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胡澤君做客新華網兩會特別訪談 回應網友十大關切

3月11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常務副檢察長胡澤君做客新華網兩會特別訪談,與網友線上交流。期間,胡澤君就公益訴訟、防範冤假錯案、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防治校園欺淩和暴力、未成年人保護、打擊電信詐騙犯罪、懲治和預防扶貧領域職務犯罪等群眾關心的熱點話題作了回應。

最高人民檢察院常務副檢察長胡澤君做客新華網兩會特別訪談

2017年檢察機關公益訴訟試點將從四方面著力

2016年,“兩高”聯合發佈《關於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消息在朋友圈被刷屏,

為期兩年的公益訴訟試點工作也即將完成。2017年,檢察機關將如何更廣泛地通過公益訴訟“為民撐腰”?

3月11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常務副檢察長胡澤君在做客新華網兩會特別訪談時表示,環境問題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建設良好的生態環境離不開法治的保障。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

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部署的一項重大改革任務。2015年7月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決定,授權最高人民檢察院在1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為期二年的提起公益訴訟試點。一年多來,試點工作總體進展順利。2017年,檢察機關將繼續認真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聚焦健康中國、美麗中國、法治政府建設等領域人民群眾關注的突出問題,
積極回應群眾關切。

最高人民檢察院常務副檢察長胡澤君

胡澤君表示,檢察機關探索提起公益訴訟是創新保護公益的有效方式,今年7月這項試點工作將結束,對於下一步的試點工作,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審議公益訴訟試點中期報告時提出了明確要求。

為圓滿完成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的試點工作任務,檢察機關準備從以下四個方面著力:

第一,強化督促指導,推動試點工作穩妥有序開展。及時總結宣傳試點經驗做法,完善試點工作實施辦法和配套制度機制。

第二,加大辦案力度,鞏固試點成效。進一步突出工作重點,重點辦理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的公益訴訟案件。

完善檢察機關內部各業務部門之間資訊共用、線索移送、案件協查、結果回饋等工作機制,加強與公安、環境保護、食品藥品安全、國土資源等行政執法部門案件資訊移送工作。

第三,加強溝通協調,形成保護公共利益合力。主動爭取黨委領導和人大監督,加強與人民法院、行政機關以及相關單位、社會組織的溝通協調,充分凝聚共識,實現有效銜接。

第四,加強隊伍建設,提升辦理公益訴訟案件能力水準。

胡澤君強調,檢察機關將進一步加強對試點情況的總結,重點加強對已起訴個案、訴前程式、試點前後行政機關採納檢察建議情況的分析研究,加強公益訴訟基礎理論以及調查手段、證據規則、出庭規範等司法實務問題的研究,完善辦案流程、規範辦案標準,研究提出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的立法建議,更廣泛地通過公益訴訟保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真正做到“為民撐腰”。

構建糾正和防範冤錯案件長效機制

2016年,聶樹斌案被宣告無罪備受社會關注。檢察機關在案件辦理過程中是怎樣發揮職能作用的?為防止冤假錯案發生,接下來檢察機關將在工作機制建設方面作出哪些努力?

3月11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常務副檢察長胡澤君在做客新華網兩會特別訪談時表示,檢察機關是我國憲法規定的法律監督機關,開展訴訟監督、糾正防止冤假錯案,是檢察機關的法定職責和神聖使命。在辦理聶樹斌故意殺人、強☆禁☆姦申訴案過程中,檢察機關積極履行法律監督職責,切實保障當事人合法權益,依法獨立審查案件,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秉持客觀公正的立場,認真審閱在案全部卷宗,形成20余萬字的閱卷筆錄,赴河北全面覆核調查案件證據,提訊了與本案相關的另案被告人王書金,實地走訪查看了案發現場,製作調查詢問筆錄200餘頁。在這些工作的基礎上,檢察機關明確提出“原審判決認定聶樹斌犯故意殺人罪、強☆禁☆姦婦女罪的證據不確實、不充分,應當依法宣判聶樹斌無罪”的檢察意見。2016年1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再審宣判聶樹斌無罪,判決書全部採納了檢察機關的檢察意見。可以說,檢察機關的行動有力促使該案得到糾正,維護了司法公正,保障了國家法律的統一正確實施。

胡澤君指出,司法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這些年檢察機關結合案件辦理工作,努力從制度機制建設抓起,更加注重構建糾正和防範冤錯案件的長效機制。

一是完善糾正冤錯案件的制度體系。包括建立健全冤錯案件發現報告、審查指導、監督糾正、賠償追責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形成了糾正冤錯案件的常態化機制。我們還完善冤錯案件反向審視和分析報告制度,從刑事訴訟的末端,即申訴案件辦理環節,反向審視辦案中存在的問題,深入分析原因、促進完善機制。

二是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強化對刑事訴訟活動的法律監督。包括強化訴訟過程中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知情權、陳述權、辯護辯論權、申請權、申訴權的制度保障。完善對限制人身自由司法措施和偵查手段的司法監督,加強對刑訊逼供和非法取證的源頭預防。探索建立重大疑難案件偵查機關聽取檢察機關意見建議制度,完善介入偵查、引導取證制度,加強對偵查取證的監督引導。加強對阻礙當事人及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行使訴訟權利等行為的監督,注重發揮律師在防範冤錯案件、維護司法公正中的重要作用等等。

