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明年起,無錫義務教育辦學規模“瘦身”!小學班額45人,初中班額50人,還有這些教育的重要資訊你要知道!

今天,市政府召開新聞發佈會,正式發佈《關於統籌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促進優質均衡發展的實施意見》。

這份檔共有七大部分,二十五條,將加快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

促進我市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那麼,這份重要檔講述了什麼重要內容呢?別急,小編為你整理出了十個大重點,乾貨滿滿↓

No.1 實現適度規模標準班額辦學

對照省定辦學標準,實施消除大規模學校、大班額計畫,各市(縣)區要建立消除大規模學校、大班額工作臺帳,

通過擴大增量、用好存量、合理分流等措施加快消除現有大規模學校、大班額問題。

2018 年起,實現小學起始年級班額嚴格控制在45 人以內、初中起始年級班額嚴格控制在50 人以內,凡立項新建、改擴建的義務教育學校辦學規模嚴格控制在36 班以內。

到2020 年,基本實現按省定標準班額辦學、基本消除大規模學校,有條件的地區探索實施小班化教學。

No.2 加強體育和藝術教育

全面加強和改進中小學美育工作,有效推進美育課程建設,學生參與校內藝術課程和藝術活動比例達到100%。

No.3 規範義務教育學校招生行為

科學劃定學校施教區,保證施教區生源和學校招生規模基本適應,公辦學校堅持免試免費就近入學。

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公辦、民辦學校都不得舉行或變相舉行與入學相關的統一筆試或統一知識性考試,不得將競賽成績、獲獎情況或者考級證書作為入學條件和編班依據,

不得舉辦相關培訓班或與社會其他教育機構合作選拔生源。所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一律不得舉辦各種名義的重點班、快慢班、強化班、實驗班等。

No.4 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

嚴格監管學校作業量、在校作息時間的貫徹執行情況。

嚴格規範考試和招生管理,從嚴控制考試次數。

各中小學校要嚴格執行省規範辦學“五嚴”規定,在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課堂教學效益、開展教科研等方面下功夫,真正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

No.5 加強民辦教育機構監管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會同同級民政、公安、工商(市場監督管理)、文化、物價等部門依法加強對教育培訓機構的監督管理,嚴肅查處無證、無照和亂收費等行為,切實規範教育培訓市場。

No.6 優先補足配齊義務教育教師

優先滿足義務教育學校和緊缺學科需求。嚴禁任何部門和單位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佔用或變相佔用義務教育學校教職工編制,嚴禁在有合格教師來源的情況下有編不補。

No.7 均衡配置城鄉義務教育教師

縣域內城區學校距法定退休年齡5年以上的教師,在評聘高級技術職務、申報特級教師和縣級以上骨幹教師時,應至少有2年以上鄉村學校或薄弱學校任教經歷。

縣域內新任城區校長原則上須有2年以上鄉村學校或薄弱學校校級領導任(掛)職經歷。

全面開展5年一週期的教師資格定期註冊,定期註冊不合格或逾期不註冊的人員,不得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一個定期註冊週期內連續2 年以上(含2 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解除聘用合同,終止人事關係。

No.8 全面提升義務教育教師專業素質

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資格定期註冊、業績考核、崗位聘用、職稱評審、職務晉升、評優獎勵的首要內容,實行一票否決。

No.9 健全完善教師績效激勵機制

在執行國家和省有關鄉鎮工作人員補貼政策時,應適當提高村小、教學點教師的補貼發放標準,具體標準由各市(縣)、區政府制定並確保落實到位。

各市(縣)、區政府可設立教育獎勵基金,同時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建立專項基金,獎勵區域內師德高尚、實績突出的優秀教師。

No.10 強化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的流入地政府責任

堅持“以流入地政府負責為主、以公辦學校接納為主”原則,把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納入經濟社會和教育事業發展總體規劃。

嚴肅查處無證、無照和亂收費等行為,切實規範教育培訓市場。

No.6 優先補足配齊義務教育教師

優先滿足義務教育學校和緊缺學科需求。嚴禁任何部門和單位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佔用或變相佔用義務教育學校教職工編制,嚴禁在有合格教師來源的情況下有編不補。

No.7 均衡配置城鄉義務教育教師

縣域內城區學校距法定退休年齡5年以上的教師,在評聘高級技術職務、申報特級教師和縣級以上骨幹教師時,應至少有2年以上鄉村學校或薄弱學校任教經歷。

縣域內新任城區校長原則上須有2年以上鄉村學校或薄弱學校校級領導任(掛)職經歷。

全面開展5年一週期的教師資格定期註冊,定期註冊不合格或逾期不註冊的人員,不得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一個定期註冊週期內連續2 年以上(含2 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解除聘用合同,終止人事關係。

No.8 全面提升義務教育教師專業素質

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資格定期註冊、業績考核、崗位聘用、職稱評審、職務晉升、評優獎勵的首要內容,實行一票否決。

No.9 健全完善教師績效激勵機制

在執行國家和省有關鄉鎮工作人員補貼政策時,應適當提高村小、教學點教師的補貼發放標準,具體標準由各市(縣)、區政府制定並確保落實到位。

各市(縣)、區政府可設立教育獎勵基金,同時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建立專項基金,獎勵區域內師德高尚、實績突出的優秀教師。

No.10 強化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的流入地政府責任

堅持“以流入地政府負責為主、以公辦學校接納為主”原則,把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納入經濟社會和教育事業發展總體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