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深圳的機遇:打造文化“絲綢之路”新起點

以音樂為媒,促進國際間文化交流合作,深圳人志在打造文化“絲綢之路”新起點。

2017深圳“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將於3月25日晚在深圳音樂廳拉開大幕。在接下來三周的時間裡,來自近30個國家和地區、12個藝術團體、700多位中外藝術家分別在音樂廳、大劇院、保利劇院等深圳主要劇院為觀眾帶來16場高規格、高水準、高品質的國際化音樂盛宴。

其實,作為先鋒城市的深圳,早在2003年,就創造性在全國率先把“文化立市”確立為城市發展戰略,力圖把深圳建設成為高品位文化城市。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緊接著,深圳又提出了建設“兩城一都”,即“圖書館之城”、“鋼琴之城”、“設計之都”,並開始舉辦深圳文博會。十多年過去了,曾經被大家稱為“文化沙漠”的深圳,早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性文化交流城市,一年一度的深圳文博會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大,各種日常性國際文化交流活動也讓深圳市民目不暇接。當你週末徜徉在書城、音樂廳、大劇院等公共文化場所,

或許就會與一場高水準的國際文化大眾交流活動不期而遇。

比如,在剛剛過去的3月21日,世界詩歌日。深圳市劇協的《第一朗讀者》特別活動,就邀請到了來自全世界的詩人齊聚深圳,開啟了一場詩歌的跨界盛宴。

深圳市劇協的《第一朗讀者》自2012年啟動以來,通過詩劇、肢體表演、唱詩、讀詩、演詩等立體表現方式,以其獨特的視覺、聽覺和思想衝擊力,尊重生命、關注文字,在深圳、全國以及海外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包括美、日以及國內知名的不同年代詩人被陸續邀請來到深圳,以跨界的形式與深圳市民現場互動,引得眾多國內外媒體爭相報導,被譽為“最高貴的堅持”。

深圳類似這樣的國際文化品牌項目還有很多,

比如深圳讀書月、創意十二月、國際短片節等等不勝枚舉。當看到深圳各個公共文化場所裡隨處可見的各種膚色的國際友人,你就知道深圳的國際化程度有多高,國際間文化交流合作有多深入。這有賴於中國近年來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也得益於深圳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更離不開深圳這座城市主政者的文化擔當,以及來自五湖四海深圳市民的文化交融。
2016年的《深圳文化創新2020(實施方案)》更是為深圳未來文化生活繪就絢麗藍圖。

“倉廩實而知禮節”,經濟的發展必然帶來文化的繁榮。我們都知道,“絲綢之路”為古代中國與西方國家的物質文化交流打開了一條通道,一直為溝通中西文化做出巨大貢獻。我們的文明曾一度衰落,面對重重危機和挑戰,現在正是中華文化走出歷史低谷,與國際文化交流融合的大好時機。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肩負起打造文化“絲綢之路”新起點的重任義不容辭。

把深圳打造成文化“絲綢之路”新起點,促進國際間文化交流合作,一方面需要把我們的高端文化、經典文化以及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理念傳播出去,讓世界瞭解中華文明對世界文化的價值,另一方面也要引進其他國家的先進文化,加強大眾文化、通俗文化的傳播,讓國際間文化交流合作因深圳而結緣,結出更多碩果。

2000年前的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成就了“絲綢之路”;站在新時期的新起點,歷史把機遇和挑戰交給了所有有夢想有情懷有激情的深圳人。(候鳥)

來源:深圳新聞網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肩負起打造文化“絲綢之路”新起點的重任義不容辭。

把深圳打造成文化“絲綢之路”新起點,促進國際間文化交流合作,一方面需要把我們的高端文化、經典文化以及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理念傳播出去,讓世界瞭解中華文明對世界文化的價值,另一方面也要引進其他國家的先進文化,加強大眾文化、通俗文化的傳播,讓國際間文化交流合作因深圳而結緣,結出更多碩果。

2000年前的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成就了“絲綢之路”;站在新時期的新起點,歷史把機遇和挑戰交給了所有有夢想有情懷有激情的深圳人。(候鳥)

來源:深圳新聞網