三是完善司法責任制,建立健全辦案品質終身負責制。全面推進司法責任制改革,明確檢察機關內部各層級的職權和辦案責任,堅持“誰辦案誰負責、誰決定誰負責”,檢察人員對其履行檢察職責的行為承擔司法責任,在職責範圍內對辦案品質終身負責。檢察人員在辦案中故意違反法律或有關規定,或者工作嚴重不負責任,造成冤錯案件等嚴重後果的,依法嚴肅追究責任。

四是完善內部監督制約機制。包括更加注重規範檢察機關自身司法行為,建立規範司法行為專項整治常態化機制,持續糾正不規範司法“頑疾”。完善案件管理機制,升級完善統一業務應用系統,在全國四級檢察機關全面實現辦案資訊網上錄入、辦案流程網上管理、辦案活動網上監督。運用案件資訊公開系統,進一步拓寬司法公開的深度和廣度,以公開促公正等等。

2016年檢察機關從五方面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

當回答去年檢察機關在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時,胡澤君表示,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是我們黨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出發,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和刑事訴訟制度的重大改革部署。從2015年開始,在中央政法委直接領導下,最高檢會同有關部門認真研究如何推進改革,反復溝通協調。2016年7月,經中央深改組審議通過後,《關於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的意見》正式出臺。檢察機關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積極採取有效措施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第一,堅持證據裁判原則,確保偵查、審查起訴的案件事實證據經得起法律檢驗。最高檢制定出臺《刑事案件審查逮捕指引》《刑事公訴案件證據審查指引》等一系列檔。積極構建以證據為核心的刑事指控體系,建立書面審查與調查覆核相結合的親歷性辦案模式,對命案等重大案件建立以客觀性證據為主導的證據審查模式,實行技術性證據專門審查制度,建立重大案件偵查終結前訊問合法性核查制度,以及完善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等。

第二,積極構建與多層次訴訟體系相適應的公訴模式,推動在更高層次上實現公正與效率的統一。進一步發揮檢察機關審前把關和分流作用,構建普通程式、簡易程式、速裁程式有序銜接的多層次刑事訴訟體系,推動實現繁簡分流,提高訴訟效率。積極探索被告人認罪與不認罪案件相區別的出庭公訴模式,強調“繁案精辦”“簡案快辦”。

第三,加強監督引導,著力構建新型訴偵關係。持續加強對立案活動的監督,防止一些不應當立案的案件進入司法程式。對發現的刑訊逼供、暴力取證、濫用限制人身自由強制措施、違法查封扣押凍結財物等偵查違法行為,及時督促偵查機關予以糾正。與公安機關共同推進建立對公安派出所刑事偵查活動的監督機制,最高檢部署在10個省份開展為期兩年的試點工作,從源頭上促進提高偵查品質。

第四,加強監督配合,構建新型訴審關係。嚴把公訴案件品質關,把提高公訴品質作為構建新型訴審關係的前提,加強公訴能力建設,努力建設專業化公訴隊伍。適應改革要求,進一步強化刑事審判監督工作,調整刑事抗訴工作重心,更加注重對法律適用錯誤的抗訴。

第五,加強律師權益保障,構建新型檢律關係。

檢察機關堅持反腐敗力度不減、尺度不松、節奏不變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查處了100多名省部級“大老虎”,僅在2016年就有34名省部級及以上官員獲刑。數字的背後似乎也體現出檢察機關在查辦職務犯罪上的新突破。

3月11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常務副檢察長胡澤君在做客新華網兩會特別訪談時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檢察機關始終堅持党的領導,深入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反腐敗力度不減、尺度不松、節奏不變,“打虎”“拍蠅”“獵狐”一起抓。截至2016年底,全國檢察機關共立案查處職務犯罪案件155269件208306人。其中,貪污賄賂犯罪案件119618件156416人,瀆職侵權犯罪案件35651件51890人;依法提起公訴125087件173988人,與十八大前同期相比,立案人數、起訴人數分別上升17.4%、10.4%,升幅創歷史新高。

胡澤君強調,檢察機關更加注重調整辦案結構,集中查辦職務犯罪大案要案,立案查處貪污賄賂100萬元以上犯罪案件16336件,同比上升145.7%;瀆職侵權重特大案件20644件,同比上升42%;查處縣處級以上幹部職務犯罪要案14827人,同比上升41.4%,形成依法反腐的高壓態勢。

檢察機關從四方面保障“轉隸”工作順利進行

目前,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正在北京、山西和浙江三省市開始試點,原本隸屬各級檢察機關的反貪局、反瀆職侵權局也將併入相應的監察委。試點省份“轉隸”工作進度如何?檢察機關有哪些做法保障“轉隸”工作順利進行?

