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宋楠:真400!首發北汽新能源EU400電動汽車的評測報告

2017年7月,北汽新能源EU400電動汽車以15.89萬元(扣除補貼後)的售價上市。

這也是即比亞迪e6 400和騰勢400電動汽車之後,一款性價比最高的續航400公里電動汽車。

此前,筆者就對EU400進行了深度的技術和充電方面的評測。具體內容可點擊以下連結《宋楠:460公里續航與鋁合金轉向節!首評北汽新能源EU400》。

EU400基本參數:

長寬高:4602×1794×1515mm

軸距:2650mm

驅動電機:100千瓦(最大輸出功率)

動力電池:54.4度電三元鋰電池

前懸架:帶前框型副車架麥弗遜式獨立架構

後懸架:帶副車架多連杆獨立架構

電子系統:制動力分配、刹車輔助、牽引力控制、車身穩定控制及上坡穩定系統

就在EU400上市發佈會,筆者就曾對北汽新能源官網標出,

“60公里/小時等速巡航里程超過460公里 綜合工況續航里程達到360公里”資訊提問。而筆者得到的回復就是:請您自行評測。

既然如此筆者就來一次盡可能真實的測試,看看北汽新能能源EU400的綜合續航里程表現如何。

出發點:北京市南三環北汽新能源玉泉營鴻都旗艦店(曾經的老東家,

從進口現代改換北汽新能源,劉總英明!)

目的地:延慶百里山水畫廊風景區

根據道路擁堵情況而選取的行車路線,全程132-150公里。

7月下旬的某一天,早高峰依舊的上午10點,筆者駕駛EU400和同事3人(1+3)毅然而然的投入到破爛不堪的南城“大堵車”中。

筆者此行路況包括了2、3環擁堵;幾乎100公里上坡的八達嶺高速公路;雙向單車道的盤山道路,且全程開啟製冷空調。對於實際形式路況,筆者認為必須要特別強調。

筆者測試的這台EU400並未充滿電,里程表小計清零,續航里程顯示335公里。

黃色箭頭:安卓系統手機導航介面

白色箭頭:EU400車機互聯功能開啟,手機介面完全映射,並可進行即時資訊互動

紅色箭頭:連結手機和車載系統的資料線(USB介面)

藍色箭頭:EU400空調開啟

備註:EU400的車機互聯系統與樂視共同開發。即便賈躍亭跑路,樂視倒閉,也不會影響EU400車機互聯系統的日後升級和維護。

紅色箭頭:前往延慶百里畫廊之間,設定了一個休息點-八達嶺高速百葛服務區

北汽新能源鴻都旗艦店,距離百葛服務區41.7公里。

從南三環內玉泉營環島轉向京開高速進京方向,路況全線飄紅。在那篇所謂“2000萬人假裝在北京生活”的文章中指出,筆者此次南北縱向穿越北京,基本上可以看做是城際出遊了。只不過,上來就這麼給力的路況,筆者實在感覺不到那2000萬人在睡覺。

10點鐘出發,10:28分還未穿過長安街,車速僅在20公里/小時-40公里/小時“蠕動”。空調、滿載,擁堵,半小時行駛10公里,這就是北京常規路況!

幾乎滿電且作為拍攝車的2台EX260,用來比對EU400的電耗橫向比對用。筆者看了一下非週末出於高峰的百葛服務區,共有5台電動汽車,其中2臺北汽EU260、1台比亞迪e5、1台江淮iEV4以及1台騰勢300。

至2017年,國家電網低調的將充電樁鋪設至全國高速公路網。尤其在“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一體化經濟圈”,高速公路快充樁幾乎每隔50公里就會在雙向服務區設立4組。

負責任的說,中國電動汽車普及,國家電網功勞起碼佔據一半。

從百葛服務區至居庸關景區的八達嶺高速公路還算平坦,根據交通擁堵狀況,EU400車速保持在80公里/小時-95公里/小時。即便開啟工況,EU400中段加速感受依舊強烈。相對1.8噸級的EU400類電動汽車,驅動電機如果低於100千瓦,就會感覺有些力不從心了。在低速擁堵蠕動時,匹配小功率驅動電機並不能體現出什麼性能特點。但是在全負載工況下,匹配更“有勁兒”的驅動電機,動力儲備的優勢顯而易見。

在即將抵達居庸關景區路段,車輛明顯增多。筆者害怕的並不是頻繁起步加速時EU400動力儲備是否足夠,制動力是否會出現熱衰減,而是害怕被措不及手的後車連續追尾。在多彎道、連續上坡的八達嶺高速,保持保持足夠前後車距,並注意觀察後車、兩側實際路面狀況十分必要。

