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傳播正能量 引領新風尚」身邊的感動——徽縣:文化引導,讓鄉村“秀外慧中”

題記

道德模範、身邊好人、最美人物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鮮活教材,可以引導農民崇德向善、見賢思齊。近年來,徽縣牢牢把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根本,

緊緊圍繞美麗鄉村建設這一主題,持續深入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身邊的感動”是徽縣加強新時期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生動實踐,旨在通過動員群眾融入先進典型的評選、宣傳、學習等過程,利用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充分發揮典型引路作用,從而形成了一個典型帶動一群先進的“滾雪球”效應,帶來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遍地開花、碩果盈枝的喜人局面。

文化引導,讓鄉村“秀外慧中”

農閒時節,茶餘飯後,在徽縣泥陽鎮柳巷村,有一支由“最美徽縣人”——退休教師王志明組建的“田園之歌藝術團”,活躍在農家大院或村頭巷尾,深受群眾歡迎。在他的帶領下,編排了大量來自生活、貼近群眾的文藝作品,帶動鎮村群眾參與到文體活動中來,

凝聚起了鎮村和諧發展的社會正能量。

農村文化建設,可以讓農民在富了口袋的同時,讓腦袋也富起來。

徽縣通過增強農村基層文化的自我發展能力,大力扶持民間文藝社團和業餘文化隊伍,發現培養農村基層文藝骨幹,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調動農民自辦文化的積極性,建設起了農民身邊不走的文化隊伍。利用春節、元宵、中秋等“我們的節日”,組織開展燈會、廟會、社火等群眾樂於參與、便於參與的民俗文化活動,讓節日更富人文情懷,讓農村更具情感寄託。

近年來,徽縣堅持舉辦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典型表彰、法治宣傳下基層等活動,並實現所有鄉鎮全覆蓋,把農村群眾“要文化”和我們“送文化”匹配起來。

創作更多反映基層群眾生活、鄉土氣息濃郁的作品,開展更多群眾樂於參與、便於參與的文化活動,有力地激發了群眾參與的熱情,群眾自編、自導、自演的節目成為活動的主體。

同時,探索運用政府購買、市場機制、社會捐助等多種形式,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逐步增加農村文化資源總量,提高服務水準和效率,為廣大農村群眾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提供載體,有效促進了群眾文明素質的提升,做“精神富人”蔚然成風。(文:宋 博)

監製:王 濤

編輯:楊宏斌

↓↓↓↓↓

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逐步增加農村文化資源總量,提高服務水準和效率,為廣大農村群眾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提供載體,有效促進了群眾文明素質的提升,做“精神富人”蔚然成風。(文:宋 博)

監製:王 濤

編輯:楊宏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