3月11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常務副檢察長胡澤君在做客新華網兩會特別訪談時表示,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頂層設計。檢察機關堅決落實中央部署要求,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目標任務和措施要求,主動支持配合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推動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

一是及時傳達學習六中全會精神,提高檢察人員思想認識和政治站位元,確保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決策部署上來,自覺擁護改革、自覺支持改革。

二是制定印發通知,統一認識,加強有效銜接,配合改革工作,確保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三是最高檢黨組專門召開會議,專題研究檢察機關與國家監察機關工作銜接等問題。加強對改革試點地區檢察機關職務犯罪偵查預防部門“轉隸”工作的指導,提出具體指導意見。

四是及時組織召開全國檢察機關偵查預防職務犯罪工作座談會,明確提出配合推進改革的措施、任務和要求。

通過上述工作,全國檢察機關及廣大檢察人員總體保持思想穩定、隊伍穩定、辦案工作穩定,自覺做到正確認識改革,認真做好各項支持配合改革工作,為確保改革順利進行創造了有利條件。目前北京、山西、浙江等三個試點地區省級層面“轉隸”工作已經基本完成,正在積極推進市、縣級“轉隸”工作。

2016年檢察機關通過四點做法防治校園欺淩

近年來,青年少犯罪和校園欺淩事件頻發,且呈現出低齡化趨勢,嚴重影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檢察機關去年在防治校園欺淩和暴力方面有什麼舉措?

3月11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常務副檢察長胡澤君在做客新華網兩會特別訪談時表示,去年,檢察機關把參與防治校園欺淩和暴力工作,參加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合力監護、相伴成長”專項行動,開展“法治進校園”全國巡講活動,作為加強未成年人司法保護的三項重點舉措。工作中,檢察機關精心組織,認真落實,取得了較好效果。其主要做法是:

第一,依法懲治嚴重校園暴力犯罪。全國檢察機關批准逮捕涉嫌校園欺淩和暴力犯罪嫌疑人1180人,提起公訴2449人。對教唆、脅迫、誘騙、利用在校中小學生違法犯罪的成年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403人,起訴678人,監督公安機關立案8件18人。

第二,切實加強對被害學生的權益保護和關愛救助。全國檢察機關聯合有關部門,共對被害學生進行司法救助148人、法律援助562人、心理疏導512人、身體康復338人。各地檢察機關設置了具備詢問、心理疏導等功能的未成年人案件專門辦案區,探索建立一站式取證等適合未成年人身心特點的辦案方式,避免因辦案方式不當對未成年被害人造成“二次傷害”。對同學之間因瑣事引發的輕微犯罪案件,共引導案件當事人達成刑事和解544件,保障了被害人權益,修復了同學關係,維護校園和諧。

第三,努力教育、感化、挽救涉罪學生。對於罪行輕微,屬於初犯、偶犯,能夠認罪悔罪的的涉罪學生,依法不批准逮捕798人,不起訴688人,為他們回歸社會預留通道。堅持將教育感化挽救工作貫穿於辦案始終,共對涉罪學生開展社會調查2733人、提供法律援助2514人,對符合條件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封存犯罪記錄,提高了幫教效果。

第四,與家庭、學校和社會形成防治校園欺淩合力。上海、重慶、四川、吉林、山西等地檢察機關探索開展相關法治教育工作,提高監護人的監護幫教能力。對於辦案中發現的校園安全管理問題,檢察機關及時提出檢察建議,配合有關部門對校園周邊環境進行整治。

將通過五方面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的專業化建設

在回答檢察機關開展農村留守兒童保護情況及未來需要加強哪些工作時,胡澤君表示,農村留守兒童和其他兒童一樣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心。檢察機關認真落實中央要求,與民政部等部門聯合開展了“合力監護,相伴成長”專項活動,主要做了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依法嚴厲打擊侵害農村留守兒童的犯罪活動。2016年,檢察機關批准逮捕此類案件1648件1986人,起訴2151件2663人。貴州省納雍縣某中學教師謝某猥褻留守未成年學生數人,公安機關僅予以治安處罰,媒體曝光後,當地檢察機關及時啟動立案監督程式,監督公安機關對該案立案偵查,後對謝某作出了批捕決定。

二是加強對涉罪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感化、挽救。比如山東省威海市檢察機關實施了“旭日工程”,對涉罪留守兒童有針對性地開展案後跟蹤回訪,幫助他們順利回歸學校、社會。

三是積極對被害農村留守兒童進行關愛救助。四川省檢察機關在辦理趙某某強☆禁☆姦留守兒童劉某某一案時,發現被害人劉某某家庭生活非常困難,而被告人趙某某又無力對被害人進行賠償,就協助被害人申請國家司法救助金20000元。對於監護人侵害未成年人權益案件和監護缺失的情況,檢察機關還依法建議、督促、支持有關部門和個人提出轉移監護權訴訟。

四是開展針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法治教育活動。檢察機關在開展“法治進校園”全國巡講活動中,把農村留守學生作為巡講的重點,提高留守兒童、家長、教師的法治意識和維權意識。四川省成都市未成年人檢察“亮晶晶”團隊長期堅持開展留守兒童法治宣傳和關愛保護工作,已經成為較有影響的未檢工作品牌。

五是積極參與構建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社會化工作機制。各地檢察機關加強與政府部門、社會組織等社會力量溝通配合,共同做好留守兒童保護工作。比如,河南省檢察院與省民政廳會簽《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司法保護的意見》,制訂了八項措施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司法保護。

2017年,檢察機關將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的專業化建設,提高未成年人檢察隊伍的業務素質。更加注重未成年人檢察規範化建設,對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相關工作進行規範。持續推動未成年人檢察社會化建設,依靠社會力量的幫助,更好地做好涉案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挽救和關愛救助工作。