本文開篇提到,全部測試都採用空調、滿載工況進行。筆者在百里畫廊盤山公路的試駕,以最受交通法規為大前提,更多圍繞車速在40-60公里/小時區間段加速、制動、轉向等操控點進行。

從延慶駛離八達嶺高速,通過近50公路城鄉結合部路段,即可轉入百里畫廊的雙向單車道盤山公路。筆者駕駛EU400通過連續S彎道,以及大角度彎位,車速幾乎維持在40公里/小時-60公里/小時。

EU400匹配的雙速伺服電機構成的全電轉向機,在通過連續S彎道時,沒有出現因“熱衰減”導致的轉向回饋力非線性變化,或轉向機運行卡頓等問題。

從彎心駛出彎道過程中,轉向機自動回正的力量,與前輪前進軌跡相匹配。隨著車身歸正,轉向機“主動發出”的回正力持續從強先弱調整。

在抵達百里畫廊景區,筆者對北汽新能源EU400電動汽車“4合1”控制總成、驅動電機、散熱系統以及動力電池組件(殼體)進行溫度測試。

雨後的延慶氣溫較市區更涼爽。濕滑的地表溫度25.2攝氏度。

集成了充電器、DCDC等分系統的“4合1”控制總成全鋁合金殼體表面溫度26.4攝氏度。

散熱系統補水壺外殼溫度23.6攝氏度。

驅動電機高壓線纜輸入端介面外殼表面溫度為30.4攝氏度。

白色箭頭:雷泰MT6CH紅外線測溫儀,射出的測溫點

紅色箭頭:雷泰測溫儀顯示的溫度讀數

備註:MT6CH型雷泰紅外線測溫儀測量範圍-30至500攝氏度;10至40攝氏度範圍測量精度±0.5攝氏度;回應時間

從EU400後部對重新匹配的54.4度電三元鋰電池組件外殼表面進行測溫,溫度為22.4攝氏度。

黃色箭頭:測溫點

紅色箭頭:溫度讀數

筆者使用MT6CH型雷泰紅外線測溫儀,僅僅能夠對測溫目標表面進行較為精准溫度檢測。EU400電動汽車採用單一散熱系統,為驅動電機和“4合1”控制總成進行散熱,電動空調採用單獨散熱系統。54.4度電三元鋰動力電池並未配備獨立的水冷散熱系統。

在50多公里山路進行較為激烈的操控測試之後,筆者即可對整車動力艙進氣格柵(25.2攝氏度)、“4合1”控制總成(26.4攝氏度)、散熱系統補水壺(23.6攝氏度)、驅動電機(30.4攝氏度)以及動力電池(22.4攝氏度)表面溫度測試。

從各分系統溫度測量結果看:具備水冷散熱的驅動電機溫度最高;不具備水冷散熱的動力電池組件溫度反而最低;“4合1”控制總成以及散熱系統補水壺溫度適中。即便在延慶山區溫度低於北京市區,體感溫度也維持在33攝氏度。EU400核心的“三電”系統溫度控制精准,尤其是動力電池電量增加到54.4度電後,應用的了全新的導熱管、散熱鰭片以及導熱板,從以二位散熱面,提升至三維熱交換立體架構。

最終,在開啟製冷空調、四人滿載工況下,經過市區擁堵(30公里)、高速公路上坡(65)、多彎道起伏的山路(40公里)行駛135公里後,北汽新能源EU400電動汽車綜合電耗15.5度電/百公里。

紅色箭頭:剩餘50%電量

黃色箭頭:續航里程197公里

在測試過程中,筆者駕駛EU400和EX260進行對比測試。很明顯EU400在山道的加速更犀利。入彎、彎心、出彎姿態更較流暢,驅動電機儲備扭矩充沛。

EU400的高剛性前框型副車架,為為“4合1”控制模組、驅動電機(含減速器)、電動空調及散熱元件提供“明顯過剩”的支撐性。輕量化的鋁合金前轉向節、軸承座、固定螺栓以及衝壓的下擺臂,降低了前驅動橋軸荷,平衡整車前後比例。

源於薩博93運動轎車的帶副車架多連杆獨立後懸架,以及中置的動力電池組件,使得EU400在高速過彎的性能發揮,優於燃油版原型車。

閱讀延伸:

在長下坡的返程中,筆者並未對EU400進行試駕,而選擇重新充滿電的EX260。同樣開啟空調、四人滿載、山路、高速公路、擁堵市區返回出發點。

EX260的平均電耗為11.4度電/百公里,在過去的一年中,筆者駕駛EX260的的綜合電耗維持在10度電/百公里-14度電。

如果將EU400去程與返程里程做一個簡單的加減法,綜合電耗或將平衡在13度電/百公里,綜合續航里程達到甚至突破400公里。

筆者有話說:

