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做菜用什麼油最好?一張圖讓你明白!當心用錯毀了一家人健康!

一個人可能每天都要吃油,但都吃了什麼油?吃對了嗎?其實,不同的烹調方式,適宜選用油的種類也不同哦,很多媽媽都擔當了家裡的烹飪大計,所以當然更關心這些,那今天這篇文章就需要仔細地看看了。

一張表讓你看懂咋吃油

4種常用油,就要這樣用

1. 橄欖油

橄欖油中單不飽和脂肪酸(油酸)的含量高達83%。

單不飽和脂肪酸可降低胰島素抵抗,降低血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對人體健康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患大血管疾病的危險性。

推薦:橄欖油應成為中老年人食用油的首選。

用法:橄欖油含有清淡香味,適合製作涼拌菜。也可用水煮菜後,澆上橄欖油食用。用橄欖油炒菜時,油溫不超過190攝氏度時,橄欖油不會受到影響。

用量:建議每天或隔日進食橄欖油,

每日總量不超過35克。

2. 花生油

含有大量油酸、亞油酸、卵磷脂等營養成分,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為40%。花生油價格相對於橄欖油低,且更耐高溫。

推薦:對價格敏感者,可用花生油作為主要烹調油。

用法:將炒菜鍋燒熱後倒入花生油,油燒到7至8分熱即可,

避免出現燒到冒煙的程度。

用量:每日總量不超過25克。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等中老年朋友每日不超過20克。

3. 豆油

豆油的單不飽和脂肪酸相對較低,約為20%左右。

推薦:豆油和橄欖油交替食用,可有效補充豆油中單不飽和脂肪酸的不足。

用法:將炒菜鍋燒熱後倒入豆油,

微微燒熱後烹調。

用量:每日總量不超過25克。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等中老年朋友每日不超過20克。

4. 菜籽油

人體對菜籽油的消化吸收率較高,但部分菜籽油中含有相對較高的芥酸,影響其營養價值。

推薦:儘量進食低芥酸菜籽油。

用法:將炒菜鍋燒熱後倒入菜籽油,

並多燒一段時間,讓部分芥酸揮發掉。

用量:每日總量不超過25克。

用油時3個錯最容易犯!

1.長期只吃一種油

都說橄欖油極好,那我就把家裡的油換成橄欖油,別的油不吃了!這種想法可千萬要不得。

橄欖油富含油酸,其作為一種單不飽和脂肪酸,性質穩定,不容易被氧化,有利於心臟及血管健康。但是,不同油品營養也不同,像橄欖油中多不飽和脂肪酸比例較低,平常只吃這一種油可不行!

橄欖油應與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的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以及富含Ω-3多不飽和脂肪酸的亞麻籽油換著吃。不能簡單認為只有橄欖油最好,其他油都不好也不用吃。

2.油上加油

食用油作為純能量食品,過量使用會給人體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所以家用烹調油最好每日限制在25~30克/人(即家用的湯匙3湯匙左右)即可。

像老爸老媽吃慣了幾十年的香油,用橄欖油拌菜後感覺味道不夠濃,又滴了香油。但這樣很可能使一天的用油量超標,拌菜只用一種油即可。

3.先倒油再開火

炒菜時,不要先倒油再開火、等油鍋冒煙才開始炒菜。油鍋冒煙時,油溫往往已經達到200℃以上,此時才把菜下鍋的話,產生的致癌物會增加患癌症風險。此外,蔬菜中的很多營養素也被破壞了。

正確做法是先把鍋燒熱,再倒油,這時就可以炒菜了,避免營養損失和產生致癌物。

炒菜時常做這些事,可能會讓全家惹上癌!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都會有一些炒菜的小習慣,很多人認為這是一種節約的行為,但其實很不健康。

1.炒菜後不刷鍋接著炒:產生苯並芘致癌

很多朋友都有這樣的習慣:剛炒過雞蛋,鍋裡還有一些底油,放點油再接著炒其他的菜,這樣很節約。然而,看似乾淨的鍋表面會附著油脂和食物殘渣,當再次高溫加熱時,可能產生苯並芘等致癌物。而且不刷鍋接著炒菜,原本在鍋裡殘餘的菜很容易燒焦,也存在一定的致癌隱患。

2.炒完菜馬上關油煙機:可能會誘發肺癌

有人喜歡炒菜結束後,立馬關掉油煙機,然而就是這一隨手習慣,卻暗藏“殺機”。如果炒菜時火特別大,且菜燒焦的話,會引發有害物質釋放,對呼吸系統產生危害,有誘發肺癌的可能,所以炒完菜最好不要馬上關油煙機。