2016年檢察機關做了五方面工作打擊電信詐騙犯罪

當介紹2016年檢察機關在打擊電信詐騙犯罪方面取得了哪些進展和成效時,胡澤君表示,2015年11月開展打擊治理電信網路新型違法犯罪專項行動以來,最高檢高度重視,全國檢察機關全力以赴,充分履行檢察職能,加大對電信詐騙、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犯罪等新型網路犯罪案件的懲治力度,有效遏制了違法犯罪發展蔓延勢頭。檢察機關主要做了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積極安排部署專項打擊行動。2016年5月,最高檢專門下發《關於切實做好打擊整治電信網路詐騙犯罪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國各級檢察機關加大對電信網路詐騙犯罪打擊力度,確保打擊實效。與其他專項打擊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共同制定出臺《關於進一步防範和打擊電信網路新型違法犯罪的若干意見》,和《關於防範和打擊電信網路詐騙犯罪的通告》,促進對此類犯罪的源頭治理和形成打擊合力。2016年,全國檢察機關共批准逮捕電信詐騙犯罪19345人,有力震懾了犯罪。

二是依法從快辦理電信網路詐騙犯罪案件,做到“三個一律”。檢察機關對於電信網路詐騙案件,一律依法快捕快訴;對重大電信網路詐騙案件,一律組成專班集中辦理;對重點整治地區,一律加大源頭治理和綜合治理的力度。通過及時啟動重大敏感案件快速反應機制,做到及時報告、準確研判、提前介入、快捕快訴,確保了檢察環節對電信網路詐騙犯罪的打擊力度,提升了辦案品質和效率。

三是突出工作重點,加強協調配合。重點打擊電信網路詐騙,出售、非法提供、非法獲取公民個人資訊,非法生產、銷售、使用“偽基站”“黑廣播”、手機惡意程式等犯罪活動。與公安部聯合掛牌督辦兩批共62起重大電信網路詐騙案件。多次與公安機關定期、不定期召開聯席會議,通報案件辦理情況,研討解決執法辦案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積極聯合公安機關打擊跨國跨境電信網路詐騙犯罪,確保了案件的順利辦理。

四是推動司法解釋和指導意見及時出臺。針對電信網路詐騙犯罪電子證據取證難、固定難、認定難的問題,與最高法、公安部聯合印發《關於辦理刑事案件收集提取和審查判斷電子資料若干問題的規定》。與最高法、公安部聯合印發《關於辦理電信網路詐騙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對電信網路詐騙犯罪的定罪量刑、關聯犯罪的定罪量刑、電信網路詐騙共同犯罪和主觀故意的認定、電信網路詐騙案件的管轄、涉案財物的處理、調查取證和證據認定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規定,進一步明確了辦案標準,解決了司法實踐中的相關疑難問題。

五是探索專業化辦案,提升司法辦案水準。電信網路犯罪屬於新型網路犯罪,案件具有跨地區跨國境、嫌疑人多、證據收集固定難、證據電子化程度高等特點。為此,辦理此類案件任務重的地方檢察機關相繼組建專業化辦案隊伍。如北京市東城區、海澱區檢察院分別成立了網路和電信犯罪檢察部、科技犯罪檢察部,配備既懂法律又懂科技的檢察官辦理電信網路詐騙犯罪案件。這些專業化辦案部門針對電信網路詐騙犯罪的新特點,制定了相應的證據審查指引,有效提高了案件辦理品質。

去年檢察機關懲治和預防扶貧領域職務犯罪取得五項成果

在回答懲治和預防扶貧領域職務犯罪方面檢察機關做了哪些工作時,胡澤君表示,2016年是實施脫貧攻堅的開局之年。全國檢察機關部署開展為期5年的集中整治和加強預防扶貧領域職務犯罪專項工作,依法查辦和預防扶貧開發領域的職務犯罪,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據胡澤君介紹,在開展專項工作過程中,檢察機關立足職能,堅持精准打擊、精准預防、精准監督,取得了扎扎實實的成果。一是著力抓好專項查案工作。堅持抓系統、系統抓,立案查辦了一批易地搬遷、整村推進、土地整理、危房改造、義務教育、資金補貼等領域和環節的職務犯罪案件。2016年全國檢察機關共查辦扶貧領域職務犯罪案件1892人,同比上升102.8%。二是部署開展警示宣傳教育。集中開展“精准扶貧、廉潔為民”百日專題警示宣傳教育基層行活動,為專項工作深入開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三是穩步推進扶貧領域精准監督。重點加強對扶貧資訊公開公示的監督,有效倒逼各部門、鄉鎮、村組精准全面公正落實扶貧政策,築牢惠農扶貧資金“安全網”。四是大力推行扶貧領域基礎資訊共用。主動加強與扶貧部門聯繫,及時瞭解掌握扶貧政策專案資訊,從中發現職務犯罪案件線索,堵塞管理漏洞。五是著力夯實扶貧專項工作的群眾基礎。在貧困鄉鎮、村組普遍建立檢察聯絡室,推行檢察官聯繫貧困村制度,使檢察機關的扶貧專項工作與群眾工作得到有機結合。

