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筋斗雲聚焦半封閉校園出行 開放式環境下“取經”之路任重道遠

悟空問道:“師父,這‘筋斗雲’飛得快嗎?”

師父意味深長地笑道:“快得很!快得很!一個筋斗就是十萬八千里!”

2017年,趕得上筋斗雲這速度的也莫過於“共用”了,首先在出行領域落地生根,被資本捧上天之後,不但引來了前仆後繼的追隨者,還帶動了其他行業的共用熱潮,共用充電寶、共用雨傘、共用籃球、共用睡眠艙、共用KTV,掛著“共用”名頭的專案遍地開花。

但細究之後便可發現,很多所謂的共用項目只是借助了這陣熱風,不久之後便銷聲匿跡,

有些則是換湯不換藥,只要冠以共用之名感覺就能起飛。

發展至今,踐行共用經濟的重任還是落在了“出行領域”。本期易體網採訪到定位校園共用出行的筋斗雲電動車。

試水校園半封閉環境

共用單車橫空出世後搖身一變成資本寵兒,插上“熱錢”翅膀後便飛速發展。道理似乎很簡單,線下鋪設實體車輛,利用線上APP便可完成解鎖、騎行、支付的整個過程。如果將這種模式複製到出行效率更高的共用電動車上,

似乎同樣適用。

在又一輪的共用電動車大潮中,筋斗雲亦是追隨者之一,但相對於戰火激烈的開放式環境,筋斗雲一開始選擇在學校這個半封閉環境裡試水,這也許跟團隊創始成員多為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息息相關。

筋斗雲品牌總監錢蕾告訴易體網,去年此時,整個團隊結束上個項目後正在重新尋找新的專案,當時“共用”正處在風口浪尖,

團隊看到了這個機遇也充分的肯定這是一條正確的道路,從自身的感受出發,去解決校園出行問題,於是筋斗雲便誕生了。

與其他出行競爭者相同的是,筋斗雲背後也有著強大的產能支持,新大洲是其戰略合作夥伴,並且新大洲電動車事業部總經理甯洪濤也是筋斗雲出行的合夥人。

去年底筋斗雲得到了什馬投資、弘暉基金等的數百萬元天使輪融資,出行App於今年3月上線,目前在各大高校已投放超過600輛車。

投放區域主要集中在上海及周邊城市大學,靠自然引流註冊用戶達到了4萬。借著9月份開學的契機,將會輻射全國30座城市的大學,屆時筋斗雲全自主研發的新款電動車也將上市。

據易體網觀察,電動車雖然出行效率高,

但安全隱患卻是繞不過的大問題,很多學生自購電動車,拉著長長的電線與宿舍監管人員打遊擊充電的場景已司空見慣,並且車子如何停放也成了難點。針對這些痛點,筋斗雲為大學生量身打造了電動車“CanGo”,按國家標準生產,牌照一應俱全,並且出現在校園裡的車都已投保。

每輛筋斗雲電動車正常可實現60-80公里的續航,輪胎採用防爆防紮胎,另外還設有特製的電池模組,採用單輛電動車1.5組電池配置,電量低報警後臺,運維人員根據演算法分配的工單替換電池。

剛騎行時會有3到5秒的延緩時間,雖然很多“老司機”會覺得多此一舉,但對於新手或者騎行技術不成熟的學生來說,此舉不失為保障安全的一劑良藥。

另外,像一鍵鎖車、坐墊速幹的小細節極大的提高了用戶體驗感。除去這些硬體保障,筋斗雲的外形也是根據大學生的喜好來設計,顏值頗高是很多人對它的第一印象。

技術壁壘日益凸顯

校園環境降低了車輛的後期運維門檻,加之電動車聯網智慧化和熱力運維分配等技術,提高了單車的管理效率,也減少了運營維護的成本。

未加入大環境競爭的筋斗雲最看重的是運營效率和管理風險的把控,在如出一轍的共用模式下,技術的壁壘才是競爭的核心,而這點從一開始用機械鎖瘋狂擴張市場,邊跑邊升級的ofo身上便可見一斑。

