿巾。李宗仁走出機艙,看到機場上隆重而熱烈的歡迎場面,李宗仁百感交集,禁不住熱淚盈眶。周恩來、彭真、賀龍、陳毅、羅瑞卿、郭沫若、葉劍英、傅作義、李四光等共產黨和國家、政協、軍隊的領導人在機場迎接。

李宗仁的昔日老友和部下盧漢、邵力子、黃紹竑、劉斐、屈武、劉仲容以及原國民黨高級將領杜聿明、宋希濂、範漢傑、廖耀湘等,也都到機場歡迎他的歸來。往日深情厚誼,今日闊別重逢,他激動得真不知道說什麼才好。他不停地緊握著一雙又一雙溫暖的手,驚呼著老朋友的名字,傳達著久別重逢的驚喜與激動。

“末代總統”李宗仁與“末代皇帝”溥儀的歷史性會面。

最引人注目的是,當他來到“末代皇帝”面前,周恩來特別向李宗仁作了介紹。溥儀很有禮貌地說:“歡迎你回到我們偉大祖國的懷抱裡來。”李宗仁也緊緊地握著溥儀的手,說:“我多年的夢想終於實現了!”這真是難得的歷史性的鏡頭,“末代皇帝”同“末代總統”握了手。

當時在身旁目睹這個場面的程思遠先生每逢談起此情此景,總是感慨萬端地說:“縱觀上下幾千年,縱橫五大洲,歷史上有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政權能夠這樣?不但把一位末代皇帝保存下來,改造成了新人;而且,末代的總統也萬里來歸。這只有中國共產黨創立的新中國才能做到!”

李宗仁在機場大廳歡迎儀式上宣讀了《歸國聲明》,他說:“在國內外一片大好形勢中,我已從海外回到人民祖國的懷抱裡來了。……我以海外待罪之身,感於我國在中國共產黨和毛主席英明領導之下,國家蒸蒸日上……亟盼海外友好乘時奮起擁護祖國,幡然歸來,尤未為晚。”他還寄語在臺灣的國民黨軍政同志,“凜于民族大義,也與我採取同一步伐,毅然回到祖國懷抱,團結抗美,一致對外,為完成國家最後統一作出有用的貢獻”。

李宗仁回國後,先是被安排住在北京飯店,後來搬進了一個院落。到京當晚,周恩來總理即在人民大會堂接見並設宴歡迎李宗仁、郭德潔夫婦。此後的一段時間,李宗仁不是被中共黨政領導人、各民主黨派、團體和舊友宴請,就是被安排在北京地區參觀。

毛澤東笑稱李宗仁“誤上賊船”

7月27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在中南海會見了李宗仁夫婦。賓主的交談幽默而愉快。

當時雙方恰好開了一個與水有關的玩笑,毛澤東看著李宗仁說:“嘿,德鄰先生,你上當了!”李宗仁為之一怔。“蔣介石罵我們做‘匪’,你這一次回來不是誤上賊船了嗎?”毛澤東說後哈哈大笑,在座的人跟著也笑起來。李宗仁一時不知如何應答,秘書程思遠脫口而出:“主席,我們搭上慈航渡登彼岸了。”

當李宗仁談到海外的許多人都懷念偉大的祖國,都渴望回來時,毛澤東說:“跑到海外的,凡是願意回來的,我們都歡迎,他們回來,我們都以禮相待。”

毛澤東還說:“你在聲明中沒有罵蔣介石,這很好。將來蔣如果願意回來,我們更高興,更歡迎。”

最後,毛澤東建議李宗仁到全國各地去看一看。

10月1日國慶日,李宗仁受邀登上天安門城樓觀禮。1966年國慶日,毛澤東再次邀請李宗仁登上天安門城樓,並熱情地握著李宗仁的手,大聲說:“請多保重身體,共產黨不會忘記你的!”