2017年將從五方面加大懲治和預防扶貧領域職務犯罪的力度

當回答為保證脫貧攻堅的如期完成檢察機關在2017年將會有哪些工作部署時,胡澤君表示,2017年是脫貧攻堅的重要一年。檢察機關將進一步加大懲治和預防扶貧領域職務犯罪的力度,推進扶貧開發領域反腐倡廉建設,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

一是繼續聚焦重點領域、重點環節、重點地區,深入查辦扶貧開發領域破壞脫貧攻堅戰略實施以及“小官大貪”、侵吞挪用、克扣強佔等侵害貧困群眾利益的職務犯罪。

二是深入推進扶貧領域警示宣傳教育基層行活動,力爭2017年實現對扶貧工作人員警示教育的全覆蓋。

三是組織開展重點易地扶貧搬遷專案、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專案專項監督,實現對扶貧資金項目監督的全覆蓋。

四是深入剖析扶貧領域職務犯罪案件,加強制度建設,實行標本兼治,構建預防扶貧領域職務犯罪長效機制。

五是加強對扶貧開發重點地區的督導檢查,指導推動專項工作深入有效開展,不斷取得新成果。

(新華網)

胡澤君強調,檢察機關將進一步加強對試點情況的總結,重點加強對已起訴個案、訴前程式、試點前後行政機關採納檢察建議情況的分析研究,加強公益訴訟基礎理論以及調查手段、證據規則、出庭規範等司法實務問題的研究,完善辦案流程、規範辦案標準,研究提出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的立法建議,更廣泛地通過公益訴訟保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真正做到“為民撐腰”。

構建糾正和防範冤錯案件長效機制

2016年,聶樹斌案被宣告無罪備受社會關注。檢察機關在案件辦理過程中是怎樣發揮職能作用的?為防止冤假錯案發生,接下來檢察機關將在工作機制建設方面作出哪些努力?

3月11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常務副檢察長胡澤君在做客新華網兩會特別訪談時表示,檢察機關是我國憲法規定的法律監督機關,開展訴訟監督、糾正防止冤假錯案,是檢察機關的法定職責和神聖使命。在辦理聶樹斌故意殺人、強☆禁☆姦申訴案過程中,檢察機關積極履行法律監督職責,切實保障當事人合法權益,依法獨立審查案件,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秉持客觀公正的立場,認真審閱在案全部卷宗,形成20余萬字的閱卷筆錄,赴河北全面覆核調查案件證據,提訊了與本案相關的另案被告人王書金,實地走訪查看了案發現場,製作調查詢問筆錄200餘頁。在這些工作的基礎上,檢察機關明確提出“原審判決認定聶樹斌犯故意殺人罪、強☆禁☆姦婦女罪的證據不確實、不充分,應當依法宣判聶樹斌無罪”的檢察意見。2016年1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再審宣判聶樹斌無罪,判決書全部採納了檢察機關的檢察意見。可以說,檢察機關的行動有力促使該案得到糾正,維護了司法公正,保障了國家法律的統一正確實施。

胡澤君指出,司法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這些年檢察機關結合案件辦理工作,努力從制度機制建設抓起,更加注重構建糾正和防範冤錯案件的長效機制。

一是完善糾正冤錯案件的制度體系。包括建立健全冤錯案件發現報告、審查指導、監督糾正、賠償追責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形成了糾正冤錯案件的常態化機制。我們還完善冤錯案件反向審視和分析報告制度,從刑事訴訟的末端,即申訴案件辦理環節,反向審視辦案中存在的問題,深入分析原因、促進完善機制。

二是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強化對刑事訴訟活動的法律監督。包括強化訴訟過程中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知情權、陳述權、辯護辯論權、申請權、申訴權的制度保障。完善對限制人身自由司法措施和偵查手段的司法監督,加強對刑訊逼供和非法取證的源頭預防。探索建立重大疑難案件偵查機關聽取檢察機關意見建議制度,完善介入偵查、引導取證制度,加強對偵查取證的監督引導。加強對阻礙當事人及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行使訴訟權利等行為的監督,注重發揮律師在防範冤錯案件、維護司法公正中的重要作用等等。

三是完善司法責任制,建立健全辦案品質終身負責制。全面推進司法責任制改革,明確檢察機關內部各層級的職權和辦案責任,堅持“誰辦案誰負責、誰決定誰負責”,檢察人員對其履行檢察職責的行為承擔司法責任,在職責範圍內對辦案品質終身負責。檢察人員在辦案中故意違反法律或有關規定,或者工作嚴重不負責任,造成冤錯案件等嚴重後果的,依法嚴肅追究責任。

四是完善內部監督制約機制。包括更加注重規範檢察機關自身司法行為,建立規範司法行為專項整治常態化機制,持續糾正不規範司法“頑疾”。完善案件管理機制,升級完善統一業務應用系統,在全國四級檢察機關全面實現辦案資訊網上錄入、辦案流程網上管理、辦案活動網上監督。運用案件資訊公開系統,進一步拓寬司法公開的深度和廣度,以公開促公正等等。