如果技術監測手段無法跟上融資和車輛的投放速度,被破壞、被盜變身“僵屍車”的風險便上升。也是考慮到這一點,筋斗雲並沒有選擇一開始就瘋狂的鋪設車輛,力求做到每輛車都在清晰的監管下逐步擴張。

據悉,筋斗雲擁有專門的運營管理App,超30人的運維團隊每天會對車輛進行巡檢和更換電池,以保證車輛的正常使用。錢蕾透露,在開學季,運維師傅每天需要更換2到3次電池。即便到了寒暑假,像上海交大、復旦這樣的大學,還是會有很多學生留校,對電動車的需求量還是很大。

身處零號灣創業園區的筋斗雲辦公樓下整齊的停著一排亮黃色的電動車,據技術人員介紹,自主研發的車輛即將進入測試階段,在上一代的基礎上做了一定的改進,同時搭載了sim卡和藍牙裝置,規避了信號較弱地帶的不便,並且用戶每一次的騎行路線都會一直保存著。

在共用的大戰場上,筋斗雲雖然沒有急於投入大市場競爭,但顯然學校這個環境也已是硝煙四起,前有曾獨霸校園的ofo,近日又有專注校園的共用項目陸續融資,這時選擇在校園內充實自己的筋斗雲已然面臨著不小的競爭壓力,穩紮穩打、注重細節的發展戰略也要經受市場的考驗。

關於共用未來的格局還無法斷言,風險與機遇並存,筋斗雲勢必也要走出校園擁抱更大的市場,但紮穩根基之後如何快速的佔領更多市場又成了擺在面前的一道難題。(易體網/專欄作者 張婷婷)

採用單輛電動車1.5組電池配置,電量低報警後臺,運維人員根據演算法分配的工單替換電池。

剛騎行時會有3到5秒的延緩時間,雖然很多“老司機”會覺得多此一舉,但對於新手或者騎行技術不成熟的學生來說,此舉不失為保障安全的一劑良藥。

另外,像一鍵鎖車、坐墊速幹的小細節極大的提高了用戶體驗感。除去這些硬體保障,筋斗雲的外形也是根據大學生的喜好來設計,顏值頗高是很多人對它的第一印象。

技術壁壘日益凸顯

校園環境降低了車輛的後期運維門檻,加之電動車聯網智慧化和熱力運維分配等技術,提高了單車的管理效率,也減少了運營維護的成本。

未加入大環境競爭的筋斗雲最看重的是運營效率和管理風險的把控,在如出一轍的共用模式下,技術的壁壘才是競爭的核心,而這點從一開始用機械鎖瘋狂擴張市場,邊跑邊升級的ofo身上便可見一斑。

如果技術監測手段無法跟上融資和車輛的投放速度,被破壞、被盜變身“僵屍車”的風險便上升。也是考慮到這一點,筋斗雲並沒有選擇一開始就瘋狂的鋪設車輛,力求做到每輛車都在清晰的監管下逐步擴張。

據悉,筋斗雲擁有專門的運營管理App,超30人的運維團隊每天會對車輛進行巡檢和更換電池,以保證車輛的正常使用。錢蕾透露,在開學季,運維師傅每天需要更換2到3次電池。即便到了寒暑假,像上海交大、復旦這樣的大學,還是會有很多學生留校,對電動車的需求量還是很大。

身處零號灣創業園區的筋斗雲辦公樓下整齊的停著一排亮黃色的電動車,據技術人員介紹,自主研發的車輛即將進入測試階段,在上一代的基礎上做了一定的改進,同時搭載了sim卡和藍牙裝置,規避了信號較弱地帶的不便,並且用戶每一次的騎行路線都會一直保存著。

在共用的大戰場上,筋斗雲雖然沒有急於投入大市場競爭,但顯然學校這個環境也已是硝煙四起,前有曾獨霸校園的ofo,近日又有專注校園的共用項目陸續融資,這時選擇在校園內充實自己的筋斗雲已然面臨著不小的競爭壓力,穩紮穩打、注重細節的發展戰略也要經受市場的考驗。

關於共用未來的格局還無法斷言,風險與機遇並存,筋斗雲勢必也要走出校園擁抱更大的市場,但紮穩根基之後如何快速的佔領更多市場又成了擺在面前的一道難題。(易體網/專欄作者 張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