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大的敗仗 隋煬帝第一次征討高句麗:薩水河畔,遼東城下華夏兒女屍山血海

大業六年(610年),黃門侍郎裴矩以高句麗本為箕子所封之地、今又不遵臣禮為由,

勸說隋煬帝脅使高句麗王入朝。高句麗王高元不遵籓禮,隋煬帝決定征討高句麗。大業七年,隋煬帝下詔征討高句麗,命令幽州總管元弘嗣往東萊海口造船三百艘,官吏監督勞役甚急,結果造船工匠晝夜在水中,幾乎不敢休息,從腰往下都長出蛆蟲,十分之三四的人因此死去。隋煬帝下詔集結天下的軍隊,無論南北遠近,都要匯合於涿郡。集結了天下軍隊之後,
隋煬帝又另外徵發了江淮以南水手一萬人,弩手三萬人,嶺南排鑹手三萬人,又命令河南、淮南、江南造戎車五萬乘送到高陽,用來裝載衣甲幔幕,還徵發民夫以供軍須。秋,七月,隋煬帝徵發發江淮以南民夫及船運黎陽及洛口諸倉米到涿郡,船隻相次千餘裡,載兵甲及攻取之具,長期來往在路上的有數十萬人,擠滿了道路,晝夜不停,死者相枕,臭穢盈路,天下騷動。

隋軍總共一百多萬主戰兵馬,分三路,左右兩路軍再分十二路,每路軍馬各有各自軍事目的,加上大量的輔兵及運糧部隊分走二十四條進兵路線,計畫完成各自任務之後最終會在平壤會師。另外還有來護兒率領水軍從海上進攻,突襲平壤。各路隋軍加起來已經超過了一百一十三萬,而為大軍運輸物資的民夫是隋軍的兩倍,隋直接、間接的參戰人員已經超過了五百萬。

大業八年(612年)的三月底,隋朝大軍抵達了遼河。隋煬帝命令宇文愷修築浮橋,浮橋修成後,隋軍從西岸進攻。在浮橋延伸到距離對岸還差數米的位置時,高句麗趁機攻擊,隋軍無法登岸,死亡甚眾,隋朝左屯衛大將軍麥鐵杖與虎賁郎將錢士雄、孟叉等皆戰死。打退了隋朝的第一次進攻,隋多名將領奮勇殺敵戰死。於是隋軍斂兵,少府監何稠接橋,諸軍接連前進,大戰于東安,擊敗高句麗軍,

死亡上萬人。隋軍乘勝包圍遼東城。

最開始隋煬帝在遼水會師的時候,隋煬帝說現在是“弔民伐罪,非為功名”,為了防止將領輕兵掩襲孤軍獨鬥去爭取功勞名聲以邀勳賞,所以命令他們分為三道,但凡有攻擊軍事行動,必須要三道之間相互通報,不許輕軍獨進,而且軍事進止都要先奏聞隋煬帝,等回復命令。遼東城的高句麗軍數次出擊不利,於是嬰城固守。隋煬帝下命令攻城,

又命令諸將,如果高句麗要投降,就應該安撫接納,不要再縱兵進攻。遼東城將要被攻陷的時候,城中的高句麗軍隊就聲稱請降,隋朝諸將奉隋煬帝的旨而不敢繼續進攻,而是先上奏隋煬帝,等回復命令到達,城裡的高句麗軍已經準備好了防禦,再次開始抵抗。這樣的情況重複了好多次,隋煬帝仍然不醒悟。隋軍仍然沒有攻下遼東城。即使之後煬帝親自到前線指揮,但士氣已經衰落的隋軍在遼東守軍的頑抗下又僵持了一個月也沒能拿下這個城池。高句麗的其他城市也堅守,隋軍沒有攻下。

右翊衛大將軍來護兒率領江、淮水軍,船隻守衛相接數百里,進入浿水(大同江),與高句麗軍相遇,擊破之。來護兒想乘勝進攻高句麗的城池,副總管周法尚希望等其他隋軍到達後一起前進,來護兒不聽,選取精兵四萬,進至高句麗的城池下,高句麗詐敗,來護兒中計,縱兵俘掠,隊伍混亂,高句麗伏兵趁機攻擊隋軍,來護兒大敗,士卒還者不過數千人。高句麗軍隊追擊到隋軍船所,周法尚整軍列陣待之,高句麗軍才退去。來護兒率軍返回駐紮在海浦,不敢再留下應接其他隋軍。

隋朝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出扶餘道,右翊衛大將軍于仲文出樂浪道,左驍衛大將軍荊元恒出遼東道,右翊衛將軍薛世雄出沃沮道,右屯衛將軍辛世雄出玄菟道,右禦衛將軍張瑾出襄平道,右武將軍趙孝才出碣石道,涿郡太守檢校左武衛將軍崔弘昇出遂城道,檢校右禦衛虎賁郎將衛文昇出增地道,會於鴨綠江以西。宇文述等人的軍隊人馬都攜帶百日所用的糧草,還帶著排甲、槍槊以及衣資、戎具、火幕,太沉重以致於難以負荷。下令軍中:“遺棄米粟者斬!”士卒都在幕下掘坑埋了糧草,結果才走了一半路程,糧草已經快要耗盡。