2016年檢察機關從五方面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

當回答去年檢察機關在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時,胡澤君表示,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是我們黨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出發,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和刑事訴訟制度的重大改革部署。從2015年開始,在中央政法委直接領導下,最高檢會同有關部門認真研究如何推進改革,反復溝通協調。2016年7月,經中央深改組審議通過後,《關於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的意見》正式出臺。檢察機關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積極採取有效措施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第一,堅持證據裁判原則,確保偵查、審查起訴的案件事實證據經得起法律檢驗。最高檢制定出臺《刑事案件審查逮捕指引》《刑事公訴案件證據審查指引》等一系列檔。積極構建以證據為核心的刑事指控體系,建立書面審查與調查覆核相結合的親歷性辦案模式,對命案等重大案件建立以客觀性證據為主導的證據審查模式,實行技術性證據專門審查制度,建立重大案件偵查終結前訊問合法性核查制度,以及完善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等。

第二,積極構建與多層次訴訟體系相適應的公訴模式,推動在更高層次上實現公正與效率的統一。進一步發揮檢察機關審前把關和分流作用,構建普通程式、簡易程式、速裁程式有序銜接的多層次刑事訴訟體系,推動實現繁簡分流,提高訴訟效率。積極探索被告人認罪與不認罪案件相區別的出庭公訴模式,強調“繁案精辦”“簡案快辦”。

第三,加強監督引導,著力構建新型訴偵關係。持續加強對立案活動的監督,防止一些不應當立案的案件進入司法程式。對發現的刑訊逼供、暴力取證、濫用限制人身自由強制措施、違法查封扣押凍結財物等偵查違法行為,及時督促偵查機關予以糾正。與公安機關共同推進建立對公安派出所刑事偵查活動的監督機制,最高檢部署在10個省份開展為期兩年的試點工作,從源頭上促進提高偵查品質。

第四,加強監督配合,構建新型訴審關係。嚴把公訴案件品質關,把提高公訴品質作為構建新型訴審關係的前提,加強公訴能力建設,努力建設專業化公訴隊伍。適應改革要求,進一步強化刑事審判監督工作,調整刑事抗訴工作重心,更加注重對法律適用錯誤的抗訴。

第五,加強律師權益保障,構建新型檢律關係。

檢察機關堅持反腐敗力度不減、尺度不松、節奏不變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查處了100多名省部級“大老虎”,僅在2016年就有34名省部級及以上官員獲刑。數字的背後似乎也體現出檢察機關在查辦職務犯罪上的新突破。

3月11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常務副檢察長胡澤君在做客新華網兩會特別訪談時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檢察機關始終堅持党的領導,深入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反腐敗力度不減、尺度不松、節奏不變,“打虎”“拍蠅”“獵狐”一起抓。截至2016年底,全國檢察機關共立案查處職務犯罪案件155269件208306人。其中,貪污賄賂犯罪案件119618件156416人,瀆職侵權犯罪案件35651件51890人;依法提起公訴125087件173988人,與十八大前同期相比,立案人數、起訴人數分別上升17.4%、10.4%,升幅創歷史新高。

胡澤君強調,檢察機關更加注重調整辦案結構,集中查辦職務犯罪大案要案,立案查處貪污賄賂100萬元以上犯罪案件16336件,同比上升145.7%;瀆職侵權重特大案件20644件,同比上升42%;查處縣處級以上幹部職務犯罪要案14827人,同比上升41.4%,形成依法反腐的高壓態勢。

檢察機關從四方面保障“轉隸”工作順利進行

目前,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正在北京、山西和浙江三省市開始試點,原本隸屬各級檢察機關的反貪局、反瀆職侵權局也將併入相應的監察委。試點省份“轉隸”工作進度如何?檢察機關有哪些做法保障“轉隸”工作順利進行?

3月11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常務副檢察長胡澤君在做客新華網兩會特別訪談時表示,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頂層設計。檢察機關堅決落實中央部署要求,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目標任務和措施要求,主動支持配合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推動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

一是及時傳達學習六中全會精神,提高檢察人員思想認識和政治站位元,確保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決策部署上來,自覺擁護改革、自覺支持改革。

二是制定印發通知,統一認識,加強有效銜接,配合改革工作,確保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三是最高檢黨組專門召開會議,專題研究檢察機關與國家監察機關工作銜接等問題。加強對改革試點地區檢察機關職務犯罪偵查預防部門“轉隸”工作的指導,提出具體指導意見。

四是及時組織召開全國檢察機關偵查預防職務犯罪工作座談會,明確提出配合推進改革的措施、任務和要求。

通過上述工作,全國檢察機關及廣大檢察人員總體保持思想穩定、隊伍穩定、辦案工作穩定,自覺做到正確認識改革,認真做好各項支持配合改革工作,為確保改革順利進行創造了有利條件。目前北京、山西、浙江等三個試點地區省級層面“轉隸”工作已經基本完成,正在積極推進市、縣級“轉隸”工作。

2016年檢察機關通過四點做法防治校園欺淩

近年來,青年少犯罪和校園欺淩事件頻發,且呈現出低齡化趨勢,嚴重影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檢察機關去年在防治校園欺淩和暴力方面有什麼舉措?