臨終前的信

歸國後,李宗仁夫婦在中央統戰部同志陪同下到各地參觀,還重游了廣州、廣西故地。每到一處都受到當地黨政領導同志的熱情接待和周到安排。李宗仁目睹了祖國發展的情況後,感慨萬千。他說:“百聞不如一見,新中國所取得的成就,遠遠超過了我的想像。”

1966年3月21日,郭德潔因乳腺癌晚期醫治無效,在北京去世,享年60歲。老年喪妻,對李宗仁打擊很大。考慮到李宗仁孑然一身,生活不便,程思遠和民革中央秘書尹冰彥醞釀著給他再找個伴兒。

李宗仁和胡友松

經過一番查訪再加上事有巧合,一個在北京積水潭醫院當護士的27歲的胡友松走進了李宗仁晚年的生活。交往一段時間之後,胡友松被李宗仁的傳奇人生和人格魅力所吸引,逐漸產生了對李宗仁的愛慕之情。在周恩來和國務院有關同志的關心下,7月26日,76歲的李宗仁和27歲的胡友松舉行婚禮,結成了轟動一時的老少配。

“文化大革命”期間,李宗仁夫婦被秘密送往解放軍301醫院保護起來。遵照周恩來的指示,他們都用了化名,李宗仁叫李敬之,胡友松叫唐偉。301醫院裡還住著章士釗、張治中、程潛、傅作義、何香凝等人。在那段動盪的日子裡,這些高級民主人士在這裡度過了一段特殊的時光。李宗仁每天除了看報、聽廣播、澆花之外,剩餘的大部分時間就是給胡友松講故事,講他在南征北戰中如何出生入死,講他與蔣介石的恩恩怨怨,講他寓居海外如何思念故土,講他與家人的悲歡離合……

對於李宗仁來說,“文化大革命”的發動,使他制定的一項計畫被迫擱淺。回國後,李宗仁備受党和國家領導人的禮遇,他對共產黨不計前嫌的寬宏與大度十分感激。另外,通過參觀,他看到新中國正在蒸蒸日上,甚為振奮。因此,他想給祖國出把力,通過自己的影響再召回一些留在海外的朋友,讓他們也和自己一樣回到祖國的懷抱,來共同從事社會主義祖國的建設事業。可這一切都因“文化大革命”的到來而被迫擱淺了。

1968年以後,隨著年事漸高,再加上文革中的一些不順心的事,李宗仁的身體每況愈下。

1969年1月17日,李宗仁意識到自己將不久于人世,他把胡友松和尹冰彥叫到自己身邊交代了一些後事。他說:“我的日子不會再有多久了,我能夠回來死在自己的國家裡,這是了卻我一件最大的心願……回來以後,本想在臺灣問題上做些工作,現在什麼都來不及了。臺灣是要統一的,可惜我看不見了。這是我沒有了卻的一樁心事。那些書(指李帶回的很多線裝書,如《二十四史》 《四庫備要》等等)送給廣西圖書館,書畫送給政府。還有幾瓶酒(歷經二百多年的法國白蘭地和英國威士卡),我想把它送給毛主席和周總理。”

交代完這些後事,他又讓尹冰彥把程思遠叫來。程思遠來到醫院,李宗仁口述請他代筆寫了一封給毛主席和周總理的信,信中說:“我在1965年毅然從海外回到祖國,所走的這條路是走對了的。……在我快要離開人世的最後時刻,我還深以留在臺灣和海外的國民黨人士和一切愛國的知識份子的前途為念。他們目前只有一條路,就是同我一樣回到祖國的懷抱。”

1969年1月30日午夜的鐘聲剛剛響過,時針指向淩晨零時50分,李宗仁的心臟停止了跳動,這位在中國近現代史上頗有影響的政治人物終於走完了自己78年的生命旅程。

李宗仁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舉行。周恩來在李宗仁的遺體旁默立了好長時間,然後對大家說,他看了李先生寫給主席和他的信。李先生一生做了兩件大事,一是台兒莊,一是回國。他說,李先生的信是一個歷史檔。

(本文綜合自公開資料)

作者 _ 付辰

近期熱點文章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