高句麗派其大臣乙支文德來詐降,觀察隋軍的虛實。隋朝于仲文想要趁機捉住乙支文德嗎,但是被劉士龍阻止。于仲文放走乙支文德之後,又後悔了,決定追擊乙支文德。當時隋煬帝命令駐軍受于仲文節度。于仲文、宇文述等九支軍隊渡水追乙支文德。乙支文德看到隋軍將士有饑色,所以想讓他們更疲憊,每一接戰就詐敗、撤走。宇文述一天之內七次戰鬥取勝,繼續前進,渡過薩水。乙支文德再次派使者詐降。宇文述看到隋軍士卒疲弊,不能再作戰,而平壤城險固,估計難以迅速攻下,於是趁機撤退。宇文述等人的軍隊返回時,高句麗軍從四面攻擊,宇文述等人且戰且行。到達薩水,隋軍渡河渡到一半時,高句麗攻擊隋軍後軍,隋朝左屯衛將軍辛世雄戰死,諸虜隋軍都潰敗,無法禁止。將士奔逃一日一夜到達鴨綠水,行了四百五十裡。王仁恭為殿后,擊退了高句麗的追兵。 諸路隋軍,只有衛文升一軍獨全。

宇文述等九支軍隊渡過遼河時,有30萬5千軍人,等到返回遼東城時,只有2700人,物資儲備兵器軍械巨以萬計,也丟失殆盡。

隋煬帝第一次攻高句麗之戰遂以失敗而告終。

但士氣已經衰落的隋軍在遼東守軍的頑抗下又僵持了一個月也沒能拿下這個城池。高句麗的其他城市也堅守,隋軍沒有攻下。

右翊衛大將軍來護兒率領江、淮水軍,船隻守衛相接數百里,進入浿水(大同江),與高句麗軍相遇,擊破之。來護兒想乘勝進攻高句麗的城池,副總管周法尚希望等其他隋軍到達後一起前進,來護兒不聽,選取精兵四萬,進至高句麗的城池下,高句麗詐敗,來護兒中計,縱兵俘掠,隊伍混亂,高句麗伏兵趁機攻擊隋軍,來護兒大敗,士卒還者不過數千人。高句麗軍隊追擊到隋軍船所,周法尚整軍列陣待之,高句麗軍才退去。來護兒率軍返回駐紮在海浦,不敢再留下應接其他隋軍。

隋朝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出扶餘道,右翊衛大將軍于仲文出樂浪道,左驍衛大將軍荊元恒出遼東道,右翊衛將軍薛世雄出沃沮道,右屯衛將軍辛世雄出玄菟道,右禦衛將軍張瑾出襄平道,右武將軍趙孝才出碣石道,涿郡太守檢校左武衛將軍崔弘昇出遂城道,檢校右禦衛虎賁郎將衛文昇出增地道,會於鴨綠江以西。宇文述等人的軍隊人馬都攜帶百日所用的糧草,還帶著排甲、槍槊以及衣資、戎具、火幕,太沉重以致於難以負荷。下令軍中:“遺棄米粟者斬!”士卒都在幕下掘坑埋了糧草,結果才走了一半路程,糧草已經快要耗盡。

高句麗派其大臣乙支文德來詐降,觀察隋軍的虛實。隋朝于仲文想要趁機捉住乙支文德嗎,但是被劉士龍阻止。于仲文放走乙支文德之後,又後悔了,決定追擊乙支文德。當時隋煬帝命令駐軍受于仲文節度。于仲文、宇文述等九支軍隊渡水追乙支文德。乙支文德看到隋軍將士有饑色,所以想讓他們更疲憊,每一接戰就詐敗、撤走。宇文述一天之內七次戰鬥取勝,繼續前進,渡過薩水。乙支文德再次派使者詐降。宇文述看到隋軍士卒疲弊,不能再作戰,而平壤城險固,估計難以迅速攻下,於是趁機撤退。宇文述等人的軍隊返回時,高句麗軍從四面攻擊,宇文述等人且戰且行。到達薩水,隋軍渡河渡到一半時,高句麗攻擊隋軍後軍,隋朝左屯衛將軍辛世雄戰死,諸虜隋軍都潰敗,無法禁止。將士奔逃一日一夜到達鴨綠水,行了四百五十裡。王仁恭為殿后,擊退了高句麗的追兵。 諸路隋軍,只有衛文升一軍獨全。

宇文述等九支軍隊渡過遼河時,有30萬5千軍人,等到返回遼東城時,只有2700人,物資儲備兵器軍械巨以萬計,也丟失殆盡。

隋煬帝第一次攻高句麗之戰遂以失敗而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