3月11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常務副檢察長胡澤君在做客新華網兩會特別訪談時表示,去年,檢察機關把參與防治校園欺淩和暴力工作,參加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合力監護、相伴成長”專項行動,開展“法治進校園”全國巡講活動,作為加強未成年人司法保護的三項重點舉措。工作中,檢察機關精心組織,認真落實,取得了較好效果。其主要做法是:

第一,依法懲治嚴重校園暴力犯罪。全國檢察機關批准逮捕涉嫌校園欺淩和暴力犯罪嫌疑人1180人,提起公訴2449人。對教唆、脅迫、誘騙、利用在校中小學生違法犯罪的成年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403人,起訴678人,監督公安機關立案8件18人。

第二,切實加強對被害學生的權益保護和關愛救助。全國檢察機關聯合有關部門,共對被害學生進行司法救助148人、法律援助562人、心理疏導512人、身體康復338人。各地檢察機關設置了具備詢問、心理疏導等功能的未成年人案件專門辦案區,探索建立一站式取證等適合未成年人身心特點的辦案方式,避免因辦案方式不當對未成年被害人造成“二次傷害”。對同學之間因瑣事引發的輕微犯罪案件,共引導案件當事人達成刑事和解544件,保障了被害人權益,修復了同學關係,維護校園和諧。

第三,努力教育、感化、挽救涉罪學生。對於罪行輕微,屬於初犯、偶犯,能夠認罪悔罪的的涉罪學生,依法不批准逮捕798人,不起訴688人,為他們回歸社會預留通道。堅持將教育感化挽救工作貫穿於辦案始終,共對涉罪學生開展社會調查2733人、提供法律援助2514人,對符合條件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封存犯罪記錄,提高了幫教效果。

第四,與家庭、學校和社會形成防治校園欺淩合力。上海、重慶、四川、吉林、山西等地檢察機關探索開展相關法治教育工作,提高監護人的監護幫教能力。對於辦案中發現的校園安全管理問題,檢察機關及時提出檢察建議,配合有關部門對校園周邊環境進行整治。

將通過五方面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的專業化建設

在回答檢察機關開展農村留守兒童保護情況及未來需要加強哪些工作時,胡澤君表示,農村留守兒童和其他兒童一樣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心。檢察機關認真落實中央要求,與民政部等部門聯合開展了“合力監護,相伴成長”專項活動,主要做了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依法嚴厲打擊侵害農村留守兒童的犯罪活動。2016年,檢察機關批准逮捕此類案件1648件1986人,起訴2151件2663人。貴州省納雍縣某中學教師謝某猥褻留守未成年學生數人,公安機關僅予以治安處罰,媒體曝光後,當地檢察機關及時啟動立案監督程式,監督公安機關對該案立案偵查,後對謝某作出了批捕決定。

二是加強對涉罪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感化、挽救。比如山東省威海市檢察機關實施了“旭日工程”,對涉罪留守兒童有針對性地開展案後跟蹤回訪,幫助他們順利回歸學校、社會。

三是積極對被害農村留守兒童進行關愛救助。四川省檢察機關在辦理趙某某強☆禁☆姦留守兒童劉某某一案時,發現被害人劉某某家庭生活非常困難,而被告人趙某某又無力對被害人進行賠償,就協助被害人申請國家司法救助金20000元。對於監護人侵害未成年人權益案件和監護缺失的情況,檢察機關還依法建議、督促、支持有關部門和個人提出轉移監護權訴訟。

四是開展針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法治教育活動。檢察機關在開展“法治進校園”全國巡講活動中,把農村留守學生作為巡講的重點,提高留守兒童、家長、教師的法治意識和維權意識。四川省成都市未成年人檢察“亮晶晶”團隊長期堅持開展留守兒童法治宣傳和關愛保護工作,已經成為較有影響的未檢工作品牌。

五是積極參與構建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社會化工作機制。各地檢察機關加強與政府部門、社會組織等社會力量溝通配合,共同做好留守兒童保護工作。比如,河南省檢察院與省民政廳會簽《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司法保護的意見》,制訂了八項措施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司法保護。

2017年,檢察機關將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的專業化建設,提高未成年人檢察隊伍的業務素質。更加注重未成年人檢察規範化建設,對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相關工作進行規範。持續推動未成年人檢察社會化建設,依靠社會力量的幫助,更好地做好涉案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挽救和關愛救助工作。

2016年檢察機關做了五方面工作打擊電信詐騙犯罪

當介紹2016年檢察機關在打擊電信詐騙犯罪方面取得了哪些進展和成效時,胡澤君表示,2015年11月開展打擊治理電信網路新型違法犯罪專項行動以來,最高檢高度重視,全國檢察機關全力以赴,充分履行檢察職能,加大對電信詐騙、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犯罪等新型網路犯罪案件的懲治力度,有效遏制了違法犯罪發展蔓延勢頭。檢察機關主要做了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積極安排部署專項打擊行動。2016年5月,最高檢專門下發《關於切實做好打擊整治電信網路詐騙犯罪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國各級檢察機關加大對電信網路詐騙犯罪打擊力度,確保打擊實效。與其他專項打擊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共同制定出臺《關於進一步防範和打擊電信網路新型違法犯罪的若干意見》,和《關於防範和打擊電信網路詐騙犯罪的通告》,促進對此類犯罪的源頭治理和形成打擊合力。2016年,全國檢察機關共批准逮捕電信詐騙犯罪19345人,有力震懾了犯罪。