客觀的說,等速巡航XXX公里,對終端車主而言幾乎沒有什麼參考價值,而綜合工況續航里程,卻又難以直觀量化。即便,同一個人,在相同路況,駕駛同一台電動汽車,但凡心情不爽,都可能造成續航里程的差異。

然而,在北京這座每天都有幾千萬人“從東五環至西五環進行跨城際”的上下班通勤,幾乎不可能讓作為代步工具的電動汽車,以所謂理想工況下行駛。上班早高峰、下班晚高峰,週末大堵車的實際交通狀態,反而才是發揮電動汽車零油耗、零排放的核心優勢。

2014年,中國新能源市場在售的電動汽車普遍續航里程在200公里。

2015年,中國新能源市場在售的電動汽車續航里程開始進入在300公里。

2016年,中國新能源市場在售的電動汽車續航里程普遍設定在300公里。

2017年,中國新能源市場在售的電動汽車續航里程開始進入400公里。

只不過,在過去的2年中,在售的電動汽車剛從200公里進入300公里,使用者剛剛擺脫續航里程焦慮症的困擾,還不能真正感受到與傳統動力汽車“零差異”的駕控感受。

從2017年-2018年,中國電動汽車將迅速進入400公里續航時代,這就足以讓更多電動汽車使用者,用更充沛的電量,換取足夠續航里程、更優異的操控性和更舒適的體驗感受。

對於北汽新能源EU400電動汽車而言,筆者此次的試駕其實只能儘量模擬日常使用的較為普遍的現象。如果全程空調、少做1-2人,駕駛過程中少走些彎路,山區道路中少些“激情駕駛”,恐怕綜合電耗將維持在14度電/百公里,綜合續航里程超過360公里。

在擁堵的市區道路車速保持為40公里/小時(或更低),筆者發現EU400的續航里程,收到頻繁起步加速影響,綜合電耗躥升至16-17度電/百公里。在八達嶺高速車速褒詞在85-90公里/小時,綜合電耗下探至14度電/百公里,在多彎路的山道車速保持在60公里/小時,綜合電耗在13-16度電/百公里擺動,最終獲得綜合電耗15.5度電/百公里,且開啟或關閉空調,續航里程表顯示的讀數並未變化。這說明,EU400續航里程以及綜合電耗的計算,以實際車速、電量輸出、加減速頻繁狀態,等綜合參數計算而來。基本符合廠家宣傳的續航里程400公里的參數。

扣除補貼後售價15.89萬元的EU400電動汽車,與售價25萬元騰勢400,保持相當的差價。無疑,其性價比在眾多400公里續航電動汽車中最高。

與競品相比,EU400電動汽車動力電池電量54.4度電、榮威ERX5電池電量48.5度電、騰勢400電池電量62度電。同為標稱400公里續航里程,顯然騰勢400和北汽新能源EU400更靠譜兒。但與騰勢400的近8萬元的差價,也是眾多消費者不得不考量的重要參數。

在筆者看來,北汽新能源EU400的上市,極大拉低了400公里續航里程電動汽車普及的門檻,從產品硬實力看,直接讓更多終端車主受益。從品牌軟實力看,北汽新能源逐步拜託了以往保守的策略,賦予更激進的進攻性。無疑,將會倒逼更多車廠儘快拿出更新車星,以應對市場積累的競爭態勢。

文/電動GO網宋楠

紅色箭頭:前往延慶百里畫廊之間,設定了一個休息點-八達嶺高速百葛服務區

北汽新能源鴻都旗艦店,距離百葛服務區41.7公里。

從南三環內玉泉營環島轉向京開高速進京方向,路況全線飄紅。在那篇所謂“2000萬人假裝在北京生活”的文章中指出,筆者此次南北縱向穿越北京,基本上可以看做是城際出遊了。只不過,上來就這麼給力的路況,筆者實在感覺不到那2000萬人在睡覺。

10點鐘出發,10:28分還未穿過長安街,車速僅在20公里/小時-40公里/小時“蠕動”。空調、滿載,擁堵,半小時行駛10公里,這就是北京常規路況!

