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冬病夏治要抓緊,“以熱逼寒”正當時!

三伏天養好生,健康一整年!

冬病夏治要抓緊,“以熱逼寒”正當時

三伏天治病

所謂“三伏”,是指7月中下旬,氣候漸熱屬初伏,8月上旬為中伏,8月中旬為末伏,氣溫最高,三者統稱“三伏”。

三伏天養生要把握三個原則:一是冬病夏治,二是夏補三伏。然後再加上適當的體育鍛煉。

今天,我們就主要講講冬病夏治的重要性!

什麼是冬病?

冬病就是在冬季易發作、常發作的疾病或不適感,多因內虛外寒導致。包括一些由於陽氣不足,正氣虧虛、虛寒型疼痛和一切免疫功能低下類疾病或者冬季易發作的疾病。

冬病主要有肺類疾病、骨科疾病、脾胃類疾病等。

為什麼冬病要夏治?

冬病夏治要抓緊,“以熱逼寒”正當時

三伏天治病

冬病夏治源于《黃帝內經》提出的“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如《內經》所述,人與自然界是統一的,

人體的陽氣和自然界的陽氣相符,生於春,旺于夏,收於秋,而藏於冬。

冬病患者體質偏虛寒,再加上冬天環境寒冰一片,兩寒夾擊,便毫無解凍的可能。所以在冬天治寒症,就像是雨天裡晾衣服,是很困難的。而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也是人體陽氣最為旺盛的時候。三伏時節人體經脈氣血運行充盈,毛孔張開。此時治療某些寒性疾病可以最大限度地以熱治寒,

鼓舞陽氣,驅散體內寒氣,調整陰陽,從而達到減少冬季發病頻率或徹底根治疾病的效果。所以,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黃金時間。

三伏天艾灸,排出一身邪氣

三伏天“風、寒、暑、濕、燥、火”六邪旺盛混雜。寒為萬病之源,濕是萬病之母,風是萬病之首,火邪和暑邪極易耗氣傷津,使人正氣不足而引發各種虛症。

虛則補之,運用三伏天,在陽氣最旺的夏季艾灸,用艾火的純陽,對經絡腧穴溫熱刺激,

令陽氣滲入穴位經絡,使全身氣血充盈,直達病所,標本兼治,為身體溫經散寒、補虛助陽,鼓舞陽氣,平衡陰陽,祛除一切寒濕,打通經絡。中醫講:“血遇熱則行,經遇熱則通,寒遇熱則溫,濕遇熱則散,風遇熱則出,火遇熱則解,痰遇熱則化,虛遇熱則壯。”

艾灸的熱力不同與其他任何物體散發的熱力,與人體的元氣之熱力相親近,溫暖,舒暢、通透…

所以說,三伏天艾灸有如神助,

此時不艾灸,更待何時?

三伏天艾灸的好處

溫腎壯陽、元氣充足

驅寒除濕、溫通經絡

扶陽補正、回陽救逆

三伏天治暑濕症

冬病夏治要抓緊,“以熱逼寒”正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