二是依法從快辦理電信網路詐騙犯罪案件,做到“三個一律”。檢察機關對於電信網路詐騙案件,一律依法快捕快訴;對重大電信網路詐騙案件,一律組成專班集中辦理;對重點整治地區,一律加大源頭治理和綜合治理的力度。通過及時啟動重大敏感案件快速反應機制,做到及時報告、準確研判、提前介入、快捕快訴,確保了檢察環節對電信網路詐騙犯罪的打擊力度,提升了辦案品質和效率。

三是突出工作重點,加強協調配合。重點打擊電信網路詐騙,出售、非法提供、非法獲取公民個人資訊,非法生產、銷售、使用“偽基站”“黑廣播”、手機惡意程式等犯罪活動。與公安部聯合掛牌督辦兩批共62起重大電信網路詐騙案件。多次與公安機關定期、不定期召開聯席會議,通報案件辦理情況,研討解決執法辦案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積極聯合公安機關打擊跨國跨境電信網路詐騙犯罪,確保了案件的順利辦理。

四是推動司法解釋和指導意見及時出臺。針對電信網路詐騙犯罪電子證據取證難、固定難、認定難的問題,與最高法、公安部聯合印發《關於辦理刑事案件收集提取和審查判斷電子資料若干問題的規定》。與最高法、公安部聯合印發《關於辦理電信網路詐騙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對電信網路詐騙犯罪的定罪量刑、關聯犯罪的定罪量刑、電信網路詐騙共同犯罪和主觀故意的認定、電信網路詐騙案件的管轄、涉案財物的處理、調查取證和證據認定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規定,進一步明確了辦案標準,解決了司法實踐中的相關疑難問題。

五是探索專業化辦案,提升司法辦案水準。電信網路犯罪屬於新型網路犯罪,案件具有跨地區跨國境、嫌疑人多、證據收集固定難、證據電子化程度高等特點。為此,辦理此類案件任務重的地方檢察機關相繼組建專業化辦案隊伍。如北京市東城區、海澱區檢察院分別成立了網路和電信犯罪檢察部、科技犯罪檢察部,配備既懂法律又懂科技的檢察官辦理電信網路詐騙犯罪案件。這些專業化辦案部門針對電信網路詐騙犯罪的新特點,制定了相應的證據審查指引,有效提高了案件辦理品質。

去年檢察機關懲治和預防扶貧領域職務犯罪取得五項成果

在回答懲治和預防扶貧領域職務犯罪方面檢察機關做了哪些工作時,胡澤君表示,2016年是實施脫貧攻堅的開局之年。全國檢察機關部署開展為期5年的集中整治和加強預防扶貧領域職務犯罪專項工作,依法查辦和預防扶貧開發領域的職務犯罪,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據胡澤君介紹,在開展專項工作過程中,檢察機關立足職能,堅持精准打擊、精准預防、精准監督,取得了扎扎實實的成果。一是著力抓好專項查案工作。堅持抓系統、系統抓,立案查辦了一批易地搬遷、整村推進、土地整理、危房改造、義務教育、資金補貼等領域和環節的職務犯罪案件。2016年全國檢察機關共查辦扶貧領域職務犯罪案件1892人,同比上升102.8%。二是部署開展警示宣傳教育。集中開展“精准扶貧、廉潔為民”百日專題警示宣傳教育基層行活動,為專項工作深入開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三是穩步推進扶貧領域精准監督。重點加強對扶貧資訊公開公示的監督,有效倒逼各部門、鄉鎮、村組精准全面公正落實扶貧政策,築牢惠農扶貧資金“安全網”。四是大力推行扶貧領域基礎資訊共用。主動加強與扶貧部門聯繫,及時瞭解掌握扶貧政策專案資訊,從中發現職務犯罪案件線索,堵塞管理漏洞。五是著力夯實扶貧專項工作的群眾基礎。在貧困鄉鎮、村組普遍建立檢察聯絡室,推行檢察官聯繫貧困村制度,使檢察機關的扶貧專項工作與群眾工作得到有機結合。

2017年將從五方面加大懲治和預防扶貧領域職務犯罪的力度

當回答為保證脫貧攻堅的如期完成檢察機關在2017年將會有哪些工作部署時,胡澤君表示,2017年是脫貧攻堅的重要一年。檢察機關將進一步加大懲治和預防扶貧領域職務犯罪的力度,推進扶貧開發領域反腐倡廉建設,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

一是繼續聚焦重點領域、重點環節、重點地區,深入查辦扶貧開發領域破壞脫貧攻堅戰略實施以及“小官大貪”、侵吞挪用、克扣強佔等侵害貧困群眾利益的職務犯罪。

二是深入推進扶貧領域警示宣傳教育基層行活動,力爭2017年實現對扶貧工作人員警示教育的全覆蓋。

三是組織開展重點易地扶貧搬遷專案、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專案專項監督,實現對扶貧資金項目監督的全覆蓋。

四是深入剖析扶貧領域職務犯罪案件,加強制度建設,實行標本兼治,構建預防扶貧領域職務犯罪長效機制。

五是加強對扶貧開發重點地區的督導檢查,指導推動專項工作深入有效開展,不斷取得新成果。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