幾乎滿電且作為拍攝車的2台EX260,用來比對EU400的電耗橫向比對用。筆者看了一下非週末出於高峰的百葛服務區,共有5台電動汽車,其中2臺北汽EU260、1台比亞迪e5、1台江淮iEV4以及1台騰勢300。

至2017年,國家電網低調的將充電樁鋪設至全國高速公路網。尤其在“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一體化經濟圈”,高速公路快充樁幾乎每隔50公里就會在雙向服務區設立4組。

負責任的說,中國電動汽車普及,國家電網功勞起碼佔據一半。

從百葛服務區至居庸關景區的八達嶺高速公路還算平坦,根據交通擁堵狀況,EU400車速保持在80公里/小時-95公里/小時。即便開啟工況,EU400中段加速感受依舊強烈。相對1.8噸級的EU400類電動汽車,驅動電機如果低於100千瓦,就會感覺有些力不從心了。在低速擁堵蠕動時,匹配小功率驅動電機並不能體現出什麼性能特點。但是在全負載工況下,匹配更“有勁兒”的驅動電機,動力儲備的優勢顯而易見。

在即將抵達居庸關景區路段,車輛明顯增多。筆者害怕的並不是頻繁起步加速時EU400動力儲備是否足夠,制動力是否會出現熱衰減,而是害怕被措不及手的後車連續追尾。在多彎道、連續上坡的八達嶺高速,保持保持足夠前後車距,並注意觀察後車、兩側實際路面狀況十分必要。

本文開篇提到,全部測試都採用空調、滿載工況進行。筆者在百里畫廊盤山公路的試駕,以最受交通法規為大前提,更多圍繞車速在40-60公里/小時區間段加速、制動、轉向等操控點進行。

從延慶駛離八達嶺高速,通過近50公路城鄉結合部路段,即可轉入百里畫廊的雙向單車道盤山公路。筆者駕駛EU400通過連續S彎道,以及大角度彎位,車速幾乎維持在40公里/小時-60公里/小時。

EU400匹配的雙速伺服電機構成的全電轉向機,在通過連續S彎道時,沒有出現因“熱衰減”導致的轉向回饋力非線性變化,或轉向機運行卡頓等問題。

從彎心駛出彎道過程中,轉向機自動回正的力量,與前輪前進軌跡相匹配。隨著車身歸正,轉向機“主動發出”的回正力持續從強先弱調整。

在抵達百里畫廊景區,筆者對北汽新能源EU400電動汽車“4合1”控制總成、驅動電機、散熱系統以及動力電池組件(殼體)進行溫度測試。

雨後的延慶氣溫較市區更涼爽。濕滑的地表溫度25.2攝氏度。

集成了充電器、DCDC等分系統的“4合1”控制總成全鋁合金殼體表面溫度26.4攝氏度。

散熱系統補水壺外殼溫度23.6攝氏度。

驅動電機高壓線纜輸入端介面外殼表面溫度為30.4攝氏度。

白色箭頭:雷泰MT6CH紅外線測溫儀,射出的測溫點

紅色箭頭:雷泰測溫儀顯示的溫度讀數

備註:MT6CH型雷泰紅外線測溫儀測量範圍-30至500攝氏度;10至40攝氏度範圍測量精度±0.5攝氏度;回應時間

從EU400後部對重新匹配的54.4度電三元鋰電池組件外殼表面進行測溫,溫度為22.4攝氏度。

黃色箭頭:測溫點

紅色箭頭:溫度讀數

筆者使用MT6CH型雷泰紅外線測溫儀,僅僅能夠對測溫目標表面進行較為精准溫度檢測。EU400電動汽車採用單一散熱系統,為驅動電機和“4合1”控制總成進行散熱,電動空調採用單獨散熱系統。54.4度電三元鋰動力電池並未配備獨立的水冷散熱系統。

在50多公里山路進行較為激烈的操控測試之後,筆者即可對整車動力艙進氣格柵(25.2攝氏度)、“4合1”控制總成(26.4攝氏度)、散熱系統補水壺(23.6攝氏度)、驅動電機(30.4攝氏度)以及動力電池(22.4攝氏度)表面溫度測試。

從各分系統溫度測量結果看:具備水冷散熱的驅動電機溫度最高;不具備水冷散熱的動力電池組件溫度反而最低;“4合1”控制總成以及散熱系統補水壺溫度適中。即便在延慶山區溫度低於北京市區,體感溫度也維持在33攝氏度。EU400核心的“三電”系統溫度控制精准,尤其是動力電池電量增加到54.4度電後,應用的了全新的導熱管、散熱鰭片以及導熱板,從以二位散熱面,提升至三維熱交換立體架構。

最終,在開啟製冷空調、四人滿載工況下,經過市區擁堵(30公里)、高速公路上坡(65)、多彎道起伏的山路(40公里)行駛135公里後,北汽新能源EU400電動汽車綜合電耗15.5度電/百公里。

