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科學家找到癌細胞逃跑的“後門”,癌細胞再也無處可躲!

阿爾伯塔大學的研究人員們發現,輻照乳☆禁☆房脂肪通常會產生炎症反應,

促進癒合,但是癌細胞會生存下來,因而得出結論,身體的自然癒合機制可以減少放療在乳腺癌患者治療中的效率。

來自阿爾伯塔大學的科學家試圖尋找一種抵消效果。研究人員表示:“病人在接受乳☆禁☆房切除術之後,通常需要25次每日劑量的放射治療,以確保所有剩餘的乳腺癌細胞全部被破壞,在這一治療過程中,脂肪組織釋放自毒素,一種發起癒合反應的酶,

然而,這種反應最終卻會保護剩下的癌細胞,使他們能夠生存,並且避免破壞。”

作為這項研究的一部分,研究人員將大鼠和人類脂肪組織暴露于與患者放療時水準相當的輻射劑量中,他們證實這一過程不僅自毒素會增產,而且一般炎症傷口癒合反應加速。因此,他們希望通過實驗性自毒素抑制劑可以抵消癒合反應,提高放射治療的有效性。目前,這種化合物已經處於臨床試驗階段。

“癌細胞採用各種策略來避免體內的免疫反應,如果我們能阻止自毒素響應,那麼,身體就可以輕易地使用自己的免疫系統攻擊殘留的癌症細胞並消除它們,特別是當他們已經損壞的時候。”

研究人員總結道:“以自毒素為攻擊目標的優勢在於它的獨特性,我們不是針對癌症細胞本身,而是它的整個微環境,我們希望我們的治療能夠適用於所有類型的乳腺癌。

”(Heather_z727 206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