事實上,油煙機排除廢氣也是需要時間的,炒菜結束後仍有未排乾淨的廢氣殘留在廚房。炒完菜後,不妨讓油煙機繼續運轉3~5分鐘,確保有害氣體完全排出。

3.油冒煙時才下鍋:反式脂肪酸傷身體

怎麼看油是否熱了?很多人會回答看到油鍋冒煙就行了。但油鍋冒煙時,油溫往往已經達到200℃以上,此時把菜下鍋,產生的致癌物會增加患癌風險,蔬菜中的很多營養素也被破壞了。營養師建議,在烹飪過程中,最好是熱鍋冷油,油在高溫狀態下產生的反式脂肪酸對人體是有害的。

4.剩下的油用來炒菜:殘留致癌物含量高

很多人不捨得倒掉炸過的油,繼續炒菜。專家建議,食物油最好只用一次,在控制好油溫的情況下,最多2~3次。使用多次用過的油,裡面會有殘留致癌物,主要是苯並芘的成分,還有些醛類、雜環化合物等。

看到這裡你可能要說,用油方面原來也有這麼多的知識,不知道不用油能不能做飯,當然可以啦,點擊藍字即可查看:一滴油不用居然能做這麼多美味佳餚,聽說巧手媽媽都已經學會了!

另外,回復“親子美食”即可查看一直以來我們為大家準備的超多教程,一起做一個巧手媽媽吧~

平常只吃這一種油可不行!

橄欖油應與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的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以及富含Ω-3多不飽和脂肪酸的亞麻籽油換著吃。不能簡單認為只有橄欖油最好,其他油都不好也不用吃。

2.油上加油

食用油作為純能量食品,過量使用會給人體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所以家用烹調油最好每日限制在25~30克/人(即家用的湯匙3湯匙左右)即可。

像老爸老媽吃慣了幾十年的香油,用橄欖油拌菜後感覺味道不夠濃,又滴了香油。但這樣很可能使一天的用油量超標,拌菜只用一種油即可。

3.先倒油再開火

炒菜時,不要先倒油再開火、等油鍋冒煙才開始炒菜。油鍋冒煙時,油溫往往已經達到200℃以上,此時才把菜下鍋的話,產生的致癌物會增加患癌症風險。此外,蔬菜中的很多營養素也被破壞了。

正確做法是先把鍋燒熱,再倒油,這時就可以炒菜了,避免營養損失和產生致癌物。

炒菜時常做這些事,可能會讓全家惹上癌!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都會有一些炒菜的小習慣,很多人認為這是一種節約的行為,但其實很不健康。

1.炒菜後不刷鍋接著炒:產生苯並芘致癌

很多朋友都有這樣的習慣:剛炒過雞蛋,鍋裡還有一些底油,放點油再接著炒其他的菜,這樣很節約。然而,看似乾淨的鍋表面會附著油脂和食物殘渣,當再次高溫加熱時,可能產生苯並芘等致癌物。而且不刷鍋接著炒菜,原本在鍋裡殘餘的菜很容易燒焦,也存在一定的致癌隱患。

2.炒完菜馬上關油煙機:可能會誘發肺癌

有人喜歡炒菜結束後,立馬關掉油煙機,然而就是這一隨手習慣,卻暗藏“殺機”。如果炒菜時火特別大,且菜燒焦的話,會引發有害物質釋放,對呼吸系統產生危害,有誘發肺癌的可能,所以炒完菜最好不要馬上關油煙機。

事實上,油煙機排除廢氣也是需要時間的,炒菜結束後仍有未排乾淨的廢氣殘留在廚房。炒完菜後,不妨讓油煙機繼續運轉3~5分鐘,確保有害氣體完全排出。

3.油冒煙時才下鍋:反式脂肪酸傷身體

怎麼看油是否熱了?很多人會回答看到油鍋冒煙就行了。但油鍋冒煙時,油溫往往已經達到200℃以上,此時把菜下鍋,產生的致癌物會增加患癌風險,蔬菜中的很多營養素也被破壞了。營養師建議,在烹飪過程中,最好是熱鍋冷油,油在高溫狀態下產生的反式脂肪酸對人體是有害的。

4.剩下的油用來炒菜:殘留致癌物含量高

很多人不捨得倒掉炸過的油,繼續炒菜。專家建議,食物油最好只用一次,在控制好油溫的情況下,最多2~3次。使用多次用過的油,裡面會有殘留致癌物,主要是苯並芘的成分,還有些醛類、雜環化合物等。

看到這裡你可能要說,用油方面原來也有這麼多的知識,不知道不用油能不能做飯,當然可以啦,點擊藍字即可查看:一滴油不用居然能做這麼多美味佳餚,聽說巧手媽媽都已經學會了!

另外,回復“親子美食”即可查看一直以來我們為大家準備的超多教程,一起做一個巧手媽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