紅色箭頭:剩餘50%電量

黃色箭頭:續航里程197公里

在測試過程中,筆者駕駛EU400和EX260進行對比測試。很明顯EU400在山道的加速更犀利。入彎、彎心、出彎姿態更較流暢,驅動電機儲備扭矩充沛。

EU400的高剛性前框型副車架,為為“4合1”控制模組、驅動電機(含減速器)、電動空調及散熱元件提供“明顯過剩”的支撐性。輕量化的鋁合金前轉向節、軸承座、固定螺栓以及衝壓的下擺臂,降低了前驅動橋軸荷,平衡整車前後比例。

源於薩博93運動轎車的帶副車架多連杆獨立後懸架,以及中置的動力電池組件,使得EU400在高速過彎的性能發揮,優於燃油版原型車。

閱讀延伸:

在長下坡的返程中,筆者並未對EU400進行試駕,而選擇重新充滿電的EX260。同樣開啟空調、四人滿載、山路、高速公路、擁堵市區返回出發點。

EX260的平均電耗為11.4度電/百公里,在過去的一年中,筆者駕駛EX260的的綜合電耗維持在10度電/百公里-14度電。

如果將EU400去程與返程里程做一個簡單的加減法,綜合電耗或將平衡在13度電/百公里,綜合續航里程達到甚至突破400公里。

筆者有話說:

客觀的說,等速巡航XXX公里,對終端車主而言幾乎沒有什麼參考價值,而綜合工況續航里程,卻又難以直觀量化。即便,同一個人,在相同路況,駕駛同一台電動汽車,但凡心情不爽,都可能造成續航里程的差異。

然而,在北京這座每天都有幾千萬人“從東五環至西五環進行跨城際”的上下班通勤,幾乎不可能讓作為代步工具的電動汽車,以所謂理想工況下行駛。上班早高峰、下班晚高峰,週末大堵車的實際交通狀態,反而才是發揮電動汽車零油耗、零排放的核心優勢。

2014年,中國新能源市場在售的電動汽車普遍續航里程在200公里。

2015年,中國新能源市場在售的電動汽車續航里程開始進入在300公里。

2016年,中國新能源市場在售的電動汽車續航里程普遍設定在300公里。

2017年,中國新能源市場在售的電動汽車續航里程開始進入400公里。

只不過,在過去的2年中,在售的電動汽車剛從200公里進入300公里,使用者剛剛擺脫續航里程焦慮症的困擾,還不能真正感受到與傳統動力汽車“零差異”的駕控感受。

從2017年-2018年,中國電動汽車將迅速進入400公里續航時代,這就足以讓更多電動汽車使用者,用更充沛的電量,換取足夠續航里程、更優異的操控性和更舒適的體驗感受。

對於北汽新能源EU400電動汽車而言,筆者此次的試駕其實只能儘量模擬日常使用的較為普遍的現象。如果全程空調、少做1-2人,駕駛過程中少走些彎路,山區道路中少些“激情駕駛”,恐怕綜合電耗將維持在14度電/百公里,綜合續航里程超過360公里。

在擁堵的市區道路車速保持為40公里/小時(或更低),筆者發現EU400的續航里程,收到頻繁起步加速影響,綜合電耗躥升至16-17度電/百公里。在八達嶺高速車速褒詞在85-90公里/小時,綜合電耗下探至14度電/百公里,在多彎路的山道車速保持在60公里/小時,綜合電耗在13-16度電/百公里擺動,最終獲得綜合電耗15.5度電/百公里,且開啟或關閉空調,續航里程表顯示的讀數並未變化。這說明,EU400續航里程以及綜合電耗的計算,以實際車速、電量輸出、加減速頻繁狀態,等綜合參數計算而來。基本符合廠家宣傳的續航里程400公里的參數。

扣除補貼後售價15.89萬元的EU400電動汽車,與售價25萬元騰勢400,保持相當的差價。無疑,其性價比在眾多400公里續航電動汽車中最高。

與競品相比,EU400電動汽車動力電池電量54.4度電、榮威ERX5電池電量48.5度電、騰勢400電池電量62度電。同為標稱400公里續航里程,顯然騰勢400和北汽新能源EU400更靠譜兒。但與騰勢400的近8萬元的差價,也是眾多消費者不得不考量的重要參數。

在筆者看來,北汽新能源EU400的上市,極大拉低了400公里續航里程電動汽車普及的門檻,從產品硬實力看,直接讓更多終端車主受益。從品牌軟實力看,北汽新能源逐步拜託了以往保守的策略,賦予更激進的進攻性。無疑,將會倒逼更多車廠儘快拿出更新車星,以應對市場積累的競爭態勢。

文/電動GO網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