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A股四入MSCI或可成行 正面影響大利好

目前幾乎所有的觀點都認為,A股被納入MSCI的正面影響不可小覷。

去年市場對MSCI的關注度較低,今年3月開始,外資行對MSCI納入A股的態度積極,高盛、摩根大通等外國投資銀行紛紛上調MSCI可能納入在美國上市的中國概念股和港股市場內資股評級。

市場低估了A股納入MSCI的積極作用,A股被納入MSCI所帶來增量資金可以完全改善存量博弈所造成的困局,

長期來看週邊資金入市可以加速A股機構化進程也是板上釘釘之事。假如按照新興市場指數的0.5%測算,首次新增資金流入約500億,這也是一筆不小的資金。

加入MSCI對A股的影響深遠,正面作用不可小覷

今年A股加入MSCI預期增強的一個主要原因是中國監管當局和MSCI對達成合作態度積極,對A股納入MSCI指數樂觀其成,交易所對A股衍生品審批問題提上日程。

MSCI提出納入A股新框架,互聯互通模式下外資關注度最高的QFII贖回和額度分配問題有效解決。去年MSCI婉拒A股的原因有QFII贖回額度問題,QFII每月贖回不超過上年底境內總資產的20%。

而至於QFII額度分配問題,QFII被允許把一定額度的外匯資金匯入並兌換為人民幣,

但去年很多基金沒有分到QFII額度,無法參與A股投資。

交易所停牌,股災期間停牌公司數目過多。中國交易所對涉及A股衍生產品的預先審批制度等。在互聯互通新制度框架下,由於深滬港通沒有總額度限制,外資進出A股便利性增加,A股吸引力增強。

MSCI計畫將降低A股在MSCI中的權重

現在深股通、滬股通每日額度均為130億人民幣,港股通每日限制105億元人民幣,深滬兩市每日額度總和260億人民幣,每月7800億人民幣額度。由於MSCI計畫將A股在MSCI中國指數的建議權重從3.7%降至1.7%,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的權重從1%降至0.5%,按照MSCI新興市場指數權重的0.5%計算,初始流入資金為500億左右,20%的總資產即為100億。新框架下月資金流動額度明顯改善,每日額度限制對外資資金流動的影響不大。

MSCI新方案大幅縮減A股樣本容量

MSCI建議只納入可以通過滬港通和深港通買賣的大盤股,將股票數量從448只減少到169只,並將A股在MSCI中國指數的建議權重從3.7%降至1.7%,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的權重從1%降至0.5%。在行業分佈上,日常消費品從6.4%升至9.8%,非日常消費品從11.3%升至15.5%。A股GICS日常消費品行業PE(TTM)為34.2,A股GICS非日常消費品行業PE(TTM)為28.8,估值仍有提升空間。169檔股票樣本,市值排名前三的是金融(22.5%)、工業(18.1%)和日常消費(15.5%),與去年相比,行業占比降低的行業有:金融從27.5%降至22.5%;醫療保健從6.5%降至3.8%;能源從2.9%降至1.2%;原材料從8.9%降至7.9%;IT從7.9%降至7.5%;工業從18.2%降至18.1%。

從外資配置偏好來看,能起到降低組合相關性、稀缺的、分紅穩定、現金流好、估值與業績匹配的藍籌和消費股最受益,所以金融、醫藥生物、汽車、食品飲料行業值得大家關注。

與去年相比,行業占比降低的行業有:金融從27.5%降至22.5%;醫療保健從6.5%降至3.8%;能源從2.9%降至1.2%;原材料從8.9%降至7.9%;IT從7.9%降至7.5%;工業從18.2%降至18.1%。

從外資配置偏好來看,能起到降低組合相關性、稀缺的、分紅穩定、現金流好、估值與業績匹配的藍籌和消費股最受益,所以金融、醫藥生物、汽車、食品飲料行業值得大家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