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廈門海滄:做好海灣文章引領產業升級 五大路徑提升國際化水準

對於廈門市來說,海滄未來的發展走向、定位是什麼?備受關注。

就在前幾天,海滄區召開區委四屆四次全體會議,明確提出要把海滄打造成“國際一流海灣城區”的發展目標。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呢?《中共海滄區委關於打造國際一流海灣城區的若干意見》指出,主要從產業、城區、人文、人才、營商環境等5大方面明確路徑,並且在對標國際一流海灣城區的基礎上有了相應的發展措施。

海滄地處廈門島外,是閩南廈漳泉金三角地區的突出部位、福建南部拓海貿易的重要港口,更是廈門從海島型城市向海灣型城市轉變的重要支點。海滄區委副書記曹放表示,面對自貿試驗區、“一帶一路”建設等新形勢新背景,海滄的發展進入了關鍵“視窗期”,這就要充分發揮作為改革開放高地的優勢和作用。

縱觀發展歷程,海滄一直扮演著廈門跨島發展排頭兵作用。未來,海滄將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全面提升城區形象與現代化國際化水準,以全球化的視野和思維,著力打造國際一流海灣城區,促進區域升級,全面建成更高水準的小康社會,繼續為廈門“創新發展作示範、協調發展當標兵、綠色發展為樣本、開放發展做榜樣、共用發展成典範”五大發展示範市建設當先鋒、打頭陣。

海滄城區現代與傳統並存。海滄區委宣傳部供圖

產業興則地域興,在本次海滄繪製的發展藍圖中,“著力打造高端前沿的國際一流產業體系”首當其衝。

今年來,隨著通富微電子、深圳ICC海滄基地EDA平臺等9個項目的相繼簽約落地,作為先進製造業代表的積體電路產業正在海滄逐漸成形,為海滄發展注入新動力。

曹放介紹說,海滄將打造以設計、封測和特色工藝產品產業為主導的國內乃至國際領先的積體電路產業集聚區,實現到2025年積體電路產業規模不低於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千億,集聚3000名以上不同層次的積體電路人才,使之成為國際領先的兩岸積體電路產業基地。

積體電路產業只是打造高端前沿國際一流產業體系的一個側面。因地制宜,海滄將重點發展積體電路、生物醫藥、新材料三大產業,建成能夠輻射海峽兩岸的重要新興產業基地,在新常態下實現產業強區的歷史性轉折,有效破解新舊動能接續轉換難題,發展上贏得戰略主動。

預計到2025年,海滄將發展成為國際領先的兩岸積體電路產業基地,國家生物醫藥產業重要基地。

根據發展規劃,按照“引種子、建苗圃、育森林”的發展路徑,海滄將高標準規劃建設生物醫藥港,持續構建醫療器械及診斷試劑、保健食品及化妝品、化學藥品、生物藥品等四個鏈群為主的生物醫藥產業體系,至2020年底,海滄生物醫藥產業實現產值250億元,至2025年底實現產值400億元。

在新材料產業領域上,海滄將重點圍繞廈鎢,按照“龍頭培育-科技支撐-符合拓展”的思路,海滄加強自主創新和產品開發,向以高附加值深加工為主轉變,發展新型有色金屬合金材料製造;發展貯氫合金、鈷酸鋰等新一代動力電池材料,力爭2020年新材料產業實現產值近150億元。

在著力打造高端前沿的國際一流產業體系上,海滄還將積極融入“海絲”戰略支點城市建設,推動與“海絲”沿線國家和港口航線加密、貨物往來和貨物中轉,特別是大宗商品的進口和國際中轉業務;強化中歐(廈門)、中亞班列的運營發展,充分發揮國家物流新通道的戰略作用等。

海滄港灣。海滄區委宣傳部供圖

去年,福建省第十次黨代會提出,今後五年要“發展特色鮮明的灣區經濟,邁出海洋經濟強省建設步伐”。廈門市委常委、海滄台商投資區党工委書記、區委書記林文生表示,從外部環境看,以開放、創新、宜居、國際化為核心特徵的灣區經濟,已經成為國際國內發展的潮流和方向,從內部環境看,打造國際一流海灣城區,是海滄當好五大發展先行區的必然要求。

海滄打造國際一流海灣城區的目標也得到了學者的肯定。到海滄舉辦講座的中央黨校副教育長、哲學教研部主任韓慶祥,聽聞海滄提出要打造國際一流海灣城區時表示,廈門有三張名片,第一張是廈大,第二張是鼓浪嶼,第三張在他看來,無疑會是海滄這個正在打造的國際一流海灣城區。

據瞭解,海滄擁有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的“半壁江山”,是廈門國際航運中心的核心港區。海滄經過近30年的開發建設,一些主要經濟指標已躋身國際水準,2016年人均GDP16.1萬元,相當於全球主要經濟體的第31位,營商環境參照2017年世界銀行評估體系,相當於190個經濟體中第38位。

在新材料產業領域上,海滄將重點圍繞廈鎢,按照“龍頭培育-科技支撐-符合拓展”的思路,海滄加強自主創新和產品開發,向以高附加值深加工為主轉變,發展新型有色金屬合金材料製造;發展貯氫合金、鈷酸鋰等新一代動力電池材料,力爭2020年新材料產業實現產值近150億元。

在著力打造高端前沿的國際一流產業體系上,海滄還將積極融入“海絲”戰略支點城市建設,推動與“海絲”沿線國家和港口航線加密、貨物往來和貨物中轉,特別是大宗商品的進口和國際中轉業務;強化中歐(廈門)、中亞班列的運營發展,充分發揮國家物流新通道的戰略作用等。

海滄港灣。海滄區委宣傳部供圖

去年,福建省第十次黨代會提出,今後五年要“發展特色鮮明的灣區經濟,邁出海洋經濟強省建設步伐”。廈門市委常委、海滄台商投資區党工委書記、區委書記林文生表示,從外部環境看,以開放、創新、宜居、國際化為核心特徵的灣區經濟,已經成為國際國內發展的潮流和方向,從內部環境看,打造國際一流海灣城區,是海滄當好五大發展先行區的必然要求。

海滄打造國際一流海灣城區的目標也得到了學者的肯定。到海滄舉辦講座的中央黨校副教育長、哲學教研部主任韓慶祥,聽聞海滄提出要打造國際一流海灣城區時表示,廈門有三張名片,第一張是廈大,第二張是鼓浪嶼,第三張在他看來,無疑會是海滄這個正在打造的國際一流海灣城區。

據瞭解,海滄擁有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的“半壁江山”,是廈門國際航運中心的核心港區。海滄經過近30年的開發建設,一些主要經濟指標已躋身國際水準,2016年人均GDP16.1萬元,相當於全球主要經濟體的第31位,營商環境參照2017年世界銀行評估體系,相當於190個經濟體中第38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